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把MACD指标的最全用法讲透彻了,读懂此文的人,才可称得上真正的MACD高手

市场资讯
24 Nov 2024

MACD是任何股票软件都必备的技术指标,因为对趋势的判断一目了然,很好用,也有说它是“技术指标之王”的。

1、先来看一下MACD的构成:

非常简单,一根快线(DIF)和一根慢线(DEA),以及红绿两种柱状图。

MACD揭示了买入/卖出2种信号:

当快线超过慢线(金叉),股价上涨,柱状图显示为红色,应买入;

当慢线超过快线(死叉),股价下跌,柱状图显示为绿色,应卖出;

我平时习惯看柱状图,更明显一些。柱状图的长短=快慢线的差值,代表了趋势的势能。

2.股价和MACD

好了,接下来我们把股价和MACD放在一起看:

图中红点为金叉,绿点为死叉

先解释一下:图中垂直的黑色虚线,是为了放便将股价和MACD对比。

将红绿柱状图分隔开的线叫“0轴”。

两根曲线都是0轴以上,说明多头强势;

如果曲线都在0轴以下,说明空头强势—这种情况下即使出现了金叉,股价也未必上涨。

回到上图,重点看第二根黑色虚线,也就是第一次出现死叉的位置。可以看到,死叉出现的时候,股价已经走出2根阴线了。

这说明一个特别大的问题:MACD相对股价,有稍微的滞后。

好了,这是我们得出的第一个结论:MACD能够很清晰的显示股价的运行趋势,但金叉死叉信号有一定滞后。

也就是说,如果完全根据金叉死叉来,买不到最低点,也卖不到最高点。但吃上一波强趋势,还是没问题的。

说实话,我觉得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一波趋势,只要吃到就是幸福的!如果非得强求从头吃到尾,只能给自己平添烦恼。

炒股不是寻找最优解,赚钱了,就应该开心知足。踏空没赚到,也不该闹心,起码没亏嘛~

3.柱状图

说回柱状图,前面说了,它的长短代表股价上涨/下跌的势能,我们姑且把它叫做“量能柱”吧~这其中同样隐含了很多信息量:

在很强的上涨或下跌单边趋势里,如果你发现量能柱开始变得越来越短—说明上涨或者下跌的势能越来越弱。

这种情况叫“背离”,即势能的走势和股价的走势开始不一致,这是一种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买卖信号。

尤其是在牛市里,一定要注意这种情况:股价创新高的同时,如果量能柱却露出了降低的趋势,就果断清仓吧!

再啰嗦一句:分析MACD,要把量能柱和“曲线与0轴的位置”综合着看。

MACD基础分析

1、应用范围

其一,MACD是一个指标,遵循本文论点一,是辅助工具,并非决策依据。

其二,这个指标主要应用于指数的研判。

其三,这个指标属于中期指标。

2、图解MACD的三个区域

MACD指标可以分为三个区域:0轴,0上区域,0下区域,一般情况下,中期的上升趋势指标表现为0上区域,中期下降趋势则表现为0下区域,可以用此指标印证趋势的运行状况。

3、图解MACD的技术参数

A、参数,一般默认(12、26、9),可以依据经验和个人习惯进行调整,代表周期。

B、DIF和DEA,分别代表慢速移动线和快速移动线。

【将金不金卖出法、将死不死买入法】

MACD“将金不金”买进法

特征:MACD两条曲线数值相同、刚触碰或两条曲线非常接近将要死叉,然后DIF开口上行,红柱线重新拉长。MACD“将死不死”买入法还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当天股价刚突破20天均线或已在20天均线上方运行时再出现放量阳线。

②当天成交量至少大于5天均量,5天均量要大于10天均量。

MACD“将死不死”买入法有两种类型:

①标准型:MACD两条曲线数值相同、两曲线刚触碰,然后,DIF开口上行。买入时机:DIF刚开口上行,红柱线重新拉长,当天出现放量阳线。

②接近型:DIF勾头下行接近MACD,然后,DIF开口上行。买入时机:DIF刚开口上行,红柱线重新拉长,当天出现放量阳线。

需要说明的是:

①MACD“将死不死”买入信号在0线下方出现与在0线上方出现是有不同市场意义的。MACD在0线下方出现“将死不死”买入信号时,股价仍在60天均线下方运行,因此,MACD在0线下方出现“将死不死”买入信号时,可先看作是反弹。

MACD在0线上方出现“将死不死”买入信号时,股价已在60天均线上方运行,由此可知:MACD在0线上方出现“将死不死”买入信号是强势的特征,可积极买入,尤其在0线上方附近第一次出现MACD“将死不死”买入信号时更应积极买入。

