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或在稳定复苏中继续分化

新浪财经
02 Jan

  来源:经济日报

  秘鲁钱凯港岸边的智能化设备在吊装集装箱。

  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摄

  2024年,全球经济处在缓慢复苏过程中,增长动能依然不足。展望2025年,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保持相对稳定,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化态势可能进一步加剧。同时,全球通胀率有望继续下行,就业市场预计将保持相对稳定。在此背景下,全球财政政策将回归正常化轨道,而货币政策则可能继续维持宽松基调。此外,全球贸易有望呈现复苏态势,但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加速重构将对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跨境投资有望从低迷形势中逐步好转,但投资流向可能呈现显著的分化态势。不过,仍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面临下行风险,包括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可能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和格局的最大变数。总的来看,2025年全球经济虽然整体延续复苏态势,但复苏进程的可持续性和平衡性将面临诸多考验。

  经济缓慢复苏 通胀继续下行

  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趋于稳定但缓慢。在经历了疫情、地缘冲突、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紧缩等多重冲击后,全球经济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但增速趋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这意味着,2020年至2024年将是30余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最为缓慢的5年。

  展望2025年,全球经济可能在中低速轨道上曲折前行。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留下了多方面的“疤痕效应”,如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加剧、政府债务负担加重、人力资本形成受损、全球化进程受阻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IMF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维持在3.2%。不过,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依然不容忽视。比如,若美国滥用关税手段,并引致其他国家反制,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速降至3%以下,尤其是对美贸易依赖度较高的小型经济体可能遭受更为严重的冲击。

  2024年,全球通胀压力继续缓解。伴随着供应链压力减轻,能源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全球通胀持续下行。IMF预计,2024年全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为5.8%,较2023年下降0.9个百分点。

  展望2025年,预计全球通胀将进一步回落。从需求端来看,随着各国财政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化,疫情期间的超常规刺激措施效应减退,全球总需求增速放缓,这将推动通胀继续下行。从供给端来看,地缘政治风险呈多点爆发态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这可能推高贸易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通胀的下行空间。综合来看,IMF预计2025年全球CPI同比涨幅将降至4.3%,较2024年下降1.5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体的通胀压力也呈现趋缓态势,但不排除部分经济体的通胀出现反弹的可能。比如,如果美国新一届政府对外广泛大幅加征关税,或者有的国家实施更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那么,这些国家可能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从而出现结构性通胀。

  贸易温和增长 投资低位反弹

  2024年,全球贸易整体低位反弹。在全球通胀压力降低、主要央行降息以及亚洲出口增长等因素的推动下,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将增长2.7%,摆脱了2023年贸易量萎缩的困境。

  展望2025年,预计全球贸易将延续复苏态势。随着全球通胀水平进一步回落以及各国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全球贸易有望保持温和复苏的动能。但与此同时,全球贸易增长前景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地缘政治不稳定性上升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可能导致新的贸易壁垒出现,阻碍贸易自由化进程。另一方面,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日益加剧,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力度吸引关键产业回流,尤其是在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领域,全球产业链的多元化和区域化趋势更加明显。根据WTO的预测,2025年全球贸易增速将达到3.0%。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美国新一届政府重启贸易战,可能会严重阻碍全球贸易的复苏进程。

  从区域和国别来看,贸易增长将呈现明显的差异化特征。预计亚洲地区将引领全球出口增长,中东和南美洲的贸易增长也将相对强劲,但欧洲地区的贸易表现可能较为疲软。

  202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低迷态势有所改善。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企稳以及主要央行开始降息,投资成本有所下降,这使得全球FDI在经历连续3年低迷后开始出现好转迹象。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FDI规模达8090亿美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25%。但是,如果剔除卢森堡、荷兰等避税天堂的FDI流量,全球FDI规模的同比增幅仅为1%。

  展望2025年,预计全球FDI将实现小幅增长。一方面,2024年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选举。随着新一届政府就职,各国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将变得更加明晰,这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对可预见的政策环境,有助于推动全球FDI的温和增长。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FDI的影响日益显著,全球FDI呈现出脆弱、低增长以及由转型和重组驱动等三大特征。

  财政政策回归 货币继续宽松

  2024年,全球财政政策延续了正常化步伐。与疫情期间相比,各国的财政赤字都有所收敛,但整体上仍维持相对宽松的态势。IMF报告显示,从国别来看,2024年发达经济体的广义政府基本财政赤字与GDP之比为2.7%,财政立场与上一年基本持平;而新兴经济体与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广义政府基本财政赤字与GDP之比为3.5%,较上一年增加了0.2个百分点,反映出这些国家的整体财政立场更为宽松。

  展望2025年,预计主要经济体的财政政策将延续正常化态势,同时2024年“全球超级大选年”之后政权更迭带来的影响将逐步显现。2024年,美国、日本等多个主要经济体都完成了大选,新一届政府的政策主张将对2025年各国财政政策的走势产生显著影响。与此同时,主要经济体的财政赤字有望继续收敛,但收敛程度可能存在差异。

  2024年,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开启降息周期,日本等少数经济体是例外。事实上,巴西、智利、阿根廷和秘鲁等拉丁美洲经济体已于2023年率先选择降息。2024年上半年,瑞士、瑞典、加拿大和欧元区等欧美经济体开始降息,反映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也开始转向。2024年9月,美联储大幅降息50个基点,这标志着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开始重大转向。

  展望2025年,预计主要央行将继续降息,但降息节奏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且不同经济体之间的货币政策分化将更加明显。市场预期,由于美国新一届政府可能加征关税,叠加季节性因素将推动通胀上升,这可能迫使美联储在2025年二季度或三季度暂停降息,全年可能仅降息2次。与此同时,如经济低迷和通胀下行压力继续,欧洲央行预计将全年持续降息。此外,鉴于通胀上行和经济温和扩张,市场预计日本央行将继续小幅加息。从利率的终点水平来看,美国利率中枢可能会有所提升,欧元区利率则将下降。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副研究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桐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