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市场竞争加剧 数百亿投资项目生变

中国经营报
18 Jan

本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昔日被视为“香饽饽”的锂电项目,如今似乎成了“烫手山芋”。

自2024年以来,在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蜂巢能源、易成新能(300080.SZ)等多家企业纷纷宣布终止拟扩产和新建项目,这些项目涉及锂电池产业链的多个关键环节。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以来,宣布延期、暂停或终止的锂电项目投资规模达数百亿元。

与此同时,锂电“价格战”愈演愈烈,硝烟或延续到2025年。真锂研究院创始人墨柯向记者表示:“锂电池市场将在优胜劣汰中,逐渐从‘卷’产能进化到‘卷’产品,进而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计,未来3年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数量将从目前的50余家锐减至30家以内。

投资规模下降

作为锂电池产业链下游的两大产业,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在2024年均迎来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同时,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首次超过100GW,达到137.9GW。其中,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78.3GW,能量存储能力达到184.2GWh。

尽管这两个增量市场均呈现出增长势头,但锂电池产业的竞争压力却愈演愈烈,投资呈下降态势。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锂电池及主要材料、钠电池及正负极材料、固态电池的规划投资总额约为4960亿元,同比下降64%。

其中,2024年中国锂电池新增规划项目(含签约、公告、开工,下同)约60个,较2023年减少37%,规划产能约590GWh,较2023年下降近60%。按项目公布的投资金额计算,2024年中国锂电池规划投资总额超过1800亿元,较2023年减少68%。

受锂电池市场投资下滑影响,其上游产业链也遭受波及。2024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铜箔项目的规划投资为1360亿元。其中,铜箔和电解液规划投资金额降幅最为显著,均超过90%。

此外,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新增规划项目约33个,规划产能约138GWh,规划总投资额约745亿元,同比下降35%,降幅低于锂电池。

这样的趋势或将延伸至2025年。GGII预计,2025年锂电池及材料企业扩张仍会趋于谨慎,预计2026年迎来新一波扩张周期。到2027年,钠电池有望实现产业化加速(出货量>10GWh),全固态电池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方面表示,2024年储能中标价格的下降幅度低于2023年。从下降幅度来看,储能价格进一步下探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但2025年的价格仍将进一步下探,这主要与市场竞争有关。2024年行业的洗牌速度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快,因此2025年的价格战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我们的锂电产能是为全球市场准备的。然而,当下的国际形势似乎与我们的设想有些违背,这也导致了国内锂电行业的竞争加剧。这要求我们更多地在国内市场消化这部分产能,但国内的消化能力并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产能规模。”墨柯向记者说道。

为促进锂离子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4年5月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进行修订,形成《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以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上述新规明确提出,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

数百亿项目生变

2024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锂电项目的投建计划突生变数。

当年5月,易成新能方面公告披露,其基于自身发展情况及战略规划,决定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并向深交所申请撤回相关申请文件。

按照原定计划,易成新能拟通过募集资金不超过25亿元,建设包括锂离子电池、光伏相关的4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与锂电池相关的项目包括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制与生产建设项目(二期)、年产3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拟涉及投资金额14亿元。若募投项目建成后,易成新能新增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能将达到6万吨/年。

与此同时,一些原本对锂电池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企业也在2024年终止了新项目建设。

2024年3月,科翔股份(300903.SZ)发布公告称,经与信丰县人民政府友好协商后,决定终止新建6GWh钠离子新能源电池项目投资意向合同书。此前,科翔股份拟投资20亿元建设钠离子电池及材料新能源工业园。

此外,部分海外产能布局也在2024年遭遇挫折。2024年10月,蜂巢能源发表声明称,由于无法控制的原因,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未能达到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预期,公司不得不做出艰难决定,终止蜂巢能源科技(欧洲)有限公司及其德国子公司的商业运营,该决定于2025年1月31日生效。

记者注意到,2024年期间,多家企业均发布了涉及锂电池项目的延期、暂停或终止公告,涉及的投资规模数百亿元。

高工锂电研报指出,当前锂电池产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在下行周期盲目扩大资本性支出,不利于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目前,企业应更多地关注提升产品品质,强化新技术的研发,从外生性增长向内生性发展转变。对地方发展而言,当前正是产业链企业深度调整期,地方政府可持续与头部企业或能够对地方产业形成较好协同的产业链企业保持跟进,待行业进入下一轮繁荣周期时,把握先发优势。

在墨柯看来,新增产能如果没有技术优势,即便如期投产,也将面临投产即淘汰的尴尬境地。“在国内锂电企业的竞争过程中,新增产能逐渐趋稳,而产能的‘含金量’将不断提升,特别是对产品的性能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如果企业不进行技术迭代,那么在5—6年的时间内,现有产能将逐渐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国内锂电产能将逐渐匹配市场需求。”墨柯补充说。

记者注意到,当下终止扩产项目的多为二、三线企业,以宁德时代(300750.SZ)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则在逆流而上。腰尾部电池企业在品质、技术、渠道等方面缺乏优势,产能加速淘汰。而头部企业凭借资金、品牌等优势,不断巩固市场份额。根据GGII预计,未来3年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将从超过50家,下降到30家以内。

墨柯表示:“头部企业在产能规模化的优势下,能够在成本方面做到更加优化。哪怕只是一毛钱差距,在规模化的优势下,都不容小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