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韶关发布
初冬韶州大地,到处一派繁忙景象。温室大棚内,稚嫩的菌子从菌棒中奋力撑开伞盖;南雄盆地大灌区内,潺潺流水滋养着47万多亩良田上的各色作物;翁源县内,一株株扬扬其香的国兰,正通过健全的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走向全国各地……
“百千万工程”实施近两年来,韶关着力攻坚破难,将改革的枪口对准“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这三大工作难题,坚持改革开路、干字为先、主动作为,充分激发释放县镇村发展活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01
“三提三化”增空间
土地紧张,是许多地方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如何盘活土地,也是各地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必答题。
韶关紧盯建设用地整备最新政策,积极向省争取在镇域范围内实现乡村建设用地规模腾挪及布局优化,抢抓镇、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制定《“203”存量未使用建设用地规模腾挪规则应用试点工作指引》,探索出“四个融合”整备模式,实施“四大工程”,加快实现美丽镇村特色化。
通过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韶关利用增减挂钩政策腾挪拓展连片生产生活发展新空间。始兴县在全市先行一步,以“联排农房+公寓安置+货币补偿+养老安置+以旧换新”的方式,对农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等潜力地块进行异地腾挪集聚,通过“县属国企资产抵押+央企资金+政策性银行融资”多元共投共建模式,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预计建设用地腾挪规模1270亩,人均建设用地减少89平方米,建成后将是全省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村未来社区。
未来社区布建“一统三化九场景”。
此外,韶关还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牵引,结合乡村农文旅产业项目灵活用地的特点,整合各类政策、资金、资源,探索“点状供地”新模式,有效避开项目范围内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河道控制线等用地红线,实现节约、精准、快速供地,以制度创新打通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通道。
在此过程中,韶关不断优化政策制度供给、加大政策制度解读力度,制定了《韶关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用地指引》,优化办理流程、选取案例分析、明确负面清单等,切实为乡村用地提供用地指导。着力从土地供应、灵活用地两个方面探索全域土整与点状供地相结合的用地模式。目前全市已批准项目9个,建成1个、动工3个、正开展前期工作5个。
02
国资国企增动能
城乡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撑。针对这一问题,韶关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谋划项目、冲击“AA+”资信评级、推动企业积极发行债券,有效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AA+主体信用等级是国内债券等发行主体所能获得的较高评级,仅次于AAA级。韶关把争取债券资金作为提升“百千万工程”相关重点项目建设的保障,以市金叶发展有限公司为平台,坚持“组建用时最短、操作性最强、获AA+几率最高、发债实现最快”原则,制定了时间计划表及工作任务清单,形成切实可行的组建方案和债券发行实施方案。于2023年12月,市金叶公司成功成为韶关首家获得“AA+”信用评级主体的集团企业。
今年4月,利用AA+主体信用评级等级优势,韶关积极推进公司债券的发行。经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三轮专家评审会审核,市金叶公司成功完成首期发债10亿元,创广东省同评级同期限同规模纯信用发行最低票面利率2.66%,成为韶关首家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并成功发行企业债券的国有企业,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韶关市属国企整体实力、核心竞争力、经营水平、抗风险能力和信用度等的高度认可,标志着韶关市国资国企资本运作能力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市国有资本优化布局的里程碑式突破。
为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做强做实“AA+”资信评级的资本运作平台,韶关以市金叶公司为主体,重组整合一家总资产规模超280亿元的韶关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业务涵盖产业招商、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园区运营管理等多方位服务。组建后的新公司成为韶关市资产规模最大、信用等级最高的国有企业,有效解决了市属国企融资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进而推动国有资本向主导产业、重点项目集聚,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百亿级别的财力支持保障。
03
“启航计划”增资源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进一步推动人才振兴,促进人才引进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资源导入,韶关聚焦“百千万工程”,全面推动“启航计划”,深入实施“产业人才强县”“紧缺人才聚县”“乡土人才兴县”“专业人才扶县”四大行动,打造人才集聚平台,推动人才入县下乡。
通过制定出台《韶关市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目录》,韶关抢抓高校毕业生就业“黄金期”,以“带编进校、带岗上门、现场面试、现场签约”的引才模式主动赴外招聘,引进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人才。今年累计组织开展15场赴重点高校招聘活动以及59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共招聘市属医疗人才473人、教育人才138人,其中,硕士博士148人。
本土人才因“土生土长”,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更愿意为家乡建设付出更多努力。除对外发力引进“高精尖”人才,韶关更主动激发内生动力,着力培育本土实用人才,坚持破除“四唯”倾向,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民农技水平为导向,累计评定“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608名,通过他们开展科技推广、技术指导150余场次,服务群众4500余人,农技“轻骑兵”服务模式获《中国人才》推广。推动全市返乡创业人才达到1076人,创业或投资项目1092个。10个职业经理人试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77万元,较去年增长45.96%。
同时,韶关以“双百行动”为契机,健全完善对口帮扶机制,通过专家入驻、项目导入等形式,柔性引进乡村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带动乡村人才提升专业能力。按照“高校所能、当地所需”,推动15所高校与9个县(市、区)合作共建122个项目,全省“双百行动”首个签约的县中托管项目成功落地乳源瑶族自治县,对乳源县民族实验学校实行托管合作办学,全面提升瑶乡基础教育水平;北京大学思政课实践基地、清华大学“初心服务团”成功落地翁源县。选派95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基层解决技术难题,助推7个镇成功申报省级创新型专业镇。
田畴阡陌迎蝶变,美丽镇村景愈新。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树典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此刻,韶关县镇村的发展潜能已被全面激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活力处处涌现。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俊
图片:资料图片
编辑:廖卓敏 校对:李新有
责编:冯春华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