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水运网
春节刚过,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火速开工,返岗率已达95%以上。
在沪东中华长兴岛两大造船基地,19艘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和5艘大型集装箱船同步在建,生产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时间里,就有1艘2.4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入坞搭载总装,2艘自主研发的第五代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船开工。
起步就是冲刺,是因为沪东中华的新年目标是创造新的造船纪录。
去年,沪东中华交付了8艘LNG船,创造中国船企年度交付LNG船的最高纪录。今年,该公司计划交付10艘以上LNG船。
“这几年我们提出产能倍增计划,是基于在手项目,不是盲目扩张。”沪东中华总经理翁红兵说。LNG船市场火热,沪东中华手持订单接近60艘,按照以前一年交付4艘的节奏,根本交不完,展望“十五五”,公司年交付量必须超过10艘。
春节后,自主研发的第五代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船开工
全面提升
2025年,沪东中华将迎来公司发展的历史性时刻——全面搬迁至上海长兴海洋装备岛。目前,沪东中华长兴岛上3座船坞已实现三线满负荷建造,全年各出坞5批次,成为全国生产运行效率最高的造船基地之一。同时,今年一座新的小型船坞也将投入使用,助力公司创造交船新纪录。
但新纪录的诞生并非简单依靠增加船坞,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且充满挑战。“今年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应用新工艺和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还要带动配套厂商同步提升产能。”翁红兵告诉记者。
在建造效率方面,今年船厂准备了几大秘密“武器”,一大批智慧化设备和新建造方法将齐上阵。
比如目前沪东中华LNG船快速搭载的机械化率已达80%以上,而今年船厂将进一步推广小组立自动焊接设备、大规模激光切割机等设备的应用。LNG船最关键的围护系统目前自动化焊接率已达95%以上,液货舱单舱单层4万米焊缝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同时,公司正大力推进模块化造船。“整个LNG船共有107个模块化单元,过去进入码头建造阶段后,各种管系要吊上船,靠人工一根根对接。现在推广高空作业平地做,散装作业模块化做,将模块单元做好后再整体吊上船,可使码头周期缩短2至3个月。”沪东中华生产管理部副部长曹逸飞介绍。
LNG产业链装备涉及殷瓦钢、不锈钢波纹板、低温绝缘胶合板、再液化装置等一系列核心材料设备。在建造中国第一艘LNG船时,关键设备材料都依赖进口。一直到2017年,中国LNG船的国产化率也不足60%。
依赖进口不仅推高了造船成本,也使订货、调试及售后服务的周期拉长,严重影响整船建造效率与效益。要实现产能倍增,国产化率提升是关键。
沪东中华联合产业链上下游60多家企业院所开展联合攻关,近几年在本土配套供应方面实现了大发展。
比如公司在长兴造船基地投资建设的绝缘箱生产车间,目前三条自动化流水线年产能超过40万只绝缘箱。今年,三条流水线将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使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满足10艘以上LNG船的配套量。
此外,国产LNG泵塔和超低温阀门等关键零件的产能去年均实现历史最高纪录,今年还将继续提升。
“建造中国第一艘LNG船时,产业链上国内配套厂商家大概只有20多家,如今已超过130家。”翁红兵说:“目前,中国LNG船的国产化率已达75%以上,今年的目标是80%。”
殷瓦钢焊接现场
逆袭韩国
生产现场一片火热的背后,是中国LNG船产品力反超国外竞争对手,屡屡在全球竞争中获得大单。
LNG船与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并称为世界造船业三颗“皇冠明珠”,是高技术、高可靠性、高附加值船舶。
2008年,沪东中华建造的中国首艘LNG船“大鹏昊”交付,这是中国造船业摘取的第一颗“明珠”。
翁红兵是历史的亲历者,他回忆:“大家因打破日韩垄断,实现高端船型零的突破感到无比自豪。但公司上下也清醒地认识到,当时中国LNG船还没完全形成自己的技术、建造效率低,且面对日韩船企的价格战,以及整体低迷的船市,不知何时能形成规模效应。”
面对长时间的寒冬,沪东中华坚守初心,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建造效率、本土配套能力,船型不断迭代升级。
2017年,沪东中华推出第四代低能耗、低蒸发率双燃料低速机直推型LNG船,产品实力已不输国外竞争对手;2021年,沪东中华推出第五代LNG船,部分关键技术指标反超国外竞争对手;2023年,沪东中华LNG船单船建造时间首次压缩至18个月内,建造效率实现世界领先,而2008年建造第一艘LNG船时,建造用时为40个月。
如果要划定一个中国LNG船逆袭的分界点,拿下卡塔尔石油公司的超级大单无疑是标志性事件。
2019年初,卡塔尔石油公司对外宣布建造100艘LNG船的宏大计划,引发国际造船界高度关注。韩国三大造船巨头信心爆棚,扬言“打包通吃”,包揽全部订单。但让韩国船企没想到的是,在这场造船业巅峰之战中,竟是沪东中华拔得头筹。
“先与中国船企签约,一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实力过硬,二是国际船东乐见中国LNG船崛起,打破韩国垄断。”翁红兵说。
在拔得头筹之外,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2024年4月,卡塔尔石油公司与中国船舶集团签约,18艘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超大型LNG船建造项目花落沪东中华。据估算,该订单总金额逾400亿元,创下全球最大单笔造船订单纪录。
业内人士介绍,该订单再次引发韩国造船业巨大震动,在卡塔尔石油公司启动第二批6艘27.1万立方米LNG船订造计划后,韩国船企主动找到对方,表示愿意以低于沪东中华的价格承接该笔订单。但最终,第二批订单也交给了沪东中华。
“过去,国际船东默认中国LNG船的价格要比韩国LNG船低,现在形势早已不同往日。”沪东中华营销部部长王佳颖告诉记者,春节刚过,就有国际船东拜访沪东中华。许多船东在新造船项目谈判中,对船价和首付款比例的接受度,都优于同期同型成交项目水平。
2022年,随着卡塔尔石油公司的订单生效,中国船企LNG船接单量有了大幅突破,全球市场份额首次超过30%,而此前从未超过10%。
2024年,在卡塔尔“LNG百船项目”中,沪东中华新接LNG船订单按照舱容量和总金额统计已经占到32%,单厂排名世界第一。
“今年我们会继续提升技术实力,也会积极对接船东,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不断争取新订单。”王佳颖说。
赢得卡塔尔石油公司青睐的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超大型LNG船
未雨绸缪
在紧抓开局,谋划全年创造生产新纪录、争取新LNG船项目订单之际,沪东中华也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以应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
“2023年以来,LNG船出现量价齐升的顺周期,但市场不可能一直火爆,除了在LNG船相关技术研发上继续投入外,我们也在加紧新船型研发。”翁红兵说。
在沪东中华研究院,设计师们正围绕零碳船型开展研发,丰富技术储备。
沪东中华LNG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磊介绍,沪东中华已经储备了液氢、液氨、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在内的一批绿色低碳船舶,打开新赛道。
“不少新船型已经取得船级社认证,一旦船东有需要,我们就可以迅速进入该领域。”王磊说。
针对在手订单,沪东中华也积极沟通船东,制定切实可行的建造计划,为船东提供可靠的船期安排信息,争取快交船、早交船,降低在手订单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汇率风险。
2024年,沪东中华实现2笔订单,共12艘1.36万标箱集装箱船以人民币结算,合同金额150多亿元。以人民币结算不仅显著降低汇兑风险,增强船企盈利能力,也有助于降低船东融资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今年沪东中华将继续推动新船订单以人民币结算。“船东成本降低,就有可能在我们这里多订船。”翁红兵说。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