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价值守望者,该如何看待当下的平安银行(000001.SZ)?

格隆汇
04 Dec 2024

随着一年即将接近尾声,回顾今年整个资本市场的表现,红利概念成为一条重要的市场主线所在,而以此为代表的银行板块年内表现也颇为不俗。

站在当下时点来看,一系列政策正着力于长效机制的建立,不论是此前新“国九条”中明确提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还是近期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新规明确提到了“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这些都在暗示,红利资产的长期价值仍然值得重视。

特别是在当前政策利好频出、经济复苏预期抬升的背景下,银行板块与宏观基本面的同频共振,叠加低估值与分红优势凸显,值得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

1、行业经历逆风期,如今或已越过山丘?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实际上银行板块此前已经经历了较长的行业逆风期。

从富途行情相关银行指数来看,自2021年年初的高点到2023年末的低点,多数银行表现其实并不佳,这期间也仅只有几家国有大行走势还算好看。特别是自去年年初以来,国有大行的超额收益明显。

对比之下,股份行、区域行直至去年年底才开始有所表现,且并未像国有大行回到2021年的高位。

(来源:富途行情)

国有大行表现强劲背后其核心动力在于长端利率的下降,这一趋势增强了高股息资产对于追求稳定回报投资者的吸引力。

随着国有大行持续创新高,市场多数预期,这一策略有望从国有行扩展到中小行,后续股份行、区域行的表现也将备受期待。

当下银行板块持续受到市场看好,一方面在于,银行股的安全边际得到了股息率的有力支撑,具有较高分红水平的银行满足了市场对不确定性环境追求确定收益的预期。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另一方面,银行股具有典型的顺周期特性,伴随经济的复苏,银行股的估值也将更具有弹性,特别是当下房地产市场企稳、一揽子政策落地等积极因素推动,都有望成为银行股估值修复的催化剂。

结合过往经济复苏周期来看,根据中信建投研报,其参照2016-2019年的银行板块走势,显示优质股份行与区域行的超额表现明显。其特别提到,地产链、财富管理需求复苏,零售银行标杆成为代表。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再考虑到当下银行板块的市净率普遍比偏低,且是长期破净的集中板块。而随着证监会在11月15日,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其中明确了上市公司董事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相关方的责任,并对主要指数成分股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长期破净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等作出专门要求。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预期有望进一步强化。

眼下,市场的焦点也正从国有化聚焦到股份行及区域行,那些业绩具备良好增长预期、股息率高的银行或将受到市场的持续关注。

接下来不妨以此来看看此前股价也曾一度遭遇“深蹲”的平安银行的机会。

2、从成长性切换到高质量,“大象转身”迈过阵痛期

查看平安银行的股价图,不难看到,跟随行业板块走势,其近年来也遭遇了重挫。

但如若把时间线拉长,平安银行在资本市场也有过一段大放异彩的时刻。

(来源:富途行情)

自2016年确立零售转型战略以来,平安银行将信用卡、新一贷、汽融贷等拳头产品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很快就在2018年把零售贷款、零售收入、零售利润占比等关键数据做到了行业前列,“零售黑马”的光环自然涌向了平安。

资本市场也给予了慷慨的估值,平安银行股价从2016年的低位到2021年的高位,涨幅接近3.4倍。

随着近年来内外环境发生剧变,过去高举高打的模式不再适用,零售业务降速成为了平安银行业绩增长的掣肘。尽管对于零售转型战略的大方向没有改变,但战术打法必须要改变。

具体来看,平安银行主动收缩高风险业务,加码中风险业务。在营收层面必然会带来短期压力,这从近两年的业绩数据上一目了然。

但从风险管理和长期稳健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主动调整是必要的,利润端能够在营收下降较快的前提下能保持平稳,2024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397.29亿元,同比增长0.2%。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平安银行的战略正确性。

此外,为了给零售业务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平安银行战术性地扶持对公业务。截至9月末,平安银行企业贷款余额15959.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6%,企业存款余额22628.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预期今年整体将保持在较快增长状态。

