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能赚多少钱?
最猛的,去年一年净赚6453亿人民币。
没错,,已经95岁的巴菲特,每天一睁眼就净赚17亿人民币。
刚刚,伯克希尔发布了去年全年业绩。
巴菲特的致股东信,也刷屏了。
不谈人工智能AI、机器人、芯片,巴菲特的股东信究竟说了啥?
炒股赚钱的神话,还在继续。
伯克希尔2024财年的营收高达3714.33亿美元,增长1.9%。
全年净利润889.95亿美元(6453亿人民币),同比减少7.5%。
具体到秒为单位,伯克希尔每1秒就净赚2万人民币。
如同一台印钞机……
巴菲特的净利润,怎么还下滑了?
简单总结,去年炒股赚少了,营业利润的增幅抵消不了炒股少赚的部分。
去年四季度明显严重拖了后腿,伯克希尔的投资收益仅51.67亿美元。
不敌上年同期的290.93亿美元,投资收益大幅缩水239亿美元。
反而营业利润Q4为145.27亿美元,比同期多赚了60亿美元。
因此,伯克希尔伯克希尔Q4的归母净收益为197亿美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几近腰斩。
而还有一层真相是,虽然营业利润在增长,但伯克希尔旗下189家运营企业中,有53%报告利润下降。
意味着,它运营的近100家企业利润都在下滑。
财报还提到,洛杉矶大火,伯克希尔损失了13亿美元。
但是烧掉13亿美元,其实伯克希尔两天半就能挣回来了
不过更加吓人的,是致股东信中提到的这组数据:
60年时间,伯克希尔整体收益增长是5502284%,即55022倍。
同期标普500指数的涨幅,也就390倍。
更让人羡慕的是,1965至2024年,伯克希尔每股市值的复合年增长率是19.9%,标普500是10.4%。
复利的可怕,就在这里。
但如果巴老在A股投资,还能做到55022倍的收益涨幅,那才是真正的牛。
如今,伯克希尔的股价,已经去到71.87万美元/股,羡煞股民。
只字不提AI、机器人
巴菲特的致股东信中,只字不提近期的科技热点AI、机器人。
但说了两个比较有意思的东西:
“押注”日本和货币论观点。
关于投资日本,巴菲特为日股站台,称投资5家日本股票快6年了,还会不断增加对日本的投资。
这五家日企分别是尹藤忠、丸红、三菱、三井和住友。
有个特点是,它们都是日本大型综合性企业,基本啥都搞。
但又有侧重,伊藤忠重在贸易,丸红重在能源、金属等资源开发,三菱和住友代表日本工业,三井重在房地产。
虽然表面上为日股摇旗呐喊,但伯克希尔超7成的投资仍在美股。
截至12月31日,其权益投资的总公允价值71%都集中在美国运通、苹果、美国银行、雪佛龙和可口可乐公司。
其次是货币论,巴菲特告诫称:
纸币的价值会失控,企业或个人要找到应对货币不稳定的方法。
他认为,固定票息债券无法低于失控的货币,而他一生都依赖于股票,依赖于美国企业的成功。
于是,他在股东信中称,伯克希尔“永远” 会将绝大部分股东资金投资于股票,并且永远不会偏好持有现金,而会选择拥有或投资优质企业。
这句话对中国而言,显然是不受用的。
中国人的储蓄思维,远远大于投资思维。
关于AI和未来科技,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就曾说过:恐惧AI。
他说,对AI一无所知,但不意味着这个技术不重要。
同时,他表示无法对AI做评估,甚至把AI和核技术相提并论道:
二战时有了核技术,我们当时觉得终止战争是必要的。AI的发展让我紧张,目睹的一些现象有些吓人。AI会引发欺诈问题,欺诈市场增长会很快。当然AI也可能做好事。
任何劳动密集行业都会受到AI的威胁。
巴菲特恐惧AI,也阻挡不了AI时代的来临。
还是活得久点好,可以见证更多科技文明的成果。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