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劳伦成“凑单神器”,平台与品牌的博弈如何破解?

蓝鲸财经
15 Nov 2024

文|新氪度

 每年双11,我们都会被不断刷新的GMV(商品交易总额)数据所震撼,仿佛这个消费节点成了电商平台和品牌们的盛大狂欢。然而,当拉夫劳伦因“退货率高达95%”成为“凑单神器”而频频登上热搜时,这场数字狂欢的背后却显现出一丝裂痕。品牌与平台在数据、销量和形象之间的微妙博弈逐渐浮出水面,带给我们对电商平台促销模式及品牌在其中的角色扮演的反思。

一、双11华丽GMV背后的虚假繁荣

1.GMV增速背后的数据泡沫

双11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报出骄人的GMV增长率,天猫和京东均交出亮眼数据,拼多多、抖音、快手也通过短视频电商和社交电商实现快速增长。但在这些“辉煌战绩”背后,高退货率让人对这些数据的含金量产生质疑。以拉夫劳伦为例,这家国际品牌在双11期间的GMV达到16亿,但随之而来的高达95%的退货率,显然戳破了GMV数字的虚假繁荣,也让品牌的增长陷入尴尬。

平台频繁使用满减、消费券等促销策略确实刺激了用户的下单行为,但同时也让一些品牌商品沦为了“凑单工具”。对平台而言,GMV数据看似飙升,但如果大量商品最终被退回,其所谓的销量到底有多真实?而且,伴随着退货潮,平台的物流和运营压力也急剧增加,平台的生态平衡甚至整个消费逻辑也受到挑战。也许在数字的光鲜外衣下,电商节正步入一个“内卷”怪圈。

2.满减规则引发的品牌“伤害”

高端品牌如拉夫劳伦,本质上并不适合在流量至上的促销模式中频繁亮相。对品牌而言,退货潮带来的直接成本、库存压力、品牌形象受损等问题可谓一波接一波。频繁成为“凑单神器”不仅打乱了品牌的库存和生产安排,也让其原本的高端形象蒙上阴影。退货率如此之高的品牌,究竟能让消费者在多大程度上信任其“奢侈品”的定位?拉夫劳伦看似收获了流量,但流量中真实的忠实用户有多少?对这样的品牌而言,是否适合继续沿袭电商的“高流量促销”模式,或是开始审视GMV增长的真实价值?

二、拉夫劳伦退货率事件:品牌与平台的舆论战

1.品牌利弊:短期流量的“虚假繁荣”

此次事件在微博引发热议,消费者普遍认为拉夫劳伦产品性价比不足,但因为平台的促销规则不得不“凑单”。这看似为品牌带来了一定的曝光度,但品牌真正的长期价值却面临威胁。消费者会否因一次次被退回的“凑单神器”而逐渐失去对品牌价值的认知?品牌是否会被标签化为一个“高端凑单工具”?这些质疑无不提醒品牌们,在促销狂欢中,品牌形象能否始终如一?

虽然高退货率引发了消费者的讨论与关注,但负面情绪也随之涌现。作为高端品牌,拉夫劳伦本该承载消费者的尊崇感和品质认可,而非因为凑单而沦为“附属选择”。品牌因此可能会失去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感”,而平台对其带来的曝光,反而有可能成为长远品牌价值受损的开端。

2.平台辟谣行动:数据危机的应对之道

天猫方面迅速做出回应,辟谣了“95%退货率”这一数据,试图为品牌和平台声誉正名。平台迅速辟谣,并用真实的数据反驳谣言,展现了在处理危机中的一定成熟度。然而,这是否只是对问题的表层应对?即便“95%退货率”并非事实,但服饰类品牌普遍存在较高的退货率问题却是客观事实。平台真正需要解决的,是GMV数据的可信度与电商节中虚假繁荣的现象。

此类事件为电商平台敲响了警钟:平台在通过数据和GMV刺激投资者与市场的同时,若不断出现数据真实性危机,不仅影响品牌和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甚至可能对未来电商节的商业模式产生负面影响。数字增长固然重要,但若失去了真实交易和价值消费的支撑,数字的光环也会逐渐褪色。

三、电商平台与品牌如何共同维护利益

1.重构“数据”与“价值”之间的平衡

电商节日的初衷是拉动消费,促使品牌与消费者实现双向共赢,但如今其激励模式与促销策略是否走向“流量过度”?数据狂欢背后,虚假繁荣的现象层出不穷。平台应考虑如何将流量与品牌价值平衡发展:是否可以将GMV之外的品牌认可度、用户忠诚度等指标纳入双11评估体系?通过数据结构的重新设计,让品牌在促销中能获得真正的长期收益,甚至吸引对品牌更具忠诚的消费者。

2.促销策略升级:让“凑单”更理性

平台的满减凑单规则带来了极高的购买转化率,但大量的退货潮反映出这类规则的盲点。是否可以引入更适合高端品牌的促销策略,如会员定向折扣、限量专享商品、不同梯度的折扣等?在未来的电商节中,平台应着力于建立一套兼顾转化率与退货率的促销机制,让消费者的每笔交易更具真实的购买意图,同时也提升品牌在促销中的高质量销售比例,减少无效流量和退货率。

3.公关引导:透明、及时且具有信服力的回应

在舆论应对方面,拉夫劳伦和天猫在回应时显得略微被动。天猫辟谣的及时性是一个亮点,但在品牌和平台协同发声方面,仍缺乏系统性和策略性。对品牌而言,面对高退货率的质疑,应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保持与消费者的透明沟通,不应将舆论的引导单独交由平台负责。未来类似事件发生时,品牌和平台可以考虑更深入的联合公关,迅速发布有力证据和真实数据,树立信息透明与负责任的形象,防止舆论过度发酵。

结语:双11虚假繁荣的背后,电商节亟需“去泡沫化”

拉夫劳伦“双11”退货率事件为双11电商模式敲响了警钟。过去几年中,电商平台追求“流量至上”“GMV优先”的策略在销售数据上颇具成效,但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消费券、满减等促销策略固然推动了销售,但在虚高的交易数据背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被忽视,品牌的核心价值被弱化,平台的数据含金量和公信力也在消耗。双11,甚至整个电商行业,亟需一场“去泡沫化”改革。

未来的双11应回归数据真实与消费价值,以构建健康的商业生态为目标,让品牌与平台共同成长。平台需要关注GMV之外的核心指标,品牌需要坚定长期价值的构建,消费者则应回归理性消费的初心。这不仅是对品牌与平台利益的守护,更是对整个电商行业价值的重建。让双11真正成为一个高质量、可持续的商业盛宴,而非数字堆砌的短暂狂欢,这不仅是平台和品牌的共同目标,更是消费者期待看到的未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