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荣耀CEO李健的“阿尔法战略”,我愈发的怀念赵明了

蓝鲸财经
07 Mar

文:互联网江湖 刘致呈

赵明辞任一月余,新官上任第一把火来了。

灯光打在身上,新任荣耀CEO李建站在台上宣布,荣耀就此将成为一家AI终端生态公司。

李健身后的屏幕上,映出一行字:“HONOR ALPHA PLAN”。

这就是荣耀未来的新方向:“阿尔法战略”。

所谓“阿尔法战略”,其实核心就一句话,荣耀要转型成为“生态公司”。

第一把火就要给重新定位战略,李健这把火烧得很猛,分量很足。

向着生态转型并没有错,华为有华为智慧生态,小米有人车家生态,虽然荣耀在PC领域站稳了脚跟,但离一个完整的生态还差了些距离。

如今的新战略,势必要为荣耀的生态战略拼上一块新的版图。

向着IPO冲锋

李健给荣耀制定的战略计划,是一个AI“三级火箭”战略。

第一阶段是让每一个终端设备都具备AI智能体能力,是设备端的变革;

第二阶段,让AI能力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与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能办公等行业融合;

第三个阶段,荣耀的愿景是让AI成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工具,实现碳基生命与硅基智能的共生共存。

有业内的人士对互联网江湖表示:“这个新战略的IPO味儿,有点浓了。”

荣耀的这个“阿尔法战略”乍一看有那么点“天马行空”,但细细琢磨发现是很合时宜的,是掐准了脉搏的,是一个“三方共赢”的战略。

第一方赢家是券商和市场。

未来荣耀上市是一次机会,2000亿的估值并不是荣耀的高光,荣耀在一级市场的估值曾经一度超过400亿美元。由此来看,荣耀IPO前期的关键节点,李健提出阿尔法战略,其实也是在给市场一个高估荣耀的理由。

为什么要高估荣耀?

李健的答案是“覆盖家居、出行等场景的AI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工具”,最终愿景是“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共存”。

听起来确实有那么点“科幻”,但有高估,才有活力,有活力才有溢价的机会。

毕竟在情绪高昂的市场中,总有人为了美好的蓝图来付出更多的溢价,只是,要真正抓住机会,并非易事。

第二个赢家是CEO李健。

过去的荣耀,赵明的光环太强,于李健个人而言,新任荣耀CEO不久,需要用一个足够分量的抓手,来开启荣耀李健时代。

于内,新战略是一个内部立威的好机会。

新战略提出来,各业务部门是不是要做相应的调整?人员是不是要有新的调动、安排?这些都是内部管理抓手。至于战略能不能很好地落地,能不能短期内解决荣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些暂且不表。

第三方赢家是荣耀股东。

坊间一度传言,赵明辞任与荣耀IPO有关。小道消息真伪难证,但从股东的角度来看,荣耀分拆于华为独立经营已有四年,如今估值约2000亿。

蛋糕摆在那,哪个不想落袋为安?

眼下正值荣耀IPO的关键阶段,一个有想象力的BP战略是加分项,是有可能拉高估值的,是可能被潜在的投资者高看两眼的。尤其是现在AI赛道、机器人概念赛道这么火,二级市场涨声一片,只要能跟“硅基生命”沾边,只要是能让未来股东们有个好的退出机会,为什么不折腾一下呢?

显然,新CEO李健是更能掐的准股东心思的。

都是赢家,谁是输家呢?

阿尔法战略,是一个极为超前的战略,很有价值。但将来的某一天也会印证这么一句话:“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百步是先烈”。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于,于当下的荣耀而言,阿尔法战略合适吗?

我们先不下结论,先来粗略的算一笔账。

为了更好理解,我们按照静态的分析方式,根据这个阿尔法计划,荣耀要用未来5年投入100亿美元实现。要知道,荣耀的本来的Pre-IPO估值总共也就2000亿。按照这个目标,5年投入要超过估值的三分之一。

当然,这是是静态分析法,不过即便如此,这个投入力度,也是够震撼的。

而荣耀主营业务是终端设备,最主要的还是手机。可今天的手机市场是个什么样?

IDC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持续低迷,总出货量同比下降6.4%至12.4亿台。市场规模还在持续萎缩。

在没有找到另外一个现金牛之前,荣耀拿什么来投入100亿美元?

这可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过去的荣耀,讲的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全场景解决方案”的故事,其实还是设备互联、智能生态那一套,靠着拓展硬件产品来讲愿景。

只是,这么多年,还是手机业务一柱擎天。

天眼查APP股权架构显示,荣耀股权结构里,有地方国资、第三方资本、经销商、供应商、运营商,覆盖了手机上下游全产业链。

换言之,荣耀的利益,本质上其实就是产业链的利益。

有手机行业的朋友透露,业内几家大厂没有不压供应商价格的,只有荣耀,总是给到供应商足够的利润,原因无他,供应商不仅是合作伙伴,还是股东。

那么问题来了,当业务、战略深度绑定产业链,向IPO冲锋的荣耀,该如何平衡好资本市场、用户、供应商的利益?

