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产业正迎来历史性转折点。2024年全球PET树脂市场规模已达365.2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6.3%。在欧盟政策强制要求、全球品牌低碳承诺及技术迭代的三重推动下,再生PET(rPET)市场渗透率加速提升,而当前全球仅14%的PET塑料被回收的现实,更凸显出这一领域巨大的潜在空间。
一、全球政策框架加速再生材料强制应用
欧盟立法引领行业变革。欧盟最新法规要求,2025年PET瓶中再生材料比例需达到25%,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30%,并明确汽车等领域使用25%的再生材料。至2040年,PET瓶再生含量目标已锁定50-65%。这一政策框架不仅覆盖包装材料,更延伸到汽车制造等工业领域,形成全产业链的约束力。
多国政策形成协同效应。除欧盟外,美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相继出台塑料回收法规。例如,美国部分州立法要求塑料包装中再生材料占比,日本则通过《塑料资源循环促进法》设定明确的回收目标。政策层的密集发力,直接推动全球rPET需求从2023年的110.9亿美元市场向10.6%的年均增速跃升。
标准提升倒逼产业升级。政策不仅设定了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更通过质保期延长、防火性能优化等细则,推动企业从简单回收向高值化应用转型。这种政策导向正在重塑全球PET回收产业链的竞争逻辑。
二、品牌承诺与技术突破重构产业逻辑
全球品牌构建绿色供应链。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承诺2030年前实现包装100%可回收,ZARA计划2025年服饰再生聚酯纤维使用比例提升至40%。这种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全行业形成“再生材料采购承诺”风潮,从需求端直接刺激rPET工艺优化和产能扩张。
技术路径分化催生新机遇。当前物理回收技术已实现“瓶-瓶”“瓶-丝”的高值转化,但受限于原料纯度;化学回收虽能处理纤维等复杂废料,却面临成本和技术成熟度的挑战。国内部分企业通过创新泡料预处理工艺,成功降低物理回收成本,而生物酶解等新兴技术的突破,则为化学法规模化应用铺平道路。
市场分层创造多元价值。高端服装领域对再生纤维的品质要求,推动企业建立专属认证体系;而低成本原料控制能力,则成为批量供应包装材料的核心壁垒。这种分层竞争格局,使得兼具技术突破与成本管控能力的企业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与循环经济战略的双重驱动下,PET回收产业已从环保议题升级为确定性的商业机遇。政策强制渗透、品牌需求牵引与技术路径突破的共振效应,正推动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期。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