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出海:高收益能否覆盖高风险?

中国经营网
09 Feb

  “支持墨西哥海外业务相关工作、与国际团队合作,确保所有对外沟通的一致性和高质量、对墨西哥的文化和习俗有深入理解”。近期有公司官网一度发布了招聘西班牙语翻译管培生的公告引发关注。

  “2024年我们拿到了墨西哥牌照,这也是我们2025年发力的重点之一。”一家国内助贷余额在300亿元左右的金融科技公司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场景消费贷业务利润太薄了,我们目前准备保留国内纯信用现金贷产品,然后向海外延伸。”

  随着国内贷款利率压降、利润空间收窄,以助贷为主要模式的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开启东南亚、南美等海外市场的掘金之路。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信也科技(NYSE:FINV)、瓴岳科技、乐信(NASDAQ:LX)、嘉银科技(NAS-DAQ:JFIN)、信飞科技、滴滴金融、我来数科、快牛智能等金融科技玩家均已开始涉足海外信贷市场。

  不过,次发达海外地区的信贷市场也并非是一片蓝海:疲弱的金融基础设施、高企的信用风险,以及当地复杂的社会生态和监管治理环境,都正在成为这些中国金融科技公司面临的“硬骨头”……

  出海热潮:前赴后继八年未消

  国内金融科技公司大约在2016年前后已经开始尝试出海东南亚,并在2017年国内对“现金贷”业务整顿后掀起了第一次“出海潮”。八年时间过去,在出海掘金的路上,机构还在前仆后继。

  金融科技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优化贷款流程,撮合个人与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贷款业务,以提高贷款效率,降低风险。发展多年后,这些公司正在走到存量竞争关头。

  在2024年三季报中,多家金融科技上市公司不约而同出现了在贷余额下降或净利润与营收双降的情况。相比国内蓬勃爆发后的存量博弈,海外现金贷市场大有可为。

  根据机构提供的第三方工具采集预估,2024年印尼市场现金APP(安卓与IOS)下载量前十名中,有六家都是来自国内的企业投资设立,其中下载量排名前二的有北京瓴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瓴岳科技”)旗下Easycash、信也科技旗下Adakami。

  根据瓴岳科技官网介绍,集团旗下拥有洋钱罐、Easycash等品牌,全球交易金额超过3275.3亿元,Easycash官网显示其自成立以来累计贷款总额为63.21万亿印尼盾(折合人民币约为284亿元)。

  根据信也科技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国际业务收入分别为4.47亿元、5.63亿元、5.85亿元,占季度总营收14.7%、16.3%、18.3%;2024年前三季度,国际收入分别为5.9亿元、5.63亿元、6.4亿元,国际营收占季度总营收18.8%、17.77%、19.4%。据了解,2024年国际业务营收中,印尼业务对集团国际交易额贡献约70%,菲律宾业务约占30%。国际业务营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整体不断提高。

  在2024年3月才正式披露海外业务的乐信,目前国内业务管理在贷余额超过千亿元。根据财报,2024年第二季度,乐信墨西哥市场的放款规模环比增长61%,营收环比增长113%;三季度,乐信加大了对东南亚市场的投入和运营,其中印尼市场交易用户环比增长31%,交易额环比增长18%。

  乐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外业务是乐信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2024年三季度来自海外市场的放款规模和营收均保持了增长态势,实现交易额同比2023年增长150%,重点对墨西哥等稳定运营市场持续探索新的获客模式,建设适配本地市场的经营管理体系,同时完成了对印尼市场的快速布局,也在密切关注和探索更多的新兴市场机会。

  “海外业务的发展空间较大,且预计资产的收益率将好于国内业务。比如墨西哥和印尼市场,目前还处在早期阶段,潜力很大、增长很快。未来会继续加大投入,重点布局。”前述负责人表示。

  业务模式:高利率覆盖高风险

  不少玩家认为,在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涌入后,海外市场早晚会像国内一般形成红海之势,中长尾玩家被淘汰或成定局。

