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资者网》张伟
来自安徽证监局的统计数据,目前安徽省共有184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安庆市有5家公司在A股上市。
近期,安徽曙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光集团”或“公司”)在上交所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的上市状态变更为“已问询”。这也意味着,安庆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有望增加。
但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看,曙光集团存在大客户依赖、盈利不稳定、IPO前进行大额现金分红等问题。最终曙光集团能否在A股上市,还有待观察。
依赖大客户中石化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安庆市的化工产业发达,成为曙光集团的成长沃土。
公开资料显示,安庆是全国重点化工产业基地之一,拥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化工资源,目前已形成石油化工、电子化学品及新能源、特种化学品、工业涂料和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集群。
目前,曙光化工的业务涵盖氰化物、丁辛醇、煤制氢三大板块。营收构成显示,2021年至于2024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丁辛醇的营收占比一直超过50%,氰化物的营收占比从14%增至26%,煤制氢的营收占比从16%增至24%。
曙光集团表示,公司还在全力推进天然气化工业务板块,产品包括BDO和PBAT,预计都将在2025年中进行投产。
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曙光集团的氰化钠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4%,排名第二;全球市场占有率为6%,排名第五;同时丁辛醇的年产能达50万吨,占国内丁辛醇总产能的7%,并列行业第四。
不过,曙光集团存在明显的大客户依赖。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对曙光集团的销售贡献率合计分别为77%、71%、69%、70%。其中,第一大客户中石化的销售贡献率分别为73%、65%、61%、55%。同时,中石化也是曙光集团的第一大供应商。
报告期内,向中石化的采购金额在曙光集团采购总金额总的占比分别为52%、40%、32%、33%。包括安庆石化、化销华东公司等多家中石化下属公司,都是曙光集团的主要供应商。
曙光集团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公司便与中石化合作,由此导致关联交易占比较大且客户集中度较高。曙光集团与中石化的关联交易可能会被IPO问询重点关注。
2022年盈利大幅下滑
招股书显示,曙光集团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8亿元、36.58亿元、35.47亿元、15.0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5亿元、1.6亿元、1.92亿元、6713.1万元。
可以看到,曙光集团2021年至2023年的营收在逐渐下滑,期间净利润的波动较大。另外从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曙光集团2024年全年的营收、净利润较2023年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曙光集团表示,2022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主要是受丁辛醇产品价格、毛利率波动等影响。
招股书显示,曙光集团的丁辛醇产品包括辛醇、正丁醇、异丁醇和异丁醛4类。2022年,辛醇、正丁醇、异丁醇的销售单价分别同比下降了27%、32%、30%,导致公司2022年净利润(1.6亿元)较2021年(3.05亿元)大幅下滑。
2024年上半年,丁辛醇产品的单价有所提升,但氰化物、煤制氢产品的价格又都出现了下滑。这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况,也可能抑制曙光集团的综合毛利率和整体盈利能力。报告期内,曙光集团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17%、23%、22%。
值得注意的是,曙光集团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79 亿元、1.41 亿元、1.75 亿元、6187.1万元。2021年至2023年期间,扣非净利润始终比归母净利润要少2000万元左右,这部分净利润差额主要来自于政府补贴和理财所得。如果这两项收入退坡,有可能进一步削弱曙光集团的盈利能力。
现金分红与高额理财
募资用途显示,曙光集团本次IPO拟募资15亿元,包括10.8亿元用于扩大产能,650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3.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3.5亿元“补流”项目尤其显眼,引人关注的原因有二。
一是,IPO前曙光集团进行了大额分红。招股书显示,2021 年至2023 年,曙光集团进行了4 次现金分红,金额总计2.27亿元。特别是2023年,曙光集团分红1.37 亿元,一下就分掉了当年净利润的7成。
一直以来,监管对于IPO公司“先分红,再募资补流”的操作都比较关注。本轮审核问询中,上交所可能会要求曙光集团说明先分红又募资“补流”的原因。
另一方面,曙光集团募资“补流”的合理性似乎也不足,原因是公司根本“不差钱”。2022年,曙光集团的货币资金高达21亿元。
2023年,曙光集团的货币资金也有近15亿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曙光集团的货币资金降至6.58亿元。短短半年减少近10亿元,这是为何?那是因为曙光集团拿了9亿多元去进行理财(交易性金融资产)。
实际上,曙光集团一直有用闲余资金进行理财的操作。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曙光集团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超过7亿元;2022年相对最低,也有近4亿元;2024年上半年超过9亿元。这种情况下,曙光集团仍募资3.5亿元进行“补流”的合理性存疑。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曙光集团的应付账款达10.36亿元,较2023年末的2.55亿元增加了3倍,较2022年末的1.53亿元增加近6倍,较2021年末的1.1亿元增加了8倍。曙光集团的应付账款为何短期暴增?是否“扣着”供应商的钱拿去理财?这一点,也可能被监管问询。
目前,曙光集团尚未披露上交所的审核问询内容,针对相关问题曙光集团又将会如何答复。投资者可保持关注。(思维财经出品)■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