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智能时代,年轻人用老年机拯救生活

蓝鲸财经
08 Nov 2024

文|逐浪

当第一部智能手机屏幕点亮,潘多拉魔盒就此开启。

当时的人们还想不到,这个划分时代的产物,最后会将他们囚禁在狭小屏幕中,焦虑地生活。

如今的互联网,正在反思智能手机对人们生活行为的异化:回不完的消息,点不尽的红点,刷不完的新闻流与视频流,却找不到满足感,但一旦离开手机,焦虑便汹涌而来。

手机功能越强大,人们越疲惫;手机越便捷,人们耐心越少;手机电量越充足,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耐心和关注度,就越低。

终于,困在手机屏幕里的年轻人,选择了反抗。

在微博上,老年机热销成为热点, #年轻人为何喜欢上老年机#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在线下,年轻人逐渐成为购买老年机的主力,很多手机实体店因此多次补货,以满足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

年轻人炒热老年机,并非因为他们需要更多产品功能。与之相反,正是功能越发强大的智能手机,将他们推向技术的另一端。

1、老年机翻红:上架即售罄,每月补货两三次

2024年,一路遇冷的手机市场迎来三股热潮,分别是AI手机、折叠屏和老年机。

据IDC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自2019年以来,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一路走低。一方面,移动互联网规模早已饱和,智能手机缺乏增量市场;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对未来发展预期降低,换机频率也大幅降低。

2024年,手机市场稳步恢复,上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7.7%;刚刚结束的第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3.2%。手机市场迎来新一波换机潮的同时,折叠屏和AI手机的面世,也拉动了一波消费热潮。

而在可统计的数据之外,在无数线下电子城、手机市场、二手卖家那里,老年机才是今年最走量的热门款。

时间回到今年5月,诺基亚推出了早年经典款的复刻版。

这款手机无法连接Wi-Fi,屏幕像素只有200万,手机系统也只能使用自带的程序。很多人对诺基亚的产品策略感到不解,“难道买回来砸核桃?”

令人意外的是,诺基亚这款复刻版手机先后四次上架,每次都卖到断货。一位购买诺基亚复刻版手机的消费者表示,“手机虽然标价379元,但分销商店铺和二手平台的价格已经涨到了五六百元。”

超出产品功能的溢价现象,并不专属于诺基亚。今年以来,这种功能局限、体积小巧的老年机,一度在国内走红。一位山东的新闻记者探访了济南山东通讯城和华强电子世界,发现多家店铺的老人机销售火爆,购买者近半数为年轻人,有商家一月补货两三次。

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老年机复兴的话题接连不断。关于“戒手机”的内容数以万计,“戒手机”相关的短视频攻略,播放最高破千万,百万级播放也不在少数。

视频文案中,年轻人分享挑选方法,晒出购买价格,更多则是讲述使用老年机后生活的改变:时间多了,看的书多了,与家人的陪伴多了,只有对手机的依赖变少了。

年轻人们建起“反技术依赖小组”,他们互相交流心得,介绍“戒手机瘾”的经验和方法,许多帖子深受热捧。

落后的老年机受追捧,看似是年轻人又一种标新立异的行为表演。但又或许,人们只是希望回归生活。

2、反思技术时代: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废墟中

在智能手机刚刚诞生时,所有人都知道,功能机将被抛弃。

2007年,史蒂夫·乔布斯从口袋掏出了第一部iPhone后,人们欣喜鼓舞,迎接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

未来如期而至。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迅猛发展,信息和信息交换遍及各个领域、地区。

无论身处何地,人们只要拿着手机,就能获取资讯、电商购物、游戏互动。相比之下,功能机只是一个通话工具,兼具一些上网和拍照功能。

而人们意识不到,信息是无穷尽的,而人的精神有限。当信息过载,智能手机带来的就不是便捷,而是负担。

美国心理学教授戴维·巴斯在《进化心理学》一书中表示:信息被视为大脑的“食物”,认为大脑处理信息就像淘金者淘金一样,通过筛子的泥沙越多,找到的金子也越多,越令人愉快。而一旦信息量超过某个阈值,大脑对新信息进行分类和理解的能力就会产生问题甚至崩溃。

