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研究院2024年房企融资盘点:延续下降态势 9月以来有所回暖

智通财经
03 Feb

智通财经APP获悉,2月3日,中指研究院发文称,202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呈现调整态势。9.26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释放了最强维稳信号,相关部门及地方积极落实政策,四季度以来,核心城市市场出现明显升温。房企融资支持政策持续宽松,融资工具更加丰富,债券融资规模延续下降态势,信用债、ABS成为绝对主力。

展望2025年,政策加力有望带动预期修复,但房地产市场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融资政策仍有望维持宽松态势,但融资规模仍将受到市场恢复的影响。

融资规模:同比减少18.4%,延续下降态势

2024年,房地产行业共实现债券融资5653.1亿元,同比下降18.4%。2021年下半年行业已经开始进入下行周期,融资规模大幅回落,2024年延续了下降态势,降幅较上年扩大。其中,信用债同比下降18.5%,海外债同比下降69.5%,ABS同比下降13.6%,海外债在低水平上继续下降,信用债成为融资绝对主力,ABS融资占比超三分之一。从单月来看,9月以来,在上年低基数影响下,债券融资总额单月同比连续回正,房企融资略有回暖,其可持续性有待观察。

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来看,规模延续2022年以来的下降态势,实际融资环境仍未显著回暖,其中,受城市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经营性物业贷、金融16条等融资政策提振,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占比提升,销售下滑对房企资金面产生不利影响,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占比均显著下降。

2024年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为9.66万亿元,同比下降18.0%,较1-10月收窄1.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为1.35万亿元,同比下降6.2%,降幅较1-10月收窄0.2个百分点;占比为14.0%,比上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自筹资金为3.47万亿元,同比下降11.0%,降幅较1-10月扩大0.5个百分点;占比为35.9%,比上年同期提升3.0个百分点。定金及预收款为2.96万亿元,同比下降25.2%,降幅较1-10月收窄2.5个百分点;占比为30.7%,比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个人按揭贷款为1.39万亿元,同比下降30.4%,降幅较1-10月收窄2.4个百分点;占比为14.4%,比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

融资结构:信用债是融资主力,ABS发行占比提升

信用债:年末单月发行规模回升,央国企是发行绝对主力

2024年,房地产行业信用债发行规模为3448.5亿元,同比下降18.5%,占总融资规模的61.0%,与上年基本持平。平均发行期限3.16年,其中发行期限在3年以上的占比45.7%,比上年增加3.7个百分点,期限有所延长。其中,混合所有制和民营房企信用债发行期限有所延长,3年以上债券发行总额占比明显提升,新城、新希望、金辉、卓越、美的置业等均成功发行5年期中票,为其债务期限结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单月来看,前九月信用债发行总体呈下滑趋势,9月发行规模已降至不足200亿的低位;10月以来,发行规模连续回升,10月、12月单月同比在去年低基数影响下转正,出现年末翘尾现象。

从发行结构来看,信用债的发行主体以央企、地方国企为主,年内央国企发行占比已超90%,较上年上升2.5个百分点;民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发行占比下降。2024年,民企发债仍保持低水平,从发行企业来看,2024年发债民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为8家,较上年有所减少,基本是规模较大尚未出险的企业,难以惠及多数资金面紧张的民企。

当前,信用债发行渠道仍向优质房企敞开,但总体受益企业数量相对有限。9月,央行在发布会上提出,将“金融16条”政策由2024年底延长至2026年底。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仍将持续实施,有助于企业丰富融资渠道,特别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筑底企稳,部分聚焦核心城市、经营稳健的房企或将率先受益,因而获得更丰富的资金支持。

海外债:在低水平基础上继续下降,期限偏短

2024年,海外债发行规模仅为69.0亿人民币,同比下降69.5%,占总融资规模的1.2%,较上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平均发行期限2.50年,发行期限均为3年以下,期限偏短,房企难以从境外获得长期资金支持。从单月来看,8月-12月均无新发行债券,海外债渠道几近关闭,其余月份仅有个别优质企业有能力发行海外债,海外债发行企业以越秀、五矿等央国企为主。

