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园酒业剥离威士忌业务 行业格局生变

中国经营报
20 Dec 2024

  12月27日,怡园酒业(08146.HK)董事会将安排一项书面决议案,将涉及两家公司Pacific Surplus和Epic Wealth的特别派息事宜。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12月5日,怡园酒业与其控股股东陈芳签订协议,出售公司旗下上述两家公司的股权,其中Pacific Surplus主要是涉及威士忌之类的蒸馏酒厂业务。由此,怡园酒业正式将威士忌业务从上市公司剥离。“我们还在排时间表,因为要股东会投票才行。”陈芳告诉记者。

  实际上,怡园酒业是在2019年收购Pacific Surplus,进入威士忌细分赛道,2026年才能实现产品销售。但在威士忌细分赛道,国产威士忌正在崛起,并将在2025—2026年集中实现量产,届时竞争势必激烈。

  “威士忌依然面临着社交性不足、品类文化比较狭窄、品质口感风味推广不足、在商务与礼品市场比较薄弱等挑战,这些限制了威士忌的发展。”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表示,综合来看,国产威士忌在文化、品质等方面存在着短板,属于小众市场,难以支撑企业的大规模业绩增长。

  怡园酒业腾挪威士忌业务

  根据怡园酒业公告,此次公司有条件出售附属公司Pacific Surplus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待售贷款,以换取7128万港元。在另一份协议中,怡园酒业计划将全资附属公司Epic Wealth(涉及葡萄酒酿酒厂业务)30%股权出售给陈芳,代价为3888万港元。

  上述两项交易完成后,怡园酒业将不再持有Pacific Surplus股权,该标的旗下万浩亚洲有限公司(简称“万浩亚洲”)及其附属公司福建德熙酒业有限公司的蒸馏酒厂业务也将剥离出上市公司;标的Epic Wealth将由怡园酒业、陈芳分别持股70%、30%。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9年,怡园酒业以1500万港元的价格,收购万浩亚洲100%股权时,卖方正是陈芳以及怡园酒业主要股东、陈芳之母王穗英等关联人士。当时,怡园酒业给出的理由是“积极开拓收购机会,以达致多元化可持续发展”,认为包括威士忌在内的品牌烈酒在中国的需求及前景向好,而国内酿制的品牌优质威士忌供应有限。

  如今,经过近5年的时间,怡园酒业将威士忌业务剥离出去。怡园酒业公告称,其在收购完成后累计向蒸馏酒厂业务注资约7860万元。2023年下半年,怡园酒业蒸馏酒厂威士忌生产正式开始,并发售金酒系列产品。2024年上半年,其蒸馏酒厂全面投入运营,并预计在下半年开售杜松子酒。

  目前金酒收入对于公司贡献有限,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为1.1万元,仅占同期公司总收入的0.07%。怡园酒业威士忌预计最早于2026年年中上市销售。

  至于怡园酒业此次出售威士忌业务的原因,其公告称,公司此前策略是通过酿酒厂业务为蒸馏酒厂提供长期投资的支持并拨付其营运所需资金。鉴于公司由盈转亏且酿酒厂业务短期前景面临诸多不明朗因素,董事认为酿酒厂业务不大可能支持威士忌业务未来营运资金需求。

  就此,陈芳解释称,因为上市公司的重点是要盈利,未来几年无论是葡萄酒业务也好,还是威士忌业务也好,“应该不是很容易的”。所以为了能够让上市公司盈利,现在把它卖出去比较合适。

  怡园酒业预计,由于Pacific Surplus出售事项,公司将于2024年度在损益中确认出售亏损约3250万港元,出售Epic Wealth30%股权将在“其他全面收入”中确认出售亏损约1900万港元。

  至于重新接手威士忌工厂后怎么办,陈芳表示:“我个人会继续投入,现在工厂已经建设完成,剩下的就是生产和经营。”

  就此,蔡学飞表示,威士忌对于怡园酒业业绩利润贡献有限,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企业资源,及时的切割有利于怡园酒业聚焦主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对于企业的业务结构与市场发展都有积极帮助。

  威士忌细分赛道价格内卷

  按照此前怡园酒业管理层预计,每年其工厂需承担约1200万元的生产成本及1200万元的营运成本,以生产228000升威士忌,才能保障稳定供应。

  据中国酒业协会威士忌专业委员会统计,目前中国境内(含中国台湾地区2家)威士忌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共42家,其中投产项目26个,试运营1个,在建项目8个,待建项目7个,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大陆地区实际蒸馏产能4.5万千升,威士忌产品总产量约5万千升,橡木桶保有量45万个,同比增长50%。

  记者注意到,2023年,郎酒和古井贡酒两大白酒企业相继在威士忌赛道发力,投资建设威士忌酒厂。在此之前,洋河、泸州老窖、劲酒也通过与烈酒企业合作的模式推出威士忌产品。此外,天佑德、古越龙山都相继小批量推出威士忌产品,百润股份的威士忌也开始上市。

  按照目前多个威士忌酒企的建设情况,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中国威士忌行业近年处于高速发展窗口期,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国内威士忌产能预计在2025—2026年逐步释放。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威士忌行业发展调研报告》,2023年,我国威士忌酒的市场规模约55亿元,同比增长10%。

  在蔡学飞看来,虽然数据显示市场容量从2013年的12.88亿元扩张到2023年的55亿元,10年间我国威士忌市场规模增长4.2倍,但是以干邑为代表的威士忌整体上仍然属于小众市场,整体市场规模不过55亿元。

  广东东莞一家经营洋酒的企业老板刘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其进口威士忌的动销远不如前几年,库存压力大,即使目前临近春节,洋酒消费也是不容乐观。

  这一点,从相关数据可以窥见一斑。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数据,1—9月,威士忌进口金额为3.21亿美元,同比减少28.5%,进口量下降20%。CWS威士忌协会在其发布的《2024威士忌年度报告》中指出,展望全年,预估进口威士忌总量将较去年减少26.9%;预估进口总价值将较去年减少15.2%。

  蔡学飞认为,虽然最近几年中国的威士忌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是依然属于小众品类,整体基数较小,消费习惯尚在培育期,前期投入较大等限制了威士忌产品的推广销售,并且威士忌目前更多的是在商超、居家等消费场景使用,整体上还未融入商务、宴席、家宴、礼品等主流酒类消费市场。由于品牌知名度有限,目前的威士忌也陷入价格内卷阶段,从而导致了较高的渠道库存,影响了威士忌品类的发展。

  就此,白酒行业专家肖竹青认为,威士忌品类目前价格不透明,渠道利润高,经销商推销积极性也很高。其销售应该重视传统渠道老板、餐饮渠道服务员,酒吧、小酒馆服务员的推荐。所以威士忌进军国内市场还是需要动员消费推荐者或者渠道的引领者,成为品类扩大的推动者。此外,威士忌市场推广需要重视鼓励年轻人消费体验分享,鼓励渠道的“推”和消费者的“拉”,需要长时间的消费场景培育和普及,让个体消费行为提升为群体社交消费行为并产生指名购买才是市场成熟的表现。“威士忌赛道上名酒企业都有机会,但是需要防范内卷同质化竞争。”

  蔡学飞认为,国产威士忌想要发展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由小众走向大众,从原先的精英消费进入主流人群,从年轻潮流消费进入品质大众消费;二是从夜晚走向白天,从夜间经济进入中式餐桌、宴席与礼品市场,拓展消费人群;三是要从国外走向国内,立足中国消费者口感开发符合中国人的威士忌产品,并且在工艺标准上完成本地化改造。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