智能手机推送了大量信息,导致人们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引发注意力下降、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尤其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Z世代,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各种内容,更容易陷入消耗。

年轻人们沦为“低头族”,身陷海量信息之中。他们或许感觉消耗的只是短暂的零碎时间,但所有零碎时间积沙成滩,不断叠加延长。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4年秋季报告,截至2024年9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黏性持续增强,移动互联网全网用户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164.7小时,同比增加了4.3%‌。

“手机成瘾”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时代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反响。但时至今日,这种趋势非但没有消减,反而愈演愈烈。

等手机厂商推出屏幕时间管理功能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每天玩手机的时间那么长。

虽然人们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他们依旧在在智能手机的便捷中,逐渐迷失。

00后的张旭亮已连续几个月在凌晨2点后入睡。每次下班,他都会沉迷于刷短视频,指尖一划,时间飞逝,第二天撑着疲惫之躯工作。“手机似乎已经控制了我。”张旭亮很是苦恼。

90后外卖员姜一楠沉迷于手游。“我知道绝大多数的游戏时间没有意义,但我管不住自己。App图标上的小红点一亮,我就焦躁不安,非点开不可。”姜一楠一脸难堪。

智能手机犹如一柄双刃剑,人们需要它,却又警惕它,恰如那句话所说: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3、数字极简理念:信息空虚症,需真实来拯救

一些年轻人决定改变成手机成瘾状态,尝试摆脱这种“被支配感”。他们试图以“数字排毒”“社交脱敏”“网络断联”等方式,与手机保持距离。

有学者把这种减少巨量信息侵蚀自身的现实生活的理念,称为“数字极简”。

在网络平台上,一个叫做“远离屏幕计划小组”的社群吸引了4.2万年轻用户。群内成员目标明确:“有意识地放下手机、电脑、平板等配置屏幕的工具,回到三维的空间去。”

张旭亮和姜一楠等人都加入了“远离屏幕计划小组”社群。他们借鉴网友经验,互相鼓励,试图找到平衡现实与网络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算是觉醒早的,很多朋友在加入小组前,已为不节制的网络生活付出了代价,视力下降,腰椎病变,注意力下降,对现实中的新鲜事不感兴趣等。”张旭亮说。

社群里,00后年轻小颖选择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她从每天强制锁屏1小时起,逐渐增加至3小时、5小时。

她的一些朋友选择在晚上11点准时关机,并且平时不带入卧室;有的给自己设置了每天统一回复闲聊信息的时间,坚持在工作时间不回无必要的社交信息。

也有年轻人卸载手机里不必要且含有大量信息流的App,试图从源头上降低手机的吸引力。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有媒体统计了“反技术依赖”和“数字极简主义者”小组中的159条打卡帖,发现卸载易上瘾的软件是最多人使用的戒断方法,失败占比也最高,32个人中有30个人失败。

依靠自制力戒掉“手机成瘾”并不简单,很多人的自制力不够,失败率极高。壮士断腕般挥别智能手机,重新用起老年机才是最有力的戒断方法。

然而数字生活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现在的人们很难割舍智能手机为生活带来的便捷。

智能手机中的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了解外界信息、进行自我表达的主要交流平台,很难完全与之隔绝。

有专家表示,“数字排毒”不是拒绝手机,而是不持续地沉溺于玩手机,“数字极简”不是不使用智能手机,而是不被智能手机所奴役。

很多年轻选择购买老年机当备用手机,规定在某段时间,只允许使用老年机,将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家人,用来学习或休息。

老年机功能简单、操作单一,成为了年轻人开启“勿扰模式”、提升专注力、摆脱手机依赖的最佳方式之一。

那些年轻人坚信,信息成瘾带来的空虚,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拯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