由于MACD与60天均线存在这种密切的相关关系,有些股市专业人士把60天均线视作“股价起飞线”是有道理的。MACD在0线上方出现“将死不死”买入信号时,DIF向上开口当天,有些股票当天成交量小于5天均量,碰到这种情况,为防踏空,激进型投资者可先以适量作试探性买入,待出现当天量大于5天均量时再增仓。

②在20天、120天、250天均线形成多头排列,股价受20天均线支撑时,MACD在0线上方出现“将死不死”买入信号,升势更强劲,是强势市场选牛股的制胜“法宝”。

③“事不过三”。MACD连续三次出现“将死不死”买入信号时,要警惕顶部出现。

MACD“将金不金”卖出法

MACD指标两曲线发生金叉时股价会上升,这是常识。但是有时MACD两曲线高位死叉后股价也会上升,而且有时还会创新高。这就好比当一列火车高速运行时,刹车后要它立即停下来是不可能的,巨大的惯性会使火车继续向前冲一段路程才会停下来。

MACD两曲线死叉发出卖出信号后股价还继续上升,如同火车惯性前冲的道理一样,是形成的上升趋势的惯性作用,是一波上升行情的最后一冲。随着股价惯性上升,高位死叉后的DIF会勾头上行与MACD将要金叉,然后DIF再勾头下行,形成“将金不金”的形态。MACD两曲线“将金不金”形态出现,后市将会产生新一轮下跌。

需要说明的是:

1.MACD两曲线死叉后股价上升,即使DIF与MACD再金叉,DIF也会形成顶背驰,股价的上升行情也走不远。

2.MACD两曲线高位死叉后再金叉,有时也会走出一波较强劲的上升行情,但这只是少数股票才会出现。

MACD多空指标判断转折点

转折点也是我们常说的零界点,一个市场永远是多空双方的矛盾统一体,两种力量互相打压,总会出现某个零界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空转折点。在MACD指标中,0轴是多空双方的零界点,MACD的DIF线和柱状线分别是中长期和中短期的参考指标,可以通过分析这三方面来判断市场的转折点。

不同趋势下的多空转换

一、中长期价格趋势转换

当MACD的DIF线在0轴下方,自下而上突破0轴,则说明价格趋势由空方占优变为多方占优。如下图:

图中可以看出:当MACD的DIF线在0轴之上时,股价处于中长期的上涨或者反弹过程,而在0轴下方时,则处于中长期的下跌过程。

二、中短期价格趋势转换

当MACD的柱状线在0轴之下,由下而上突破0轴,即绿柱翻红柱,则意味着股价中短期空翻多。

图中可以看出:当MACD出现红柱之时,股价迎来短线反弹行情,而在0轴之下时短线都处于空头趋势。

接下来着重讲解如何利用MACD的红绿柱把握多空交战的临界点。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当红柱发散时,表明市场处于多头趋势中,而当绿柱发散时,表明市场处于空头趋势。

理论上,一波上涨行情都是从绿柱缩短开始,到红柱缩短结束,也就意味着在绿柱缩短时买,在红柱缩短时卖,但是实际操作要更为复杂。

MACD指标5种背离分析:

1、隔山背离:中间那个顶,我们就称为“山”,左右两个次高点,中间“隔”着一座“山”。前提是左边的“半山腰”与右边的“半山腰”差不多在一个水平位置,左边所对应的MACD红柱,右边对应出现绿柱,就称为“隔山背离”。

2、单阳背离:利用一根阳线来判断背离状况,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根在日K线下的阳线本应该是对应红色线柱,但在一定的特殊情况下便出现绿色的线柱,从而也会出现了单阳背离的状况。单阳背离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图中所讲:

如上图,该股在3月4日出现了,单阳背离情况,而且该股也是符合我们刚才讲的特定条件,同时你也可以发现,出现这种情况,后来一般都有涨幅。

3、单阴背离:利用单阴背离,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日k下的阴线,本应该对应绿色线柱,有在一定情况下出现,就出现红色的线柱,从而也就造成单阴背离得到状况。单阴背离也有自己的实用条件:

第4种是底背离,第5种是底背离,这里就不再列举了。

MACD的精髓在于:背离断大势!

MACD本身就是由均线衍化而来的指标,与均线一样,有一定的滞后性。通常大家通过MACD金叉和死叉来买卖,并不能百发百中,就是源于它的滞后性和单一性!其实MACD的精髓更在于通过顶背离和底背离,来判断大顶和大底,而且精准无比,尤其对于趋势波段者而言,简单有效。

背离的判断

背离是对比前后两段同类走势的攻击力度,观察动能的强弱变化,得出是行情延续还是转折的判断!

