文|科技新知 茯神
最近,国产手机迎来一波旗舰新品的密集发布热潮。
小米15、vivo X200、OPPO Find X8、荣耀Magic7等一系列国产旗舰新机的海报,贴满了各大商业中心手机专卖店的透明玻璃墙。定价上不遑多让,即便是最低配置的起步价,也已跨过4000元大关,尽显高端定位。
一位售卖通信产品的第三方渠道商对“科技新知”表示:“线下逛门店买手机的人,大部分没有网上购机的用户对价格那么敏感,今年门店销售的话术培训中,特别强调了避免主动提及比价,重点放在新机的新卖点上,显得物有所值。”
小米15发布会前,雷军特意在微博上及直播时接连打预防针,3999元的定价一去不返,涨价也要“贵得有理由”。不过到了发布会公布4399元起步价的环节,直播间的弹幕再不复往年“真香”刷屏的盛景。
不管是小米还是其他厂商,以及各大数码圈媒体大V,早在今年上半年就不断吹风“涨价潮要来了”的论调,但真金白银的几百块钱涨幅靴子落地,还是让用户们对一连串的心理按摩毫不买账。
“科技新知”从一位有年底购机需求的高校学生处了解到,他身边周围的男性同学多数比较关注国产品牌旗舰的最新情况,相比苹果新机更有性价比,而且更适合打游戏。小米15的价格官宣后,他变得开始犹豫,因为心仪的16GB+512GB配置已经达到了近5000元的预算范围。
智能手机行业上游芯片、屏幕、内存等元器件供应商的集体涨价,带动了这一波国产旗舰的“被高端化”,消费者却成为了不情不愿买单的那个人。
米OV的“贵得有理”,似乎还没有苹果、华为那样站稳高端的底气。
抢不到的定价权
国内手机市场刚刚在去年底迎来复苏,用户们难得被激发出的换机热情,却遭遇集体涨价这当头一棒,实非下游手机厂商所期望的局面。
vivo和OPPO抢跑发布的新机,所搭载的天玑9400处理器,和小米15首发的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背后的厂商联发科和高通也并非串通一气向下施压,而是同样受制于更上游的芯片代工厂商台积电。
今年6月就有台媒报道指出,AI服务器、高速运算(HPC)应用与高端智能手机AI化,催动了半导体含硅量持续增加,苹果、高通、英伟达与AMD等四大芯片厂商被传大举包下台积电3nm规格产能,并涌现客户排队潮,一路排到了2026年。
而且据供应链最新消息,台积电针对先进的5nm、4nm和3nm工艺芯片订单,将2025年的定价再次提高8%-10%,针对移动通信客户的定价提高约6%,超过了此前拟定预计的4%。
这直接导致了联发科的天玑9400单颗成本,相较于天玑9300上涨了20%,而高通骁龙8至尊版的单颗成本达到180美元,涨幅达到了15%。
除了智能手机的“心脏”SoC的成本高企,承担“大脑”功能的内存与闪存价格也在飙升。
2023年整个存储芯片制造商还正焦头烂额地处理着过剩库存,一度让国内手机厂商掀起1TB大存储产品的热潮。随着三星领衔其他头部厂商定下减产策略后,却意外遭遇半个世纪历史中持续时间最久的罢工风波,进一步加剧了供小于求的市场局面,导致今年下半年固态硬盘和DRAM的成本增加了15%-20%。
一年前,还在向用户宣传内存“越大越好”的下游手机厂商,不得不又改口称“够用就好”。
上游多条供应链主客观因素的叠加下,国产旗舰手机们只能吞下“涨价”这颗苦果。同样是由台积电和三星进行代工的苹果,却能在9月推出的iPhone16系列新机上维持住5999元起步的原价,折射出的现实就是对定价权的掌控。
纵然“米OV”“近几年在旗舰新机发布时,都在配置和性能上“吊打”苹果,宣称完成了高端化布局,但往年3999元左右的起步价格,相距苹果新机的5999元,终究还有着2000元的毛利差额。
在共用同一个全球供应链的背景下,今年iPhone16系列新机的成本必然也会高涨,但足够的利润空间和销量承压的现实,给了其不涨价的底气和无奈。
另一个维持高价的国产手机品牌华为,则是在自建供应链下成本更高,却通过自研特色跳出了与米OV、荣耀等友商的同质化竞争,算是被迫把定价权握在了手里。
两相比较之下,如此一波被动的集体涨价,不留情面地戳破了米OV们的高端化泡沫。
停不下的价格战
价格不得不涨,新机不得不卖。细究厂商们这几百元的涨幅,也不乏价格战的影子。
今年第一个登上旗舰舞台的vivo X200系列,起步价相较去年涨了300元,随后的OPPO Find X8系列则是涨了500元。最新发布的小米15标准版,与去年小米14同档配置相比涨价了200元,因此在发布会上的PPT里还特别画上了醒目的红圈标注。
vivo的子品牌iQOO也耍了小心机,紧跟小米15之后发布的iQOO13系列,最低配置版本相比iQOO12在砍掉了部分影像能力后维持住了3999元的原价,一举拿下最便宜旗舰机之名,却在目标受众游戏用户青睐的16GB+512GB版本上涨价了400元。
