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财经
文 | 张来
编辑 | 江江
视觉 | 顾芗
“双11”终于过去了。
之所以用“终于”这个词,是因为这场号称年度大促的活动,从今年10月14日拉开序幕到11月11日彻底结束,整整持续了28天之久。而半个多月后,“双12”又要来了。
从1日狂欢,到28日拉锯战,淘宝引发的双11电商混战已经持续了15年。
从直接打折,疯狂地“买买买”;到预售、定金傻傻分不清,凑优惠满减堪比奥数考试,引发一众怒骂;再到今天,淘宝“彻底不装了”,铺天盖地的短信加跳转,还养活了一大批专讲打折攻略的自媒体。
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双11规则解析的内容有很多/ 图源:社媒截图
这15年的走向过于离奇,以至于许多常识性的规则都失效了。等价交换,变成了金钱、耐心与智力竞赛。入场资本越多、生活越闲、越聪明的人,在这个“购物游戏”里可以获得最大的优惠和奖励。
似乎费解。因为在普遍的认知里,只有囊中羞涩、疲于生活的人,才更需要那张立减券。但消费者的需求不等同于平台的需求,亦可理解。还想不明白的,大抵是“困于蝇头小利,难睹天外之天”罢了。
毕竟,连天猫内部人士都忍不住暗讽:“别随便教别人做生意了......如果真有意在商业上有所体验,建议可以先到闲鱼卖一两单闲置。”此话一出,连二手市场都没进入的众看客们,自该噤声。
只是,在这个弯弯绕绕的时代里,“坦诚”二字的含金量还在稳稳上升。
被套路的“中年JK制服”
“拉夫劳伦对不起了,第一次光顾,第一次退货,感谢你在我凑单路上帮了大忙了。”10月25日,一位网友在社交软件上分享自己的双11攻略,单价高、易退款的奢侈品,成了花掉大额满减券的“凑单神器”。
一个企业,在平台上,被平台的套路给套路了。这恐怕是今年双11,为数不多的“出圈事件”。
从“偷偷薅羊毛”到“捅上台面”,这件事起源于三个要素:
88VIP、拉夫劳伦、天猫的回应。
88VIP是淘宝推出的“付费会员卡”,在双11等促销活动期间,会员可用积分兑换如“满7000-560”等多个面值的满减券。
拉夫劳伦(Ralph Lauren)则是美国时尚奢侈服装品牌,单价百元至五万不等。由于它的设计像校服、像刚毕业的美国高中生,所以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中年JK”。
拉夫劳伦被称为“中年JK”/ 图源:微博@RalphLauren
10月21日,淘宝双11的首个“尾款日”,在“消费降级”的大趋势下,拉夫劳伦近两千元的蓝色条纹衬衫,挂着“超2千人加购”的标签,几百元一双的袜子更是被抢到售罄。
11月7日,@新华报业网 报道称:“美国时尚品牌Ralph Lauren拉夫劳伦在淘宝双11GMV超过16亿,但退货率高达95%。”
随后,这一消息登上热搜,拉夫劳伦股价出现小幅下跌,百度股市通将媒体报道抓入拉夫劳伦股票的“舆情”栏,并标注为“利空”。
#拉夫劳伦退货率达95%成凑单神器 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一/ 图源:微博截图
最后助推这一事件登上讨论高潮的,是一张朋友圈截图。
该账号名为“天猫公关总监-里皮”发布的内容显示:“Ralph Lauren.....确收后成交金额同比两位数增长,且店铺的老客复购率和粉丝数都创新高......‘高退货率’数字纯属以讹传讹。”其同时批判了媒体不向品牌和平台进行采访查证。
名为“天猫公关总监-里皮”账号发布的朋友圈内容/ 图源:网络
不过,直至双11彻底落幕,天猫和拉夫劳伦也没有公开风暴中心“退货率”的真实数字,对后续媒体的跟访也并未作出有效回应。
但高涨的表面GMV之下,拉夫劳伦早已警报四起。
2017年,拉夫劳伦动摇了线下店为主的高冷模式,开始进军天猫和京东,初步展现了这家老牌奢品的互联网焦虑。彼时,北美市场已经逐渐陷入疲态,而亚洲地区的短视频和图文社区开始流行“老钱风”。
2024温网,邓超一家的“老钱风”穿搭一度火上热搜/ 图源:视觉中国
拉夫劳伦乘着这股东风,和lululemon、始祖鸟一起登上了“中产三宝”的王座。但随着时尚风向转变,平替涌现,后两者已经逐渐“跌下神坛”。
演员杨颖身穿拉夫劳伦睡袍/ 图源:微博@RalphLauren拉夫劳伦
此番双11事件里,拉夫劳伦赚足了声量,但究竟是免费广告还是淬毒苹果,尚待观察。不过,从市场反应来看,目前还没有明显的正向反馈。
无孔不入的“双11”
在拉夫劳伦事件之前,双11的营销卖力程度几乎达到了顶峰。也许是这几年双11的风评渐不如前,今年可以称得上是“病毒式推广”。
刚进入10月,一种“蔓延感”就开始出现。几乎打开任何软件,都能一不小心因为摇晃、误触,而被强制传送到淘宝或京东。
与此同时,短信信箱里会出现很多奇怪的文案。诸如:“我是大牌面霜,已借天猫重生,速来0元申领......”“我好像喜欢上你了,天猫双11,我订好了位置,不见不散”。
值得注意的是,淘宝官方账号将其行为称之为“抽抽抽抽象短信”“今年短信发发发疯了”。