荣耀迈进2.0时代

独特的股权结构,不仅决定了荣耀与产业的特殊联系,也决定了公司治理的方式,管理层的组织架构。

目前来看,荣耀经历两任经理人时代。

1.0时代的荣耀务实奋进。

出身于华为,与余承东一同拼搏过的赵明是有理想的。

赵明时代的荣耀务实上进,虽说荣耀不是白手起家,但也像是一个勤勉有为的世家子弟,成长于华为,脱胎于华为,最终闯出了一番天地。

独立早期,曾凭借Magic 3、荣耀50,荣耀迅速积累起一批忠实粉丝。这些粉丝里不乏昔日里华为的拥趸。

华为重回高端手机市场之后,荣耀产品策略有了新变化。荣耀数字系列开始关注女性市场,荣耀GT则定位“年轻一代的电竞手机”。而核心的荣耀Magic 7则主打AI。

荣耀Magic 7发布会上,赵明实测用“YOYO”智能体下单2000杯咖啡,让人印象颇深。

产品实力能打,市场策略灵活多变,赵明时代的荣耀是很有战斗力的。

荣耀最困难时,国内市场份额仅剩 3%,赵明带着团队两年内回归主流从others 回归前五,24年第一季度,荣耀市占率再次登顶,成为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的手机品牌。

媒体给赵明再多的赞誉都不为过,说赵明是肱股之臣、中兴之臣都是受之无愧的。

赵明时代的荣耀,能够在晚于行业 45 天获得芯片资料的情况下,领先其他手机公司 30 天发布了新品。

赵明辞任前,荣耀就已经开始押注AI,比如在MagicOS 9.0上,开始加入YOYO智能体,背后则是由中国移动的灵犀大模型做技术支持。

李健未来要走的AI战略之路,路基已经铺下。

2.0时代的荣耀,则更多是变数和不确定。

一个做战略咨询的朋友曾经跟我说,新战略是要解决新问题的,归根到底战略服务的是业务,服务的是增长。

阿尔法战略站位估值,再怎么为股东考虑也是要回到业务上来的。只是业务端,李健面临的局面可能并不乐观。

IDCD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荣耀的市场份额下滑至13.7%,在国内手机市场的排名降至第五位。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4年一季度至三季度,荣耀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逐季度下滑。

CEO李健要做生态企业的方向没错,但做好生态的第一步,是手机业务得先站得住。

战略上愿景再宏伟,都不如先把销量做好。毕竟手机行业是个讲规模效应的行业,有销量然后才能给品牌、产品贴上新的标签。

比如小米,手机业务高端化有声有色,然后开始做汽车业务,汽车业务蒸蒸日上,品牌上反哺手机业务高端化。人车家生态集齐了,科技、生态的标签贴的牢牢的,产业到品牌闭环了。

华为更不用说,无论是全场景生态还是鸿蒙智行生态,品牌逼格直接拉满了。

OPPO、vivo,虽然不像小米、华为那样生态盘子铺的那么大,但核心的手机业务很稳,果味标签贴得很牢。本分文化践行得好,OV品牌长期增长战略是有支点的。

vivo为什么能份额登顶做到第一?核心还是在于能做好产品,战略上不折腾,把本分的文化做到了极致。

OPPO也是本分文化,也是不折腾,但产品做得没那么极致,所以近来有些掉队。

相较而言,这几年荣耀的处境其实挺微妙的。

一方面,高端市场华为强势回归,吃下了不少原本属于荣耀的市场份额。

赵明时代的荣耀为什么成功?一个是因为外部环境,接住了华为的泼天流量,高端化不费吹灰之力。另外一个是因为,赵明时代的荣耀产品做得很透。

另一方面,IPO前夕,荣耀迈进李健时代,且生态公司作为新战略之后,核心业务精力可能会被分散。

今天的手机业务是强者间的竞争,OPPO、vivo、小米、荣耀,哪个不是经过生死厮杀,突出重围的品牌?在这样一个高度的竞争的市场,稍微不慎便会失去市场份额。

摆在荣耀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又是IPO又是转型生态,手机业务还会有那么强的战斗力吗?

“生态这个标签,荣耀很难贴得牢,真正做起来的其实只有华为和小米。”一位业内朋友表示:“做生态这件事儿时,不依赖手机,反而是要依赖产业布局,小米今天生态这么繁荣,是因为雷军在十年前就已经投了很多硬件企业,今天荣耀再讲生态战略,可能已经有点晚了。”

生态战略真正挑战在于资源。

做生态需要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资源,更是需要一整个集团的资源,产品、软件、合作伙伴生态容量足够大,才能做起来。

硬件公司的利润率是比较低的,如果自身业务不硬,也就很难再集中资源做大生态,反倒是主营业务可能会被颠覆。

由此观之,上市对于荣耀来说也许并非一件完美的好事儿。至少于当下的荣耀而言,与其给市场描绘生态蓝图,不如聚焦于核心手机业务。

也许在AI时代的变局之中,脚踏实地比仰望星空更有价值。

含泪挥别赵明之后,祝福李健,能带领荣耀真正的,走向新的“荣耀”。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