1、快慢线位置的背离

股价创新低,MACD指标线不创新低甚至逐步抬升,这是底背离;反之是顶背离。

股价新低,然而MACD的快慢线却没有新低,这个不一致的现象叫做底背离

2、红绿柱长度的背离。

股价创新低,绿柱的长度却逐步缩短,这是底背离;反之是顶背离。

股价新低,然而MACD的绿柱却没有新低,这个不一致的现象叫做底背离

3、红绿柱面积比较最精准。

既然是两段走势的对比,自然就会过渡到其中红绿柱(代表买卖动能)的比较!而红绿柱与零轴围城的面积之比,就是最精准的研判方法!

后面框框里面的红柱面积明显大于前面框框里面的红柱,说明上攻动能越来越强,没有衰减,自然还有新高!

4、重要性排名:位置第一,红绿柱次之。

只要MACD指标走势正常,红绿柱的短暂背离不用恐慌,后续股价顺应MACD突变,红绿柱会跟随放大,很可能是二次买点。股价缓慢震荡攀升,MACD指标维持震荡,并未死叉;后续红柱再次放大,股价再度加速上攻!

意义:底背离出现,说明底部将近,可以分批进场抄底!顶背离则相反。

操作:第一波杀跌时,不可盲目抄底;一定要等底背离出现,方能进场!顶背离同理。

MACD再次金叉,股价梅开二度

充分调整后,零轴下方MACD出现金叉,是初步买点;一波拉升再回踩后,MACD零轴上方或者零轴附近再现金叉,可以再度跟进!

要点:二次金叉必须在零轴之上或十分靠近零轴!MACD的两条黄白线,站上零轴后回落而不破零轴,或者在零轴附近,再次金叉,是一轮加速大行情的买点!第一次金叉后,股价小幅反弹,MACD站上零轴;随后股价回踩,MACD也死叉回落,但没有跌破零轴;随后股价企稳,MACD在零轴上方二次金叉,股价也再次打开上涨空间!

MACD在零轴附近二次金叉,意味着调整结束,大概率会走出主升浪!

意义:零轴附近的二次金叉,说明调整已是尾声,快速拉升在即;零轴上方的二次金叉,意味着洗盘结束,很大可能再起一波主升浪!

操作上:大家第一次金叉的时候轻仓进一点,以防直接开启主升浪错过行情;零轴附近或上方的第二次金叉,是好的加仓点,确定性更高!

'MACD底背离'公式

A1:=SLOPE(MA(C,60),5);{60日均线之5日斜率}

A2:=SLOPE(MACD.DEA,5);{MACD黄线之5日斜率}

B1:=BARSLAST(CROSS(A2,0));{最近1次MACD黄线线拐头向上到现在之周期数}

B2:=BARSLAST(CROSS(0,A2));{最近1次MACD黄线线拐头向下到现在之周期数}

B3:=B2+REF(B1,B2);{最近第2次MACD黄线线拐头向上到现在之周期数}

B4:=B3+REF(B2,B3);{最近第2次MACD黄线线拐头向下到现在之周期数}

B5:=B4+REF(B1,B4);{最近第3次MACD黄线线拐头向上到现在之周期数}

B6:=B5+REF(B2,B5);{最近第3次MACD黄线线拐头向下到现在之周期数}

C1:=REF(MACD.DEA,B1);{最近1次MACD黄线线拐头向上时之DEA值}

C3:=REF(MACD.DEA,B3);{最近第2次MACD黄线线拐头向上时之DEA值}

C5:=REF(MACD.DEA,B5);{最近第3次MACD黄线线拐头向上时之DEA值}

D1:=REF(C,B1);{最近1次MACD黄线线拐头向上时之收盘价}

D3:=REF(C,B3);{最近第2次MACD黄线线拐头向上时之收盘价}

D5:=REF(C,B5);{最近第3次MACD黄线线拐头向上时之收盘价}

D6:=LLV(C,B2);{最近1次MACD黄线线拐头向下到现在之最低收盘价}

D7:=LLV(C,B6);{最近3次MACD黄线线拐头向下到现在之最低收盘价}

E1:=A1<>

E2:=MACD.MACD>0;{当前MACD是红柱,白线高于黄线}

E3:=B1<>

E4:=C1>C3 AND C3>C5;{MACD黄线的低点逐波提高}

E5:=D1<>

E6:=D6=D7;{最近1、3次MACD黄线线拐头向下到现在之最低收盘价相同}

E1 AND E2 AND E3 AND E4 AND E5 AND E6;{选股条件罗列};

(转自:A股荟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