实际上,平安银行对公业务的增速在整个股份制银行板块里处于领先水平,这背后离不开平安银行对产业结构变化的深刻洞察。在基础行业基本盘稳住的前提下,其不断加大对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兴行业的覆盖,9月末,对公客户数82.8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7.44万户,增幅9.9%;1-9月,三大新兴行业贷款新发放1577.58亿元,同比增长47.3%。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推进战略改革,平安银行进行了彻底的组织架构调整。将实行多年的事业部制度打散,设置公司金融、零售金融、资金同业、风险管控、信息科技、共同资源六大板块,更加贴合“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的战略方针。

在这一过程中,总行精简组织架构,让最贴近业务一线的分行可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业务质量向好发展,初步验证了平安银行一系列变革的合理性。

今年9月末,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06%,环比减少了1个bp。同期,平安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33%、10.93%及13.39%,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当前的视角审视,如果说将平安银行过去从高点滑落、不太理想的市场表现完全归咎于经营层面的变化,显然并不符合实际。如若深入分析,不难看到,平安银行在市场波折期积极修炼内功,不断优化和调整战略,已经为新一轮周期做好了准备,积蓄了力量。

3、反转弹性与确定性兼具,如何看待当下市场的预期差?

正如前文所述,银行业的顺周期属性,使其会伴随着整体宏观经济复苏而止跌回升。平安银行自然也会享受行业带来的贝塔值,那么关键在于平安自身的改革成效如何。

理性来看,平安银行想要在短期内实现彻底业绩反转的可能性不大,平安银行高管对此也有清晰认识。

但度过今年最难的架构变革,后续转型面对的内外阻力都会更小,这也意味着平安银行未来边际改善的可能性在加大。

正如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所说,“改革最难的是今年,希望到明年能把零售问题基本解决掉,2026年重回正轨实现增长。”

另一方面,对于整个银行业而言,净息差下降是影响业绩的重要原因。平安银行在这个大环境下也难以独善其身,不过凭借优秀的成本管控,保证了净息差优势。今年三季度,平安银行净息差为1.93%,高于股份制银行总体的1.63%。这也让平安银行在整个银行业取得了相对优势,更容易从行业复苏中受益。

换言之,业绩层面当前已经处于磨底阶段。那么,从估值层面又该如何看待平安银行后续变化?

从资本市场角度,银行长期都被视作高股息板块,能够提供稳定、持续的股东回报,是决定一家银行受市场欢迎程度的关键。而如今的平安银行在分红方面,越来越值得期待。

根据2024年中报,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2.46元(含税),按归母净利润计分红率为18%,现金分红共计47.7亿元。这是平安银行首次发起的中期分红方案,预示着未来平安银行对于股东分红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

此外,管理层还表示,中期18%不代表年末也是这个数字,给年底分红留出了余地,也让市场给予了更多期待。

在当前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平安银行这样能够加大分红力度的做法,无疑会为其赢得不少长线资金的认可。

从股息率视角来看,目前平安银行的股息率(TTM)达到8.52%,这一比率不仅大幅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而且在A股市场中也是相当高的。这一显著的股息率体现了平安银行对于股东回报的重视,尤其是在当前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股息率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来源:阿斯达克财经)

4、结语

不可否认,银行板块在经历了2021年的高光时刻后,此后持续的下跌,一定程度挫伤了市场信心,但本质上来看,这种波动与市场的周期有关,聚焦到银行本身来看,反而能够发现在这一过程中,不少银行在积极应对外部压力、主动调整战略。

如今,随着市场新的周期到来,板块的机会逐渐显现,市场预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可以说,平安银行过去所遭遇的资本市场压力只是宏观环境下的一个缩影。

尽管面临挑战,但其依托于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优势,以及持续提升的品牌价值,仍然在持续夯实基本面,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竞争力。

随着政策支持经济复苏不断明确,平安银行的业绩增长、股息率优势以及市场预期差的修复,都为其后续的市场表现带来了更多期待。

此时,有理由对它更乐观一点。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