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月芹 如何健康、科学地跑步?我将从评估、跑步技术动作、训练方法和手段、热身与恢复等方面进行阐释,帮助跑者形成正确的训练理念,并科学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跑步能力。
一、跑前对身体做评估
在开始长跑训练前,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规范运动姿势、提升训练效率,减少运动的伤害风险,还能根据个人身体条件量身制定训练计划(因材施教)。
经常有人询问:“老师,我开始跑步,多久能完成半马或全马?”这个问题没有既定答案。有些人可能在3—6个月内完成半马,而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完成马拉松的体验也有很大差异,有的人能够轻松完赛,而有的人则可能经历极大的痛苦。
跑前的身体评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姿态评估、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心肺耐力测试(如YMCA台阶测试)、平衡能力测试、肌耐力与柔韧测试等。
以站姿评估为例,正确的站姿是:目视前方;头部与肩部自然放松并保持中立位置;核心收紧,骨盆保持中立;耳、肩、髋、膝、踝在一条直线上,重心位于前脚掌。尽管这种姿势看似简单,但要持续保持并不容易。如今,颈前伸、脊柱侧弯等姿势问题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出现比例逐年升高,已经引起家长和教育部门的关注。若出现高低肩、高低髋、颈前伸、骨盆前倾、脊柱侧弯等问题,跑者应进行专业的康复和纠正。因为参加一次全马,跑者可能需要跑约5万步,若每一步的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的重复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此外,运动能力的评估同样重要。FMS测试通过七个基础动作评估主要关节的力量、活动度和稳定性,找出运动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再进行针对性的改善训练。
中小学体育老师上课时,经常让同学们做膝关节绕环,这是错误的。纵向交叉生长的韧带,决定了膝盖的主要功能是向后弯腿和向前伸腿。如果膝关节在屈伸过程中伴有旋转运动,可能导致韧带组织受到挤压和撕裂,还可能导致半月板损伤。
还有一项评估内容是心肺耐力。跑者要准备一块能测心率的表,严格看着自己的心率跑步,在锻炼之前随时监控自己的心肺耐力大概在什么水平。每个人刚开始锻炼的时候,心率一定是高的,忽高忽低或者持续很高则说明心肺功能不太好。大家锻炼自己的跑步能力,应该练到像开车一样,找到最省油的点。
肌耐力和柔韧性也是评估的重要环节。若跑步时频繁出现腿部抽筋或拉伤,通常说明肌肉耐力不足。而柔韧性测试(如坐位体前屈)有助于判断下肢的柔韧性状态。
二、长跑技术动作
合理的跑步技术能降低运动受伤风险,提高实效性和经济性。有的人关心:“跑步的技术原理是什么,怎么跑是合理的?”我必须强调,我们追求的是一个规律性的标准,没有绝对的技术要求,合理、省力才是王道。如果我们跑几天就坚持不下去,跑步技术实现起来很困难,那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如果我们每天能够运动、不受伤,还能身心愉悦,跑步才能进行下去。所以,跑步一定不是需要坚持的,它的终极目标是让我们从运动中获得快乐,乐意去跑步,甚至真正把体育运动作为生活方式中最稳定的部分。
跑步动作不规范的常见表现包括:姿势僵硬、步频过低、着地方式不当、角度不正、摆臂不协调、呼吸不均匀等。
接下来,我将一步步分解技术动作。首先,头正颈松、目视前方、核心收紧、身体微前倾;其次,摆臂时双臂下垂,肘关节弯曲约90度,手呈放松的半握拳状态,以肩部为轴,前后自动摆动;再次,着地点也很重要,应尽可能靠近重心投影点正下方,跑者着地瞬间要保持重心高度,膝关节和髋关节微屈、缓冲;最后,大腿摆动高度要和配速相适应。走路和跑步的最大区别是,走路有支撑,而跑步有双脚离地的过程。
在着地姿势上,主要有两种技术:一是前脚掌着地,由前脚掌外侧先着地,然后快速过渡到前脚掌内侧,这对下肢技术动作和关节力量要求较高,不建议无基础的初跑者使用;二是全脚掌外侧先着地,快速过渡到全脚掌内侧,迅速分散地面冲击力,适用于慢跑或初跑者进阶阶段,确保脚落地轻快且富有弹性。
最后,我建议跑者的手臂动作不要太夸张,肌肉跟腱保持适度弹性,脚离地时减少屈踝关节,摆动阶段膝关节保持小角度,身体重心垂直波动保持小幅度,保持适宜的步长。
三、训练方法和手段
跑步训练不仅是对有氧能力的锻炼,同时也包括下肢力量、支撑稳定性、协调性等多方面的训练。因此,跑步训练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有氧能力和运动经济性。
制定一份有氧跑练习计划,可以包括有氧长距离耐力训练、“法特莱克”(Fartlek)训练法、间歇训练法、乳酸阈值训练等。跑步的强度应该是舒适并且还有点艰苦的,这是指跑者确实在以相对艰苦的强度训练,但仍能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配速。
有氧跑练习有以下重点:尽可能多跑,跑得越多则越擅长这项运动;循序渐进增加跑量、速度;避免过度训练,练习要符合自身水平;持之以恒,做好准备、热身、练习、放松拉伸等每一个环节;了解自身,根据自身强弱制定练习内容;记录跑步日志,直观看到自己的进步,分析存在的问题。
有一种长跑训练法叫MAF180训练法,简单说就是用180减去跑者的年龄,得出的数字就是最大有氧心率上限,这个数字再减10就是最大有氧心率下限。跑步的时候,跑者要把心率控制在这个区间,尽量接近上限。如果身体有慢性病、陈旧伤,整个区间下移5—10个点。
“法特莱克”训练法则主张在自然条件下训练,加速跑的持续时间、休息时间和跑的形式都以运动员的自我感觉来决定。比如,慢跑5—10分钟作为准备活动;匀速跑1—2公里;快跑5分钟;轻松变速跑,其中包括加速跑50—60米,直到明显疲劳为止等。
四、热身与恢复
跑者在跑前要做肌肉激活、动态拉伸、神经激活的练习,提升神经系统的专注度和反应速度,肌肉的反馈也会传回大脑,帮助肌肉形成新的运动记忆。每次训练后,跑者需要做静态拉伸、放松筋膜;在大训练量和高强度运动后可进行冰敷,在没有急性损伤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热水泡脚进一步促进恢复。
跑步还需要辅以其他训练,例如俯卧撑、引体向上等上肢力量训练,蹲、跳、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核心训练,耐力素质循环训练等。
饮食方面,跑步后要补充水、盐,也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保证营养。早起晨跑前一定不要熬夜。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