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次新股中,表现最为亮眼的莫过于广联科技(02531)。
2024年7月15日,广联科技以4.7港元的发行价成功在香港挂牌上市,此后其股价持续向上,以30日均线成支撑走出了趋势明显的主升行情。截至12月24日,广联科技股价最高涨至36港元,短短5个半月,其最高股价已较发行价累涨约665.96%,冠绝一众次新股。
但在后续的三个交易日,广联科技股价明显回调。其中,12月27日大幅跳水22%,收盘时跌幅回升至-7.69%,成交量1475万港元,较上一日的663万放大122.47%。至12月30日,广联科技股价开盘大幅冲高,欲反包前一天跌幅,但未成功导致当日股价大跌12.58%,全天振幅21.52%,成交量进一步放大至1856万港元。在12月31日中,港股开市半天,广联科技股价在跌破30日均线后收回。
图:广联科技上市以来股价走势(来源于wind)
从盘面来看,在股价累计涨幅过高之后,广联科技自12月27日以来多空资金双方之间进行了剧烈博弈,有部分资金已经选择兑现浮盈,这导致了股价的大幅回调。
而股价大幅波动的根源或在于基石投资者及控股股东即将迎来限售股解禁。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广联科技的基石投资者持有其5.11%的股份将在2025年1月15日解禁;同时,控股股东持有的30.6%的股份也在2025年1月15日迎来第一个解禁期(可出售解禁后股份,但须保证仍为控股股东)。市场担忧,在如此丰厚的浮盈之下,限售股解禁后或有清仓减持的可能。
显然,限售股解禁是广联科技上市以来即将面对的第一个新挑战。市场也不禁好奇,广联科技股价在回踩30日均线后是否还能重拾升势?亦或是一轮大调整的开始?
SaaS业务保持快速成长
虽然广联科技目前股价较发行价大幅上涨,但其在IPO时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2024年6月份时,港股新股市场已开始明显回暖,月内9只新股上市仅3家破发。进入7月份时,市场情绪虽未减弱,但与广联科技同时处于招股阶段的新股高达7只。在新股供给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广联科技并未受到市场重视,这在其发售结果上便有所体现。
据股份配发结果显示,广联科技全球发售6360万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636万股,占总发售股份的10%,国际配售5724万股,占总发售股份的90%。值得注意的是,公开发售部分仅超购2.49倍,未触发回拨机制,国际配售部分认购1.06倍。显然,无论是国际配售亦或是公开发售,当时的配售结果均相对冷淡。
且在上市首日,抛售意愿较强。在暗盘阶段,广联科技报价一度达到5.7港元,较招股价上涨21.28%。不计手续费,每手赚500港元。但在上市当天,广联科技遭遇猛烈抛压,收盘时涨幅已大幅缩窄至2.13%。
值得注意的是,广联科技全球发售股份占比约为17.35%,并非是“丐版发行”,亦不存在“套路回拨”的情形,因此IPO首日股价高开低走的广联科技,其股价累计暴涨665.96%的背后是由其SaaS业务的亮眼表现所推动。
广联科技面向中国汽车后市场向客户提供车载硬件以及SaaS营销及管理服务。其中,车载硬件包括了车载娱乐系统、车载安全系统、智能核心板三个类别。而SaaS营销及管理服务则包括了SaaS订阅服务及SaaS增值服务。
其中,SaaS订阅服务指的是向4S店及渠道客户提供的嘀加SaaS营销产品以及针对汽车融资租赁公司提供的虎哥e盾SaaS产品。SaaS增值服务则指的是向汽车用户销售汽车装饰品及服务以及向4S店客户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服务。
2023年时,广联科技销售车载硬件产品,以及SaaS营销及管理服务的收入占分别为40.3%、59.7%。而SaaS增值服务才是推动广联科技业绩持续增长的关键性力量,该业务2021至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931.4万、1.11亿、2亿元,实现了爆发式成长,期内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26.8%、35.7%。
在2024年上半年中,广联科技总收入增长23.9%至3.08亿元,而这主要是得益SaaS业务的带动。据财报显示,由于公司新增与新能源汽车品牌的4S店、用户中心合作, SaaS营销及管理服务的收入增长约58.3%至2.19亿,占总收入的比例提升至71.1%。同时,由于SaaS业务的规模化扩张,广联科技报告期内的毛利率从42%增至56%,这带动期内毛利增长64.6%至1.72亿元。
且在2024年第三季度,广联科技的SaaS业务发展再次提速。据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得益于与赛力斯、奇瑞等多家汽车制造商或其附属公司合作,期内公司总收入增长29.7%,其中SaaS业务的收入增速为66.6%,增速较上半年的58.3%进一步提升,占总收入的比例提升至78.92%。同时,期内整体的毛利率为67%,同比增长20.8个百分点,与上半年的56%相比亦提升了11个百分点。
限售股解禁或成为股价回调“导火索”
