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揭示“RNA剪刀”切割全过程,西湖大学最新科研成果登上《自然》

IT之家
17 Jan

1 月 17 日消息,当你读到这行字时,体内各色各样的细胞正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视网膜细胞将捕捉到的光线转为神经信号,大脑细胞接收信号后进行处理与理解,肌肉细胞让眼球转动、手部操作手机等动作成为可能,心脏细胞、红细胞等则负责保持你的营养与氧气供给……

为什么细胞们能够各司其职,不会发生混乱或者“越权”?这一切都得益于一类“指挥官”:非编码小 RNA,简称小 RNA。它包括 miRNA、siRNA、piRNA。前两种小 RNA 相关的科学发现已摘得了诺贝尔奖,申恩志团队的最新成果,则与人类最晚发现、相较最为陌生的第三种 piRNA 有关。

北京时间今日凌晨,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 PIWI 蛋白(MILI 蛋白)与 piRNA 协作切割目标 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已于北京时间 1 月 15 日 24 时在线发表于《自然》。

▲ piRNA 结合靶向 RNA 分子的动态变化过程

人类于 2006 年发现了 piRNA;然而直到 9 年后,申恩志开始博后工作时,这类小 RNA 身上依然充满着未解之谜。

piRNA 在动物生殖细胞(精子与卵子)发育和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像个保家卫国的“战士”——piRNA 的重要功用之一,是充当“RNA 之剪”,专门在“有害”的 RNA 上来“一刀”,让它无法再发挥功用。要了解这把“剪刀”,涉及到两个新角色:转座子和 PIWI 蛋白。

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序列中参与到编码蛋白的 DNA 仅占 2%,其余区域都不参与编码。更惊奇的是,其中有一类特殊的 DNA 序列,具有在基因组内自主复制和移动的能力,可能“跳”到同一个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也可能“跳”到不同的染色体上。这种会“跳跃”的序列,即转座子,它在 DNA 中的占比达到了 50%。

具体来讲,有两种转座子。一种是“剪切-黏贴”的 DNA 转座子 —— 从原有位置直接剪切下来插入到新的位置。另一种是“复制-黏贴”的逆转录转座子 —— 原有位置的转座子 DNA 转录为 RNA,再逆转录成新拷贝的 DNA 插入到基因组的新位置 —— 这种转座子更为常见,在整个基因组中占到了 40% 以上。

总之,转座子在混沌的基因池里不断地游荡,带着属于自己的一段序列跳跃定居。这种随意的“跳跃”与插入,会给基因组造成不稳定、导致疾病,因而转座子一度被称作“垃圾基因”。尽管科学家们已发现,这些由转座子产生的新突变,从更长的时间轴来看,对物种进化可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这不改变大面上它依然是有害的。

piRNA 的刀锋,正瞄准逆转录转座子的 RNA。这类转座子需要历经“DNA-RNA-DNA”的过程才能在新位置定居,而 piRNA 能在它尚处于 RNA 阶段时候,就识别出对方,“砍”断 RNA,使得后续的转录和插入化为泡影;换句话说,piRNA 就像个保家卫国的“卫士”,也像一种免疫系统,能够精准识别有害的转座子,将对方“灭活”,从而保卫生殖细胞。

不过,仅仅是 piRNA,是无法完成这场战斗的。事实上,所有非编码小 RNA 都需要一位“帮手”与之结合,来完成工作。对于 piRNA 而言,它,就是隶属 Argonaute 蛋白的 PIWI 蛋白。

piRNA 与 PIWI 蛋白结合后,成为一个复合物,会与特定的 RNA 结合,发生“剪刀”式的切割。PIWI 蛋白就是那把具体的剪刀,可以根据 piRNA 的“指示”,在特定的 RNA(即我们所称的靶标 RNA)的中间来一刀。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