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爆发!开年以来最亮眼赛道

格隆汇
17 Jan

午后,大爆发!

说的是今天的半导体板块,上午已经表现不错,午后更是强势大涨,一下子占据了wind热门概念指数前10位中的5位,包括头把交椅。

个股方面,中芯国际涨幅一度超过7%,收盘仍然大涨6.31%,创去年11月12日以来新高,还有圣邦股份20CM涨停,瑞芯微10CM涨停。

在个股集体上涨之下,半导体ETF(159813)跟踪的标的指数也上涨了,成为开年来表现最亮眼的赛道之一。

虽然数天前,国产半导体遭遇了新一轮的限制措施,股价也出现波动,但在另外一个逻辑--国产替代的对冲下,股价今天大反弹。

未来,这两种内外力量,仍然会主导半导体板块的整体涨跌。

可以确定的是,外部的压力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尤其是新总统上来之后,但国产替代的逻辑同样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产替代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之后,半导体的投资机会,可能会变得更多。

01

限制不停,反弹不止

自2018年之后,国内的半导体行业就一直遭遇来自美方的限制压力,而且是层层加码,一次比一次严厉。

比如这一次,拜登距离任期结束只不过几天时间,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就坐等交接好了,但他依然要不失时机地颁布新的,针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限制措施。

这些新措施主要包括:

对人工智能授权(AIA)和先进计算制造(ACM)许可证例外的审查要求进行了严格化,强调不仅仅依赖晶圆代工厂自身尽职调查;

新增了获批IC设计和封装厂商的名单及变更程序;

晶圆厂需遵循新的报告要求,并更新了管制技术节点的定义。关键变化包括将先进逻辑节点定义为16/14nm及以下,最终封装IC的晶体管数量限制在300亿个以下,或不含HBM且低于350亿个(适用于2027年及以后),以及DRAM存储单元面积和密度的调整;

此外,出口、再出口或国内转让的先进逻辑IC将被推定为需遵守相应管制要求。

整体来看,这些新规进一步收紧了对逻辑和DRAM制程节点的管控,并对海外晶圆代工厂和OSAT实施了更严格的监管。

除了美国,荷兰政府也宣布其将从2025年4月1日起,针对有限的几种用于先进半导体生产的技术收紧出口规定,如出口“特定测量和检查设备”将需要许可证。

虽然新闻对这些新措施评论颇多,但市场也好,投资者也好,其实都已经见怪不怪,心理上都有预期,股价当然会因为这些利空因素出现波动,但只要不是处在泡沫失控阶段,波动率一般都不会太高。

这一次也不例外,第一天下跌,第二天就马上拉了回来。虽然有部分原因来自消息面,1月16日,商务部发言人宣布启动针对自美进口成熟制程芯片低价冲击国内市场的调查,有助于打击行业内卷,稳定国内芯片价格,停止无效内卷。

但更重要的,是资金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投资国产半导体的热情。

注意!

这并不是说外界的打压已经无所谓,正视差距,正视打压带来的负面影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正如开篇所说,外界的压力是主导国内半导体公司股价涨跌的重要因素之一。

更好的做法,是认清在这两种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下,出现的布局机会。

而这种机会,到底是什么?又会何时出现?

02

长线打底,做好波段

虽然有老调重弹的意思,但我认为还是有必要重复一个简单的逻辑,那就是对于像国产半导体这种,同时具备成长性和确定性的产业,长线逻辑是不需要担忧的。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长主线-AI。

从规模上看,AI产业是一个比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更加庞大的产业;从技术能力上看,AI能够重塑各行各业,降本、提质、增效;从产品上看,AI不仅能升级很多现有的硬件和软件,也能够催生许多新的硬件和软件。

而AI算力,也就是芯片,俨然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军火,在美国政府持续限制全球算力发展的背景下,自主可控是必然之路。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长线逻辑是国内半导体投资的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半导体板块就有了一个“底部”,这个“底部”不是狭义的,股价跌到多少快,或者估值跌到多少倍就见底,这是一个广义的“底部”,指的是这个产业即使遭遇了各方的压力,但生命力是一直在的,也会一直成长。