不过,宣称只涨价了200元的小米15,却比同样内存标准的vivo X200和OPPO Find X8,分别贵了200元和300元。这与去年小米14虽然维持了与同行一致的3999元起步价,8GB的内存标准却低于友商们的12GB,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拖到最后发布的荣耀Magic7系列,在标准版上像素级复刻了小米15的定价策略,在Pro版本上起步价则比小米15Pro还要贵400元。
雷军曾在小米汽车发布会后,直言行业价格战“把我们搞蒙了”,到了手机市场上被搞蒙的则成了消费者。颇具迷惑性的品牌话术,实际上是厂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面对着的仍是一个价格敏感型市场。
各家发布会上的官方价格,还只是价格战的一个维度,电商平台上官方旗舰店之外的第三方店铺,以及线下各类经销商渠道,还要打响另一波优惠后的价格战。
一位长期在朋友圈和闲鱼等平台上经营打折新机的卖家,告诉“科技新知”:“现在很多电商平台都提供了消费贷功能,我们盯着时间贷款抢下新机,低于官方价格出手后就能挣到利息的差额;还有些中小自媒体博主会抢新机评测,测完用不上的机器我们也会回收按成色定价。”
另外,国产旗舰新机的发布时间,通常会赶在年底的电商双11和双12大促之前。虽然刚推出的旗舰机型不会加入到促销活动当中,但平台上五花八门的补贴活动,还是会让有心的购机者薅到羊毛。
即使是高端如苹果、华为,面对销量压力时也会拿出降价法宝。2023年的618前夕,苹果在天猫官方旗舰店开启首播,其中原价7999元的128G版本iPhone 14,优惠后价格为6499元,便宜了1500元。华为手机去年回归后的Mate60系列深受市场追捧价格坚挺,可今年推出的Pure70系列则表现不佳,很快就执行了官方降价,两个月内直降千元。
口口声声反对价格战的企业还有不少,但口是心非的它们往往或早或晚加入到价格战当中。价格战停不下来,只是因为价格战真的管用。
更划算的旧旗舰
“今年的旗舰机可以不用等了,双11时补贴力度更大的前任旗舰可以好好选一选。”一位在抖音上拥有十万左右关注的数码博主,在他的粉丝私域群里,给出了诚意满满的建议。
在摩尔定律的指引下,智能手机芯片的运行速率持续逼近着物理极限,也给新发布的旗舰机带来不小的性能冗余。苹果曾在发布会上拿出3A级别的主机游戏,在自研手机A系列芯片上的演示案例,却鲜有用户会真的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跑到户外玩起3A大作。
目前,占据手机评测圈主流的性能类项目,除了惯用的跑分工具,选取的游戏仍离不开《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原神》等几款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其中前两款对于手机配置的要求本就不高,市场上常见的中端机型也能畅玩,后者主打画面精美和人物建模的二次元游戏,近几代的手机旗舰处理器所带来的表现差异,只有人眼几乎可以忽略的帧数提升,以及甚至有可能倒退的耗电调度。
当手机厂商推出的新旗舰机诚意不足时,表现和口碑更优的前任旗舰就有了成为性价比之选的机会。
去年苹果推出的iPhone 15系列在功能升级上不尽人意,尽管维持了与iPhone 14同样的首发价格,仍未挡住电商平台上购机者们的用脚投票,在新机发布后的双11期间把前任旗舰买上了智能手机品类榜首。
市场研究机构TechInsights调研统计发现,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已延长至51个月,而中国消费者的换机周期略短,但也超过了40个月。大部分参与调研的中国区受访者表示,只会在现有设备无法满足需求时才进行更换。
此次引发国产旗舰集体涨价的“元凶”之一,恰是全球AI浪潮的兴起。手机厂商们力推的端侧AI大模型应用,理论上刚好为芯片成本的提高、算力需求的增多提供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
如果前任旗舰们都不能再支持全新的AI手机体验,即使是新机涨价也会有不少用户为之买单。比如苹果在今年6月的WWDC大会上姗姗来迟的苹果AI,仅支持iPhone 15 Pro及以上的机型,就连刚刚发布半年左右的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都无法体验。
国产手机厂商们尚不至于傲慢到如此地步背刺用户,但就各家目前提供的AI生态功能来看,仍未能激发出用户必须换新的冲动。毕竟面临着互联网大厂们不断推出的AI应用的同质化竞争,免费的云端算力相比花钱才能买到的本地性能,还是划算了太多。
国产品牌旗舰手机们在这一波涨价浪潮中需要PK的对手,除了友商还多了前任。想要尽快走出这个价格战的怪圈,硬件上的受制于人太难突破,软件上的体验差异又形不成壁垒。或许生态上的闭环积累才是一条良策,小米的“人车家”战略也可能就是比OV贵上那么几百元的底气。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