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发展
□安雪
随着数字技术深度介入文化内容生产与价值实现,发展具有智能化、个性化、实时化特点的文化产业,已成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河北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底蕴深厚,要立足自身实际,以系统思维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规律,通过技术创新、生态重构、机制突破,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更多精神文化力量。
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是推动文化产业的核心关键。要增加对人工智能及其他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提升智能化水平。政府部门应聚焦政策引导和要素保障,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促进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文化传播渠道,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传播力、影响力。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加强算法测试、算力共享等基础服务。支持相关企业立足市场需求强化技术攻关,通过建设内部实验室、开展小场景试点等方式,逐步推进技术迭代,持续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内容创新与品牌建设。内容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构建“政策引导+技术赋能+产业融合”的创新体系,制定内容创作扶持政策,设立专项孵化基金,建立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库,激励与扶持内容创作者开展创新性创作,打造具有显著河北特点的文化品牌。比如,开发“微短剧+文旅”模式,打造可复制、可迭代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不断提升我省文旅产业影响力。要建立内容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创作者挖掘和展示河北丰富的文化资源,创作更多既有文化厚度又有技术深度的原创IP。
全方位培养引进人才。人才培养与引进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要通过“政策牵引+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构建科学完备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育机制,在高校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基地,构建“课程教学—项目实践—产业应用”的闭环培养体系。同时,要强化同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聚焦人工智能算法研发、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智能硬件开发等领域,通过互认职称、共享专家库、共建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吸引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在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培育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有力政策支持,鼓励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畅通各种创新要素流动通道,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全面激发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活力。把握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催生更多新型文化业态,创作更多新的文化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