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以来,A股迎来了一波强劲反弹。其中,计算机板块涨幅高达52%,遥遥领先于申万其余30个一级行业的市场表现。
在计算机板块中,中科曙光同期暴涨超过100%,市值超越1000亿元,刷新历史新高。此外,中科曙光控股的曙光数创(液冷服务器龙头)大涨123%,也领涨全行业。
股价在短时间爆发之后,中科曙光PE从28倍飙升至如今的59倍。那么,资本市场定价是否太过乐观?当前基本面真的值1000亿吗?
今年前三季度,中科曙光营收为80.4亿元,同比增长3.65%,归母净利润为7.7亿元,同比增长2.57%。拆分看,第三季度罕见出现同比负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仅0.41%。
拉长时间看,中科曙光前三季度营收增速创下2012年有财务数据披露以来最低水平。归母净利润增速则从2017-2021年期间的30%-40%高位一路下滑至今,趋势明显。
从中科曙光营收、利润趋势看,以服务器为核心的高性能计算机业务,最大可能是因为下游需求疲软所致。
这似乎与一些投资者感知的不太相吻合,不是AI大爆发,AI服务器需求猛增吗?
要知道,服务器主要分为通用服务器和AI服务器。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服务器收入达到454.22亿美元,同比增长35%。AI服务器已成为推动这一增长的关键力量,占据所有服务器销售额的29%。除AI服务器外,通用服务器需求比较平稳,甚至有所下滑。
其实,中科曙光早在AI服务器上有所作为。2017年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寒武纪芯片的AI专用服务器产品PHANERON,其同年升级版本PHANERON-10可为AI训练应用提供832T半精度浮点运算能力,相当于当年200台普通计算集群。2018年,公司再度推出四款换代XMachine系列AI服务器,性能强劲。
2019年,中科曙光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方正证券预测或受原材料断供影响,XMachine系列产品“杳无信讯”。从这个维度看,中科曙光营收绝大概率源于通用服务器,AI服务器性收入占比很小。
这也解释了AI服务器大爆发的背景下,中科曙光在2023-2024年业务增速还在下滑了。
再看盈利能力。截止2024年三季度末,中科曙光销售毛利率为26.81%,已经连续第7年保持增长了,创下2013年以来新高。而竞争对手浪潮信息、紫光股份则在最近2-3年保持下滑态势。
尤其是浪潮信息,2024Q3毛利率仅为6.7%,较2022年末大幅下降4.48个百分点,创下2000年上市以来最低水平。要知道,浪潮信息AI服务器全球市占率高达11.3%,中国第一,全球第二,该业务实现了大幅放量。
浪潮信息遭遇了两头压——上游英伟达等芯片原材料大幅涨价,而下游以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大厂可能存在压价情况,或者是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打价格战。
那么,为什么中科曙光毛利率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长呢?
一方面,中科曙光AI服务器占比非常小,基本不存在浪潮信息所面临的严峻情况。
另一方面,中科曙光已经从单纯的服务器制造商转变为解决方案供应商,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含服务器)、存储、安全到数据中心等核心信息基础设施等产品。角色转变,竞争实力有所增强。
整体来看,中科曙光当前基本面表现不算太好,业绩增速有所下滑,但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投资是投预期,投未来。中科曙光未来业绩成长性又如何呢?
据浙商证券此前研报数据显示,中科曙光服务器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占比大致为5%-6%(2021年仅5.28%,较2017年持续下滑)。与之对比的是,2021年,浪潮信息、新华三、华为、戴尔、联想在国内服务器市场位列TOP5,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0.5%、17.1%、11.2%、8.4%、8%。
中科曙光与浪潮信息有所不同。浪潮信息定位是服务器制造商,CPU、GPU等核心原材料都需采购,通过制造加工再卖给下游大厂,本质属于“组装”,技术壁垒并不高,利润率自然不高。
这跟美国的超微公司一样,AI服务器业务收入大爆发,毛利率却出现了连续6个季度的大幅下滑,最新值较2022财年第三季度的18.76%大幅下滑7.5%,创下2007年上市以来最低。
中科曙光则进行了“芯—端—云”一体化布局,覆盖了从上游芯片、服务器硬件、IO存储到中游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算力服务平台以及下游云服务的全计算业务生态体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科曙光旗下子公司海光信息,则是国产CPU、GPU龙头,基于AMD的X86授权,在核心数、超线程等核心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当前,海光信息AI处理器(DCU)——深算一号部分指标已达到全球同类型高端水平,二号、三号也正在进行研发。海光相关芯片技术的突破,有望使中科曙光Xmachine 产品线回归,使之抢占AI市场份额蛋糕。
并且,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之间存在联动效应。比如,海光信息拿下CPU在金融、电信等领域的订单,而这些项目服务器自然会给到中科曙光来进行生产。
另外,中科曙光旗下还有一家重要子公司——曙光数创。2021-2023年,该公司以近三年平均58.8%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第一。
此外,中科曙光还持有100%的曙光智算,50%的中科天玑数据,49%的中科三清以及19.5%的联方云天。不过,这些公司营收规模都不大,但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总之,中科曙光核心竞争力之一是进行了产业链一体化,盈利能力会比竞争对手更强一些。不过,该业务成长性不算太好,因为通用服务器需求保持平稳下滑态势,而AI服务器属于增收不增利。
当然,中科曙光另外一条业绩成长性源于投资收益——持有海光信息27.96%、曙光数创62.07%、中科星图15.67%。尤其海光信息是一块优质资产,营收、利润持续大幅放量,明显受益于国产替代化。
2021-2023年及2024H1,投资收益分别为1.66亿元、2.48亿元、3.61亿元、2.23亿元,分别占同期利润总额的14.3%、16%、19.7%、39.6%。未来,其利润占比或许会进一步放大。
中科曙光集AI服务器、芯片、信创、国产替代等众多概念。大市回暖,很容易成为主力资金热炒的对象。这亦是9月24日以来,中科曙光股价翻1倍的核心逻辑。
目前,市值接近1100亿的中科曙光有没有高估呢?
一些投资者认为并不高估,持以下理由:截止11月23日,海光信息总市值为2880亿元,中科星图市值为304亿元,曙光数创的市值为125亿元。按照股权比例来计算:2880×27.96%+304×15.7%+125×62.07%=930亿元。
而中科曙光最新市值为1095亿元,扣除持有这三个公司的价值,相当于服务器主营业务仅值165亿元,因此认为并不高估。
在我看来,这其实有逻辑上的漏洞。其一,这三家企业市值伴随市场波动很大,最新市值并不是公允合理的价值。据Wind,海光信息最新PE(TTM)为152.59倍,中科星图为79倍,曙光数创为164.45倍,均处于历史高位水平。这些企业本身或存在因大盘回暖而产生了的估值泡沫。
其二,一家企业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权,相对合理的估算方法是以投资收益纳入净利润再进行评估,而不是直接将市值按照股权比例来折算。其实,今年前三季度,中科曙光投资收益高达4.1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7亿元),同比暴增了82%,对利润贡献本身就很大了。
中科曙光PE绝对值59倍,2个月翻了一倍,大概率是有些估值泡沫了,因为业绩基本面与成长性不算太好。
当然,基本面是基本面,交易又是另外一回事。当市场火热,情绪亢奋,高估值可以维系。一旦消退,就需要警惕估值回撤动荡的风险了。(全文完)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