今年双十一,淘宝商家玩起了抽象短信/ 图源:微博@万能的淘宝 截图
但在漫天的宣传里,人们发现最重要的东西被模糊掉了——折扣。
到底能省多少钱,不是事前告知,而是“一切以最终结果为准”。将折扣玩成游戏,责任转嫁给消费者。
据媒体报道,仅某一电商平台的双11促销规则,就有5000多字的正文,还有额外超链接。想要完全读懂并理解,几乎是一场智力与耐力的大考。
比如:
仅是购买入口就分为主会场、榜单会场、直播会场。
时间段则分为预售、第一波尾款、第二波尾款等等。
不同品类适用的折扣券完全不同,美妆超级券、家居超值券琳琅满目。
主播专享优惠通道和普通链接,几乎毫无区别。
同品牌的一袋猫粮,品牌旗舰店、天猫超市、天猫国际,都是不同价格、不同优惠模式,比价就得半小时起步。
最令人伤心的是,精打细算后,最终发现两种优惠相冲突,顾此失彼,这头赚了那头就亏。
消费者为了能享受到最大的优惠,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规则、凑单。而且,在凑单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过于关注满减金额而忽略了商品的实际需求,购买了一些原本并不需要的东西,最终导致浪费。
这一现象便是“倒逼”消费者钻空子的重要原因——与其花费大量时间比对自己不存在的需求,不如直接寻找一个合适价格的商品作为“牺牲品”。
事实上,成为凑单牺牲品的不只是拉夫劳伦,优衣库也成了退款的高发地带。甚至有网友称:“一家开了7年、年销2000万的女装店,因为经常被当作凑单工具,甚至选择在双11前夕关闭。”
凑单秒退,如今,几乎成了双11攻略里的潜规则。
早在今年上半年,4月13日,有网友发帖称退款后被商家追问:“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拍了退拍了退,谁组织你们这么做的?”
淘宝商家因消费者凑单秒退行为“破防”/ 图源:网络截图
对中小商家而言,大量退单导致的面单、出库成本,以及信誉损失等不容小视。
因此,品牌声誉度高、企业实力雄厚的大牌,成了凑单的稳妥备胎。消费者普遍认为,大牌能承受得起退单压力。与此同时,平台的不作为,显然也默认了这种规则。
拉夫劳伦,正是在天猫和消费者的推拉之中,误踩了这个坑。
被消解的信任
15年过去,互联网早已抛弃了“光棍节”的老套叙事。而基于这个单身的情感需求所生产出来的购物狂欢节,走向也越来越奇怪。
至少,在购物狂欢节的商业世界里,没有谁敢再相信谁了——商家得不到交易保障,只能配合平台玩法,甚至主动制造出更多规则;消费者分不清“好人”和“刺客”,辨别不出商品真正的价值,被迫加满防御度,学会钻空子。
双十一购物先别急着狂欢,消费者们首先面对的,是平台的“规则丛林/” 图源:双十一淘宝支付页面截图
这本应是一场比“告白”“脱单”更直接的情绪刺激——作为交易关系的买家与卖家,一个集中花钱,一个集中让利,让短促的消费欲代替虚无的爱情荷尔蒙,以分泌出令人愉悦的多巴胺。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短促”“集中”。然而,作为发起者的购物平台,却主动消解了这种氛围。
双11在战线拉长的同时,也变得不特别了。不仅是“618”“双12”等孪生兄弟面世,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国庆节、元旦节等等,都能成为“大促”的由头。除此之外,跨店“满300-30”“0元下单,确认收货后再付198”“买88生活卡,送全年视频会员”等活动更是成为日常。如果长期活跃在电商平台,人们甚至可能会产生全年皆促销的错觉。
不过,神奇之处在于,尽管人们对双11的感受在变差。但在平台“战报”上,仍然能看到“惊为天文”的数字。
星图数据显示,2024年双11综合电商平台销售额达11093亿元,同比增长20%,而天猫方面宣布,在整个双11周期内,共有589个品牌的成交额突破了亿元大关。
天猫方面宣布,在整个双11周期内,共有589个品牌的成交额突破了亿元大关
然而,时间倒回到2010年,淘宝商城的双11创下了“10亿元”的消费业绩,让前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为之一振。现在,时间往前走了14个秋天,当初让所有人惊叹的数字,现在甚至还算不上一个零头。
而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否也得到了相应的指数级增长?这个问题,也许淘宝等平台都难以回答。
刺激消费本质上是个伪命题。绝大部分人,尤其是打工人,都乐于用金钱换来更好的物质生活。物质满足不仅是精神与现实的双重慰藉,也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但如果购物狂欢只能留下空虚、负债、一堆用不上的商品,以及无尽的精神内耗,到这个时候,消费主义才真正地侵占了人类。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