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大棒的最新目标→

观察者网
26 Feb

当地时间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新的行政命令,指示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对铜业进行调查,研究外国铜产品的生产和进口是否会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风险。

外媒认为,这可能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将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铜加征新关税,作为他构建关税墙、重新划分贸易关系、重振制造业的一部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6日指出,在特朗普签署这一行政命令前,卢特尼克向记者暗示,除了即将于下月生效的钢铁和铝关税之外,还可能会有针对第三种金属的关税。

“像我们的钢铁和铝工业一样,我们伟大的美国铜业被侵蚀我们产量的全球参与者削弱了。”卢特尼克告诉记者,“为了恢复我们的铜业,我将进行调查是否需要施加关税。”

卢特尼克说,美国工业和国防取决于铜,“铜应该在美国制造,没有豁免,也没有例外”,“是时候回家了”。

美国《纽约时报》25日援引白宫官员的说法称,调查将包括原料铜、精炼铜、铜合金、废铜和其它铜衍生品,根据调查结果,可能会加征关税。但至于何时宣布关税以及具体税率等,白宫目前可以提供的信息很少,称他们不想提前预估调查结果。

相关调查将依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进行。该条款允许美国总统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对外国产品征收关税,商务部长有270天时间向总统提交调查结果。

特朗普的贸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表示,卢特尼克将“以特朗普时间”行动,这意味着他们将迅速行动,并尽快将相关调查结果放在总统的办公桌上以决定下一步行动。

据美国彭博社26日报道,消息一出,纽约COMEX铜期货交易价上涨2.4%,为12日以来最大的盘中涨幅。相关公司的股价也因此迎来小幅上涨。

一位匿名白宫官员告诉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赋予铜进口保护很有必要。铜在制造业和建筑行业被广泛地应用,对军事和包括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在内的多种新兴技术至关重要。

美国官员对英国路透社表示,铜是美国军事武器的第二大原材料,被视为中期关键材料。基于当前对铜的需求,未来任何地缘政治动荡都可能会导致美国出现铜短缺,而如果不对该行业施加持久的贸易保护,美国无法拥有制造出足够铜的能力。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过去十年间,美国铜开采量下降了约20%。荷兰国际集团(ING)的数据显示,美国去年进口了约80万吨精炼铜,而国内生产了约85万吨。

ING分析师埃瓦·曼西(Ewa Manthey)指出,美国约45%的铜消费量依赖进口。其中,大约有35%的铜来自智利,26%来自加拿大,墨西哥、秘鲁各向美国出口了7%。

中国也是铜的主要生产国,但由于先前征收的关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铜数量并不多。根据ING的数据,去年美国仅从中国进口了约占其消费量2%的铜。

尽管如此,美国官员仍搬出老一套拿中国说事称,中国生产的铜拉低了全球价格,利用国家补贴来控制全球铜生产。

为合理化铜调查以及潜在的铜关税,纳瓦罗毫无根据地宣称,中国“长期以来,将工业的过剩产能和倾销作为一种经济武器来占据全球市场”,并系统地削弱了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现在,该国正在使用相同的模型来控制世界铜市场”。

不过,《纽约时报》指出,就像特朗普宣布的钢铁和铝关税那样,潜在铜关税将影响从汽车制造商、通信设备制造商到建筑公司的相关美国企业,因为他们依赖这种金属生产产品。特朗普此举将拉高他们的成本,并可能引起他们的抵制。

当被问及特朗普为何选择铜时,他的一名政府官员回答称,特朗普有能力预见到未来人们可能会后悔的事情。该官员还提到了1988年特朗普与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的采访,当时特朗普谈到了美国与日本的贸易,预示了这位未来的美国总统考量如何报复“欺骗”美国政府的外国政府。

第二次入主白宫后,特朗普已提出了一项“对等关税”计划,通过改变美国对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税率,来捕捉、惩罚他认为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当地时间2月10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且“没有例外和豁免”。

在此之前,特朗普本月初还宣布对所有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输美商品征收25%关税。相关政策原本预计于美东时间4日生效,但特朗普3日同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通话后,决定暂缓对两国施加关税。

同时,特朗普还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了10%的关税。对于美方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日表示,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将采取相应反制措施。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日发布公告,自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分别加征相应关税,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责任编辑:栎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