或者用一些具体的技术术语来说明,大家更容易理解。

例如“箱体”,有上下限,涨到上限就有可能回调,跌到下限又会反弹。

客观地讲,国产半导体的走势大概率也会是这么一个状态,外部压力是上限,内部的扶持、市场需求、替代,以及企业自身的突围,是下限。

在一段时间内,股价会在这个“箱体”内走上走下。而“箱体”本身,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如果外部猛烈开火,“箱体”有下探的压力,反过来,国内的反击火力大的时候,“箱体”又会上移。

所以,来回做波段,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2018年以来,国内半导体公司的股价波段机会挺多的,这种机会有大有小。当中也不乏一些持续时间较长的下行期,这种下行期还夹杂着宏观经济和整体股市的下行,极为难熬,例如2022年、2023年下半年、2024年Q3。

但我们也看到,像2023年上半年、2024年Q2,特别是2024年9月24日到现在,半导体公司的股价反弹很强烈,是持续跑赢大市的板块之一。

只要简单拉一下K线,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部分市场指数和行业指数都跌回或者跌穿去年10月的低位,半导体行业指数依然高于去年10月的低位,相当具有韧性。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市场资金持续买入。

背后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成分股,聚焦于各半导体细分行业龙头,包括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寒武纪北方华创韦尔股份中微公司澜起科技等龙头公司,全面覆盖国产替代、算力设施、AI应用等多个关键赛道。

这些个股基本面在所属板块中都是比较好的,股价在过去几个月的涨势都不错,虽有回撤但幅度相对少,成为指数的有力支撑。

03

如何做好波段操作?

而想要做好波段操作,关键就在于两点:

第一点,是否接受前面说的长线逻辑;

第二点,就是心态。

长线逻辑相信大家都不会排斥,因为市场需求、可替代规模、政策支持、企业在努力突围,都是真实存在的,无法证伪。

相比之下,第二点尤为关键,特别是在股价下跌阶段,通常伴随着十分悲观的市场气氛,在各种负面信息冲击之下,人很容易会动摇,否定本来认为正确的东西,然后割肉离场。

这里面还不单单说下行期,也包括上涨期。比如在股价疯狂上涨的阶段,不能迷失,更不能因为股价上涨,就把一些长期的压力抛之脑后,甚至认为国产半导体已经完全击败外部势力,否则会让你在高位的时候,仍然会大幅加仓,结果就是在股价回撤时出现大的亏损。

理性投资是必须的,而理性投资的关键因素,是平衡好收益和风险,用接地气的话说,就是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差的时候也没有必要看得太差。

具体一点,悲观时择时加仓,狂热时择时减持,大抵不会错,也能够确保自己在投资的路上真正行稳致远。

另外,选择一个好的投资工具,也很重要。

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有不少资金正在借道ETF去布局半导体,如跟踪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的半导体ETF(159813),最近11个交易日“吸金”4.93亿元,位居同类产品第一,最新规模56.72亿元。

为何会有如此表现?

第一,是因为ETF跟踪的是指数,相当于一篮子股票,收益率可能会低于某一个强势个股,但胜在波动率相对低,具有稳健性。

很多芯片股在科创板上市,开通科创板需要日均50万元的资金和两年以上的交易经验,门槛较高,投资者可以借道ETF参与。此外,买一手寒武纪要5.92万元,5.92万元可以买7.56万份半导体ETF,ETF参与门槛较低。

第二,前文已经介绍过,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的成分股,纳入了国内半导体各细分领域的,基本面优质的龙头公司,等于指数已经筛选出了好股票。如果资金要布局半导体板块,这些龙头个股往往会成为优选对象。

所以,ETF正受到越来越多专业投资者和一般投资者的青睐。

半导体ETF(159813),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布局半导体产业的便捷工具。场外投资者,也可通过半导体芯片ETF联接基金(A类:012969,C类:012970,I类:022863)分享半导体产业的增长红利。

04

结语

或许有人会问,目前还是不是好的时间选择?

走势上看,国证芯片指数处于去年10月以来的中间位置,理论上说,可以上也可以下,各位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资金实力,自行做出选择。

需要最后说明的,半导体是国内具有长线增长逻辑的大产业之一,对于科技行业的长线投资者而言,半导体是一个始终无法绕开的领域,潜在的投资回报也不低。

当然,因为处于大国博弈最前线,半导体行业时常会面临不同的压力,这些压力有大有小,从而导致股价出现波动。但波动不害怕,反而有可能会提供不错的低位买入机会。

所以,选择一个好的适合长期的投资工具,或者看好长线同时做好短线,或许会有一个不错的回报。(全文完)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