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华解码|4%左右,赤字率提高传递了什么信号?

中国金融信息网
05 Mar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题:4%左右,赤字率提高传递了什么信号?

新华社记者申铖

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这一安排释放了哪些信号?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实现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必须付出艰苦努力。因时因势,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我国财政政策取向从此前持续多年的“积极”转向今年的“更加积极”。

赤字率是衡量财政政策取向的一大“风向标”。“财政赤字率的提高,正是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有力体现,传递出强信心的鲜明信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说。

财政赤字率,是指财政赤字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过去十年财政赤字率在2.3%至3.8%之间波动。

“调整财政赤字和财政赤字率,是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科学运用财政赤字政策来进行逆周期调节,可有效熨平经济波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说。

具体来看,提高财政赤字率,可以更多利用财政空间,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国家账本”关系国计民生,教育、科技、社保、就业等重点领域均需要资金的有力支持。

在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吕林邦看来,随着赤字率的提高,今年财政支出强度将进一步加大,支出规模也比上年明显增加,有更多资金用于稳就业、惠民生、支持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财政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增长4.4%……数据彰显财政支出强度加大。

“政府支出扩大还会产生乘数效应,以增加公共部门需求,促进社会各界需求改善,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吕林邦说。

财政赤字率也是衡量财政风险的指标之一,今年拟按4%左右安排,风险是否可控?

“我们在确定赤字率时有充分的论证和分析。”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此前表示,确定赤字率,需要统筹考虑国家发展需要、宏观经济增长潜力、宏观调控安排、财政收支形势,以及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等因素。

实际上,根据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通过提高赤字率,加强逆周期调节,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在张斌看来,我国政府负债率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具备提升赤字率的空间和条件。

“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加之财政状况总体健康,提高赤字率不会冲击财政运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为的宏观政策,会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也将促进财政运行平稳、可持续。”杨志勇说。

编辑:幸骊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