  以印尼市场为例,近期,印尼金融服务监管局(OJK)宣布将个人贷款的日利率上限从千分之二上调至千分之三(折合年化利率已经达到109.5%)。

  据了解,在2018年是印尼现金贷市场增长的顶峰,现金贷玩家快速涌入,彼时印尼市场对于P2P借贷(P2P lending)并无利率上限。在2019年印尼金融服务管理局意识到若无利率上限会造成监管套利严重,将日息定在了千分之八的水平(折合年利率292%)。而后在2022年11月底时,又压降到了千分之四。

  2023年11月印尼金融服务管理局再次发布政策,对消费贷款最高借贷利率进行修订,自2024年1月1日起日利率上限降为千分之三,2025年降为千分之二。但近期的监管消息显示,千分之三的日利率上限水平保持了下来。

  有东南亚信贷市场业务经验的从业者金成(化名)认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千分之二的利率上限可能无法覆盖机构的展业成本。

  金成告诉记者,印尼市场现金贷最大的成本是风险成本。印尼有超过50%的民众没有银行账户,剩下的50%里只开过一张借记卡的人群占多数比例,真正使用过银行贷款的人群非常少。

  “在金融普及度很低的市场里,信用成本非常高。印尼现金贷市场现在的行业平均Vintage坏账率大概是首贷20%上下,复贷12%左右。想持续展业,就需要一个相对合理的风险定价补偿。”金成表示。

  面对上述情况,一家印尼市场的头部互金平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营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冲淡利率上限下降带来的影响,目前息费的压降对于腰部及以下的玩家影响较大,现在利率水平只能勉强维持盈亏平衡的平台,可能需要尽快找到出路。“当下一些退出的平台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新增用户。”他表示。

  本土挑战:业务要合规合作方要选对

  除了前述的激烈竞争,在出海具体的落地方式上,复杂的本土生态也令一些出海掘金的玩家始料未及。

  比如寻找“靠谱”的本土合作运营方就是难题。记者在一份2021年7月审结的裁判文书中看到,极融云(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名:江西云开见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融云”)在出海过程中,就委托了具有菲律宾当地互联网金融业务经验的张某来运营相关项目,但此后公司员工与张某陷入民间借贷纠纷,要求被告张某返还极融云支付的菲律宾项目运营资金人民币168万元,并且赔偿公司遭受的122万元损失,后又改为请求判令张某赔偿遭受的291万元损失。该诉讼最终被一审法院驳回。

  文书中显示,极融云向法院表示,原计划2019年4月在菲律宾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并委任张某负责当地业务推进和管理。但张某未有效推动项目进展,且与极融云经营理念存在差异。2019年8月,极融云决定解除与张某的委托关系,并要求其移交项目及人员管理,但张某拒绝交接,并继续掌控项目资金和人员。

  根据嘉银科技(NAS-DAQ:JFIN)官方资料,极融云为其旗下企业。记者尝试向嘉银科技了解上述情况时,嘉银科技仅表示,公司未有菲律宾业务。

  此外,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嘉银科技旗下印尼现金贷平台“Soluskita”曾被当地监管收回牌照。对此,嘉银科技向记者表示,嘉银科技的业务已于2022年下半年在印尼市场获得新牌照并上线运营。

  有国内华东地区的消费金融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消费金融业务出海并不一定是好选择。“在相关法律体系仍不完善的地区或国家,展业风险较大。”

  对于海外业务的管理,还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其他难点:“业务扩张至海外有时候确实鞭长莫及,某互金平台就曾因为内部贪腐严重被集团内部叫停出海。因为海外发票无从验证真伪。”

  致同咨询金融行业领导合伙人、金融服务全国主管合伙人芦弘涛向记者表示,出海首先要面对监管与合规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体系复杂多样,牌照申请条件、审批流程和监管要求差异较大,企业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满足当地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保护法规不同,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合规体系,增加了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

  在芦弘涛看来,金融科技企业出海需要既懂金融又懂科技,还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海外市场,这类专业人才相对短缺;此外海外市场的金融基础设施和技术环境与国内存在差异,金融科技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需要进行本地化适配和优化,同时还需要与当地的银行系统、支付清算系统等进行集成,这可能涉及到技术标准的差异、接口的不兼容等问题,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技术资源进行改造和对接。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