ABS:融资规模占比上升,有底层资产支撑的CMBS/CMBN、类REITs占比超六成

2024年,ABS融资规模为2137.6亿元,同比下降13.6%,占总融资规模37.8%,较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平均发行期限为9.85年,期限明显延长。从单月来看,上半年,ABS月均发行规模仅150亿元左右,下半年,ABS发行步入正轨,月均发行规模两百亿元以上,10月发行规模略有下滑,年末发行规模再次回升。

从发行结构来看,类REITs、CMBS/CMBN成为主要发行类型,占比分别为38.1%、31.5%,类REITs比例快速提升,发行占比提升了20.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年内ABS产品类型仍以有优质底层资产支持的类型为主,ABS渠道始终向手握优质持有型资产的企业开放。

在公募REITs方面,政策窗口开启以来,共有7只消费基础设施REITs产品上市,发行方分别为金茂、物美、华润、印力、百联、首创、大悦城,涵盖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产业园区公募REITs持续扩容,11月,国内首单民企园区公募REITs完成发行,中金联东科创REIT净认购金额16.17亿元,公募REITs也向众多民企园区敞开资产证券化的大门,有助于这类公司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产。年内,保障房REITs上新,招商基金招商蛇口租赁住房REIT完成发行,发行规模13.64亿元。7月,基础设施公募REITs增加了养老设施等资产类型。公募REITs市场经过三年多的发展,进入常态化发行,趋势稳定向上。2025年1月3日,国家发改委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更大力度支持基础设施REITs市场扩围扩容,公募REITs将成为房企盘活存量资产、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金融工具。

年内上交所、深交所推动持有型不动产ABS产品加速落地,是又一盘活存量资产的金融工具。11月,中信证券-越秀商业持有型不动产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完成发行,是市场首单商业物业持有型不动产ABS,该项目标的物业为ICC环贸天地及地下停车场,项目发行规模14.13亿元。

当前,基础设施REITs、持有型不动产ABS等金融工具持续落地,为购物中心、长租公寓、产业园区等持有物业提供了宝贵的退出渠道,持有物业开发运营全周期的金融闭环更加完善。持有型物业在行业下行阶段,成为房企盘活资产、补充资金的重要手段,房企同时也能从多元化经营中收益,逐渐改变经营模式,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年内,中交地产陆家嘴等上市房企完成A股定增,募集资金净额分别为4.38亿元、17.97亿元;融创向中金国际配售4.89亿股认购股份,配股融资总额约12.05亿港元。外高桥定增方案尚未实施。支持房企股权融资政策也将持续实施,随着政策底和市场底到来,资本市场对房地产板块信心有望恢复,也将为房企定向增发打开通道。保利发展计划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拟募资总额不超过95亿元;华发拟发行不超过55亿可转债,可转债兼顾了固定收益和股权投资两种工具特点,在当前房地产板块低迷、市场筑底阶段,不失为一种两全工具。

融资利率:资金成本明显下降

2024年行业债券平均利率为2.95%,同比下降0.72个百分点。受今年连续降息、融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行业债券平均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其中信用债平均利率为2.86%,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海外债平均利率为5.22%,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ABS平均利率为3.01%,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

结语

2024年融资政策持续宽松,但债券融资规模仍在下降通道,市场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投资人对房地产行业的疑虑,也使得企业对新增融资采取谨慎态度,融资规模仍在缩减中。

明年房地产市场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企业还应提前筹划现金流,充分利用各类融资政策支持以增加资金流入。积极利用项目“白名单”机制、经营性物业贷、支持房企发债、定增、公募REITs和持有型不动产ABS等融资政策,多渠道拓展融资现金流入,或可进行存量债务展期、借新还旧。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