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微利时代,各品牌都在寻增量,快餐龙头肯德基则将目光投向了开车一族。
1月7日,肯德基在无锡海归小镇举办发布会,宣布其车行生活服务“车速取”迎来2.0版本。
车速取业态源自肯德基在美国市场推出的汽车穿梭餐厅。20世纪中期,美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留意到此趋势,肯德基推出了汽车穿梭餐厅。该类餐厅建有专用车道,用户开车到指定的窗口点餐,再到后续的窗口取餐后驶离,全程无需下车。2006年,肯德基在中国推出“车速取”服务,截至2024年12月底,“车速取”业务覆盖门店数量接近2000家。
肯德基“车速取”的1.0版本仅有常规车道店,本次推出的“车速取2.0”则增加了“沿街取”功能。在“沿街取”的服务场景下,驾车出行的消费者点入高德地图内置的肯德基小程序下单,系统会自动定位沿途最为合适的肯德基门店,并匹配好预计到达时间与制作出餐时间。餐品制作完毕后,目标门店会安排店员在路口等候车主,交付餐品。
与地广人稀、公路文化发达的美国相比,我国“车速取”车道店的天花板较为明显,“沿街取”模式更像是结合国内市场特性作出的创新。肯德基方面表示,未来一年内,“沿街取”服务将扩展至全国近5000家肯德基餐厅。
肯德基车速取门店。记者摄。
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4亿辆,全国有96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潜在用户池,让“沿街取”模式带来了可观的销量想象空间。
近年,“沿街取”服务其实已经在国内初步推广。2023年时,星巴克中国推出的“沿街取”服务先后在北京与上海多家星巴克门店上线。当时,星巴克中国方面表示,预计未来一年内,全国将有1000家以上星巴克门店支持“沿街取”服务。
事实上,在餐饮行业竞争加剧的趋势下,无论是现制咖啡巨头,还是快餐巨头百胜中国(09987.HK),都无法仅依赖过去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为了拓展业务增量,肯德基中国的母公司百胜中国动作频频,包括深入下沉市场,提高加盟商门店比例。
2024年三季度,百胜中国净新增438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净新增145家。对比2024年上半年加盟店净新增149家的数字,第三季度百胜中国明显加快了加盟店的扩张。
同时,百胜中国也在加快布局各类新业态,争夺潜在市场。
2023年4月,肯德基正式进军连锁平价咖啡赛道,推出品牌K COFFEE肯悦咖啡。2024年来,肯德基还加快了旗下能量轻食品牌K PRO的开店速度。同在2024年,必胜客推出“必胜客WOW店”业态。相较于必胜客常规门店,WOW店多数菜品价格在10-30元之间,更具备性价比。
截至目前,肯悦咖啡全国门店数量已突破500家,必胜客WOW店门店数量则已超过200家。
一系列运营动作下,百胜中国2024年第三季度表现亮眼。2024年第三季度,百胜中国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4%(不计及外币换算影响),总收入同比增长5%至30.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8.15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5%至3.71亿美元(约26.36亿元),核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8%。
不过,肯德基中国近日官宣的调价动作,还是让外界感受到了市场严峻形势下,行业龙头所承受的盈利压力。
2024年12月24日起,肯德基中国部分菜单项目调价,平均涨幅为2%,具体价格调整范围在0.5元至2元之间,这也是肯德基中国近两年来的首次产品价格调整。肯德基官方解释称,公司会结合运营成本的变化,定期评估并谨慎调整价格。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