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活报告
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999.HK)于2024年12月20日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主板。公司是一家领先的中式餐饮企业,在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中排名第一,门店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等地区。
弗若斯特沙利文(简称“沙利文”)为小菜园提供独家行业顾问服务,助力公司此次IPO发行成功。
TradeGo Markets(简称“TMG”)担任本次发行的联席牵头经办人,助力公司此次IPO发行成功。
全球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融合全球63年的咨询经验,26年来竭诚服务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以全球化的视野,帮助超10,000家客户加速企业成长步伐,助力客户在行业内取得增长、科创、领先的标杆地位,实现融资及上市等资本运作目标。
TradeGo Markets是捷利交易宝旗下SFC持牌券商,获香港证监会就第1类及第7类受规管活动发牌法团CE编号BRO637,批准从事证券交易和自动化交易牌的金融科技平台公司。帮助行家/机构客户建立竞争优势、以最优成本灵活高效管理业务和服务客户。
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菜园”)于2024年12月20日成功上市,公司计划发售1.01亿股股份,其中,中国香港发售股份1,011.84万股,国际发售股份9,106.24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每股发行价为8.5港元,募集资金净额约为8.6亿港元。
在本次赴港上市过程中,沙利文公司主要承担以下任务:帮助发行人准确客观地认识其在目标市场中的定位,用客观的市场数据发掘、支撑和凸显发行人的竞争优势,配合发行人、投行以及其他中介完成招股书相关部分(如概览、竞争优势与战略、行业概览、业务等重要章节)的撰写,协助发行人完成与联交所和投资者的沟通,帮助投资者快速的理解市场生态和竞争格局,辅助发行人完成联交所关于行业方面的各种问题的反馈等。
投资亮点
公司是知名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直营连锁餐厅之一;
公司不断完善标准化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
公司具有强大稳定的供应链管理,为可持续发展和一致的优质品控提供重要支撑;
公司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为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沙利文报告,
按2023年的门店收入计,公司在客单价介于人民币50元至人民币100元的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的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
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高度分散,该市场的参与者面临激烈竞争;
中国的餐饮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显示出增长趋势,由2018年的人民币42,71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52,890亿元,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4%。预期将进一步增长至2028年的人民币82,627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9.3%。
中国中餐市场市场概览
中国的中餐市场可分为两个细分子市场,即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及中高档中餐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是中餐市场的一个细分子市场,客单价为人民币100元以下。另一方面,中高档中餐市场是中餐市场的一个细分子市场,客单价为人民币100元及以上。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是2023年中国中餐市场的最大分部,约占总市场规模的88.7%。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的市场规模(按收入计)由2018年的人民币30,10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36,187亿元,即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8%。
预计中餐市场的市场规模于2028年达人民币61,897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8.7%。随着对优质、便利且具可负担价格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预期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规模于2028年达人民币55,871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9.1%。
2023年,连锁餐厅为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贡献约19.2%。连锁餐厅渗透率的上升与城市化息息相关。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生活节奏快的城镇居民更喜欢外出在餐厅用餐,而连锁餐厅则展现了其在产品质量稳定及品牌知名度强等方面的优势。2023年,美国、日本的连锁餐厅渗透率按收入贡献计分别为60.1%及52.4%,远高于中国。中国在提高连锁餐厅于所有大众便民中式餐饮餐厅中的比率方面拥有巨大的未开发潜力。随着连锁大众便民中式餐饮餐厅市场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发展,其市场规模(按收入计)从2018年的人民币4,941亿元迅速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6,9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0%,远高于非连锁餐厅市场的增长率。得益于高效的管理能力、完善的供应链、更高的标准化水平以及更强的资本支持,预计连锁餐厅市场未来将快速增长,以15.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8年的约人民币14,240亿元。预期于2028年连锁餐厅将占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约25.5%(按收入计)。下表列出了2018年至2028年按运营模式划分的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的市场规模明细。
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概览
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可进一步分为客单价低于人民币50元以及介乎人民币50元至人民币100元的两个细分子市场。客单价在人民币50元以下的细分子市场的市场规模(按收入计)由2018年的人民币11,41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13,658亿元,即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7%,预计2023年至2028年将以9.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客单价介乎人民币50元至人民币100元的细分子市场的市场规模(按收入计)由2018年的人民币18,68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22,529亿元,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8%,预期2023年至2028年将以8.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的竞争格局
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可分为客单价人民币50元以下及客单价介乎人民币50元至人民币100元的细分子市场。于2023年,按收入计,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客单价介乎人民币50元至人民币100元的市场规模占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总额约62%。按2023年的门店收入计,小菜园在客单价介乎人民币50元至人民币100元的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的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
中国餐饮业的市场驱动因素及未来趋势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率提高: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率不断增长推动了中国餐饮业增长。中国的城市化率由2018年的59.6%增长至2023年的66.2%,导致更多人迁往城市地区,对餐饮服务的需求亦增加。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的人民币39,300元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51,800元,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7%。此外,中国的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由2018年的人民币5,600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8,000元,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4%。
