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年度报告:建议尽快启动实施本土高科技企业培育计划,再造20家“华为”

市场资讯
30 Nov 2024

专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2024

  CMF年度论坛(2024-2025)于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刘晓光代表课题组发布《筑底回稳的中国宏观经济》报告。

  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所蕴含的大规模、大范围“中高收入就业岗位创造型”投资驱动增长机制,对解决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极端重要性。

  报告表示,当前,国内流行的一些所谓共识是,中国包括产业投资和政府投资在内的投资已经全面过剩,不仅仅是多数产业产品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政府在各类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也发生了成本严重大于收益的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现象由此判断,中国的投资驱动发展模式已经不可维系,需要将政府财政资金转向以发放大规模消费券为主要形式的消费刺激型政策举措。

  报告认为,一味强调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模式转向消费驱动模式的判断,是完全误判了中国经济当前所处的特定阶段性特征。需要高度认识到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创造中低收入水平就业岗位的旧动能,向大规模创造中高收入水平就业岗位的新动能的关键时期,要促进能够创造大规模中高收入就业岗位的新产业、新动能、新模式在GDP比重逐步提高进程中,必然要依赖将大规模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和政府资金,引导进入和满足到这些新产业、新动能、新模式培育和壮大所产生的巨额外部融资需求。

  报告指出,事实上,导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核心因素,表面上看是多数居民群体的消费能力不足问题,实质上是部分居民群体工资收入下滑以及中国中高收入就业岗位供给相对不足的深层次因素,因此,中国经济短期和中长期均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尽快摆脱“中高就业岗位创造能力不足+消费扩张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能力不足+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恶性循环机制。

  基于上述分析,报告建议,全面将“中高收入就业岗位创造型”和“工资收入增进型”导向的投资刺激政策举措,设定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当前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核心举措。

  包括全面加大针对以促进全社会研发投入和先进生产设备投资为导向的投资刺激政策范围和力度。一方面,建议全方位深度推进鼓励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投资刺激政策,可以考虑尽快进一步推出针对全领域先进生产设备和科研设备的、更大力度的税收抵扣和财政补贴刺激计划;另一方面,将强化全社会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企业部门的研发投入、工程化研究和商业化产业化研究投入,建议当前可以提高中央政府财政赤字率一个百分点,将之所释放的财政资金,主要定向运用到对以上两个重点领域的大范围财政支持。

  此外,建议尽快启动实施以“中高收入就业岗位创造型”和“工资收入增进型”为导向的中国本土高科技企业培育计划。具体目标是:尽快培育和打造 20家创造10万个年收入60万元以上研发就业岗位(再造20家“华为”计划)、50家创造2万个年收入40万元以上研发就业岗位、100家创造1万个年收入30万元以上研发就业岗位、100家创造创造30万个年收入20万元以上高技术就业岗位、200家创造创造10万个年收入15万元以上高技术就业岗位、500家创造2万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高技术就业岗位为导向的中国高科技本土企业。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