广联科技SaaS业务之所以能持续快速成长,得益于其把握住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机遇。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我国汽车销量为2794万辆,同比增长3.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为1126.2万辆,同比增长35.6%。虽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40%,但仍呈现出了持续高成长的态势。
作为从事汽车后市场智能网联服务的企业,广联科技通过开拓新能源汽车厂商从而实现在产业发展中“分一杯羹”的战略布局,其与赛力斯、奇瑞等多家汽车制造商或其附属公司的合作便是广联科技持续成长的关键原因。2024年第三季度内,广联科技SaaS增值服务业务中来自新能源车厂及其交付服务门店客户的未经审核收入占比已超过65%。
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按2023年收益计,广联科技在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SaaS营销及管理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一,随着已有客户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拓展客户的增加,广联科技的SaaS业务有望持续成长。同时,广联科技表示其将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智慧用车”及“智慧出行”两大领域持续拓宽数字化场景覆盖,不断致力于汽车智能网联行业的数据要素变现和人工智能商业化,从而带动收入及毛利增长。
由此可见,广联科技的业务持续成长具有较高的确定性,这为其基本面增色不少,但于此同时,投资者也应该清晰认识到广联科技当前面临的多个潜在挑战。
首先是剧烈的市场竞争。无论是车载硬件产品亦或是SaaS营销及管理服务,均是竞争极为剧烈的赛道,广联科技虽已是这两个赛道中的头部企业,但2023年时在汽车后市场的SaaS营销及管理市场的份额仅6.1%,而前五大玩家的合计份额仅21.3%,产业分散程度较高,若市场竞争持续加剧,或会对广联科技业务拓展及盈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其次,净利润增长速度远落后于毛利增速。虽然SaaS业务占比的持续提升带动广联科技的毛利率明显增长,从而带动毛利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增速却并未向净利润端传导。在2024年上半年中,广联科技的毛利增长64.6%至1.72亿元,但经调整净利润却仅增长7.7%至2480万元。这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的分销及销售开支大增约96.7%侵蚀了净利润释放,若分销及销售开支得不到优化,广联科技净利润端的低增速或难有显著改变。
此外,在股价不到半年内累计大涨665.96%之后,广联科技的估值已来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广联科技2023年的经调整净利润为6173万人民币,若2024年、2025年的净利润平均增速为30%,那么广联科技当前108亿港元市值对应着2025年的PE已超100倍,当前的静态PB也高达25.65倍。
即使以PS估值法来衡量SaaS业务的价值,广联科技当前的市值给予SaaS业务在2025年时的PS估值倍数或许已在15倍以上,这样的PS估值水平其实是在较为乐观的预期之下产生的,若公司发展不及市场预期,便会有杀估值的风险。
而限售股解禁或许会成为迫使广联科技股价进行调整的“导火索”。广联科技的基石投资者是惠州市国惠联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石投资者认购了广联科技1872.3万股的股份,截至12月31日收盘,该笔股份的价值约为5.5亿港元,而成本不到8800万。如此之下,或许该基石有较高兑现浮盈的需求,而5.5亿资金在港股这样缺乏流动性的市场中,不排除抢先清仓的可能。
同时,公司控股股东持有的30.6%的股份也将在2024年1月15日有限制解禁(须保证控股股东地位)。若控股股东亦出售部分股份,将进一步加大抛压。值得注意的是,广联科技有一位大股东并没有股份限售限制。
智通财经APP发现,在除控股股东外的现有股东的限售列表中,少了烟台隆赫(中国),而该股东持有广联科技IPO后的股份比例高达10.01%。限售列表中未发现其名字,这或许意味着,自广联科技上市开始,烟台隆赫(中国)所持股份并不在限售之列。
据招股书显示,烟台隆赫(中国)为一家投资公司,由广联科技的并表联属实体广联赛讯的前董事高赫男所控制。而烟台隆赫(中国)目前所持股的市值已超10亿港元,公开消息未显示其有减持,这意味着该股东目前或仍未减持。但一旦基石投资者或控股股东减持引发股价回调,或许其他股东也会伺机而动。
总体而言,广联科技基本面稳健,SaaS业务持续快速发展,但其最大的问题便是短期内股价大幅上涨,公司估值已被推升至较为乐观的水平。而在如此丰厚的浮盈之下,如股价回调,那么基石投资者或会开始兑现浮盈。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