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二线城市的城镇人口稳定增长,由2018年的142.5百万人增至2023年的169.3百万人,占2023年中国城镇人口总数的18.2%。二线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亦由2018年的人民币44,300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币58,600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8%,超过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全国平均复合年增长率5.7%。因此,二线城市居民的购买力一直提升,消费者外出就餐时更有能力及意愿消费。2018年至2023年,二线城市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以8.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超过同期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全国平均复合年增长率7.4%。
此外,三线城市的城镇人口由2018年的208.5百万人增至2023年的222.7百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1.3%,占2023年中国城镇总人口的23.9%。三线城市的庞大人口基数代表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此外,三线城市的城镇居民购买力稳步增长,原因为三线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的人民币33,700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币44,800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9%,超过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全国平均复合年增长率5.7%。此外,三线城市的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有所增加,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0%,超过同期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全国平均复合年增长率7.4%。
同时,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以及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至2023年也有所增长,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5.6%、5.8%及4.1%,而该等城市于同期的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5.7%、6.3%及6.6%。
因此,二线城市及三线城市的显著的人口规模为餐饮公司提供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表明对餐饮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消费者具有更高消费能力及消费意愿的二线城市。此外,与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相比,二线及三线城市通常提供相对较低的租金及劳动力成本,为餐饮企业提供更高的成本效益比。
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中国餐饮业受到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直接影响,包括小家庭比例日益增加、出生率下降及老龄化率上升等,共同推动了对堂食和外卖餐饮服务的需求。二人或三人家庭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由2018年的68.4%增加至2023年的75.7%。此外,中国出生率自2018年的10.9‰下降至2023年的6.4‰。于大家庭中,长辈(如祖父母)因有更多空闲时间,多承担烹饪的责任。相反,小家庭通常由生活节奏快的年轻父母组成,下班后烹饪的时间有限。因此,相比大家庭,小家庭在家烹饪的意愿较低。随着小家庭数量持续上升,可能会导致对餐厅用餐或使用餐饮外卖服务的依赖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附近的餐馆作为家庭烹饪的替代方式,这为本地餐饮服务提供商创造了巨大商机。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为中国餐饮业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相当大的新市场。
此外,现今的中国消费者对餐厅所提供的菜肴及服务有更复杂的需求及更高的期望。只有始终如一地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餐饮公司才能长期保持较高的消费者留存率和忠诚度。连锁餐厅在中国的渗透率上升2023年,连锁餐厅在中国餐饮业的渗透率为21.5%(按收入贡献计),而美国的这一数字为60.1%,这为中国连锁餐厅留下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中国低线城市连锁餐厅的渗透率低于一线城市。于2023年,中国低线城市连锁餐厅的渗透率普遍低于15%,这为低线城市的连锁餐厅品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的餐饮业有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连锁餐厅模式下营运的领先品牌很可能占据主导地位。若干连锁餐厅公司,尤其是领先的餐厅品牌,通过应用和复制连锁餐厅经营模式,近年来迅速发展。此外,随着中国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及服务的期望不断提高,具有强大品牌影响力的市场参与者更有可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并提高其对品牌的忠诚度。连锁餐厅经营模式的发展亦鼓励领先的餐厅运营商加强品牌建设,巩固优势,从而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脱颖而出。
此外,连锁餐厅经营模式促进了中国餐饮行业的标准化,并确保了连锁餐厅网络的食品质量和服务体验的一致性。领先的连锁餐厅公司采取各种措施规范其运营,例如对食材采购、库存管理及菜肴制作流程的标准化管理。随着连锁餐厅在中国餐饮行业的渗透率逐步提高,预期消费者将对连锁餐厅模式下的领先品牌表现出更高的黏性,这将进一步加快其扩张步伐并增加其市场份额。按收入计,中国餐饮行业的连锁餐厅渗透率预计将于2028年达到25.6%。
大众便民中式餐饮的广泛吸引力:在需求端,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迎合了广大民众刚性、高频、追求“好吃不贵”的外出平价就餐需求。市场需求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变量,目前存在产品或服务与消费需求适配能力不足的客观环境。因此,大众便民中式餐饮透过提供经济实惠的用餐选择,被收入和购买力相对中低水平的消费者广泛接受和青睐。消费者偏好质优价廉的产品及服务,对餐饮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满足消费者对“好吃不贵”的就餐体验不断变化的需求,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发展已成为中国餐饮业的重要驱动力。
在供给端,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原因为大众便民中式餐饮融合了来自中国各个地区的独特菜肴,反映了中国丰富的烹饪传统文化,让顾客想起家的味道和传统文化。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提供多样化的菜肴,让顾客可享受各色各样的选择。此外,由于先进的标准化管理系统及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大众便民中式餐饮的菜肴的价格通常定为能够覆盖更广泛消费者的水平。此外,其均衡及多样化的菜单使其成为朋友和家庭休闲聚会的理想选择。
数字技术赋能的发展:多年来,餐饮业已演变成一个复杂的零售模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电商产业的急速发展,中国餐饮业的市场参与者已越来越重视发展其信息技术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先进的数字技术模糊了在线线下消费场景之间的界限,消费者能从在线和线下渠道获得全面的服务。中国餐饮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如移动支付服务及在线到线下的零售服务,也使餐厅的消费场景多样化。借助最新的数字技术,领先的连锁餐厅运营商已逐步综合了日常门店运营、会员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例如,在数字工具的辅助下,商业智能平台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炒菜机器人、智能摄像系统、AI自助结账机及智能型能耗管理系统等各种先进技术和设施在中国餐饮业得到广泛应用。因此,预计餐饮业数字技术赋能的发展将推动餐厅全渠道运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