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消费者热情的 “哪咤”衍生品,成就了哪些品牌的IP梦?

钛媒体
09 Mar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作为开年首个火爆出圈的现象级 IP,哪咤携 “三昧真火” 强势照亮春节档荧幕。截至3月6日,上映仅37天的《哪咤2》累计票房突破146亿元大关,持续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纪录。

电影的大卖不仅成绩耀眼,还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光线传媒股价因此大幅上涨。截至 3 月 7 日收盘,光线传媒股价报 23.18 元 / 股。不仅如此,光线传媒还计划斥资 12.2 亿元在北京购置大楼作为未来的办公场所使用 。

而这场神话IP的商业价值裂变,正从影院向更广阔的生活场景延伸。

当观众还在为"藕饼"CP命运揪心时,哪咤的IP触角已悄然完成全品类扩张——从精致手办、神秘盲盒,到特色主题食品、咖啡茶饮、文具用品等,几乎无所不包,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图片来源:各品牌官方发布

如今消费者的娱乐需求日益多元化,早已不满足于单纯坐在影院观看影片的单向体验。而是通过购买、收藏、二次创作,将自己编织进这个东方神话宇宙的叙事网络。与此同时,“谷子经济”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以表达其对IP的热爱和追捧。

IP联名让跨圈合作成了“香饽饽”

哪咤 IP 授权商品的热销程度已经多年未见:在短短10秒内,限量版乾坤圈手办预售即被抢购一空;跨界合作的联名薯片桶在各大商超掀起抢购狂潮;而角色集换卡牌在黑市上的价格竟飙升至原价的30倍。随着“谷子经济”与国民级IP的紧密融合,中国动漫产业已经“重塑肉身”,其商业潜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

数据显示,哪咤 IP 授权商品在第一季度的销售额预计突破 80 亿元,这标志着国产 IP 开发正式步入 “内容-情感-消费” 三位一体的黄金时代。

《哪咤2》的IP合作更是遍地开花,不少未雨绸缪、押中哪咤 IP 的品牌,正在获得红利。

据不完全统计,该片的IP授权方已经与超过25个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覆盖了手办、潮玩、卡游、母婴、食品饮料、咖啡茶饮、汽车等多个消费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衍生品矩阵。

图表来源:钛媒体APP梳理并制图

在衍生品开发方面,《哪咤2》片方与泡泡玛特、万代南梦宫、卡游、FunCrazy、52TOYS等圈内知名品牌紧密合作,推出了包括潮玩、手办、卡牌等在内的十大类衍生品,满足了不同消费层级的需求。

其中,手办类产品以其精美的设计和独特的收藏价值,销售额占比超过了40%。例如,泡泡玛特推出的哪咤2系列盲盒在首发当日就实现了2000万元的销售额,创下了国产IP盲盒的销售纪录;而潮玩品牌52TOYS推出的哪咤2机甲系列更是预售阶段就售罄,单品销售额高达1500万元。新锐品牌“Fun Crazy 塑料主义”在淘宝店铺的毛绒挂件盲盒也被抢空,亚克力色纸也已爆卖3万套。

此外,《哪咤2》还与圣牧有机、蒙牛、好想来等食品品牌,以及酷迪、霸王茶姬等饮品品牌,长城汽车等汽车品牌,荣耀等3C品牌,QQ音乐、淘宝、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兔头妈妈等母婴品牌进行了广泛的联名合作。这些联名产品通过高频次的曝光和宣传,不仅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实现了快速破圈的效果。

以蒙牛为例,自电影上映以来,其与《哪咤2》联名的三款牛奶产品销售额已突破500万元大关。特别是蒙牛哪咤IP系列纯牛奶,凭借其别出心裁的包装设计与优质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而母婴品牌兔头妈妈与《哪咤2》合作的“奥拉氟防蛀儿童牙膏”,在上市短短7天内,成交额便实现了环比383%的显著增长。

与此同时,品牌商也在铆足了劲抓住这股流量,纷纷涌向授权方求合作、谈授权。目前,新晋顶流IP《哪咤2》的授权费用也是一路水涨船高。有从业者表示,《哪咤2》相关IP授权费已从400-500万元上涨至900万元,现在票房已突破百亿元大关,未来有望涨至千万。

而《哪咤2》的IP衍生品和跨界联名合作的成功,也折射出了消费者对这一IP情感上的认同,他们才会愿意花钱购买衍生品来满足自己的情绪需求。

消费热情高涨将催生更多 “哪咤” 式中国 IP

《哪咤2》的热度已经延续数月,因此对其IP衍生品的考验也刚刚开始。一个影视IP的生命力能否摆脱对影片放映周期的依赖?衍生品的销售热度能否持续,是一个检验标准。

一路高涨的销售数据无疑验证了哪咤IP的巨大商业价值,也为其他传统文化IP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如今,消费者对于IP衍生品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实物形态,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情感寄托以及文化内涵。哪咤IP的衍生品精准捕捉到了这一需求变化,凭借精美的设计、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成功赢得了大量消费者的青睐与喜爱。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无疑为国产IP衍生品市场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可能。

伴随市场需求的持续攀升,产业供应链也在不断进化升级。对比2019年的《哪咤1》与2025年的续作,其衍生品开发与销售情况的显著变化便是对这一趋势的生动诠释。

然而,相较于美国、日本等IP衍生品市场的成熟状态,我国的IP衍生品市场尚处于萌芽期。以迪士尼为例,其凭借“公主系列”、“漫威宇宙”等多个顶级IP,成功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其周边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

据2024年Wikipedia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最盈利的50个IP中,迪士尼的《赛车总动员》系列创造了215亿美元的营收,其中商品销售占比高达89%,达到191.1亿美元,而电影票房仅为32.73亿美元;《冰雪奇缘》系列则创造了139亿美元的营收,商品销售占比76%,即105.9亿美元,电影票房为26.9亿美元。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海外电影的营收结构中,IP衍生品收入占据了显著份额,并且覆盖了漫画、电影、游戏、音乐、服饰、食品等多个领域。

相比之下,我国拥有知名IP的企业数量有限,在面对海外强势IP的竞争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在商业变现方面,国内品牌方面临着高额授权费用的困境,因此在开发IP衍生品时往往有所顾虑,更倾向于选择开发周期短、风险低的周边产品,以迅速回收资金。这种做法虽然能够暂时缓解资金压力,但不利于国产电影IP衍生品市场的长远发展,使得国产电影IP衍生品的变现之路充满了挑战。

然而,国产IP衍生品市场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根据国际授权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授权商品和服务的零售额达到了137.7亿美元,同比增长9.6%,首次超越了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授权市场。这充分展示了我国衍生品市场的消费潜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潮玩与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24)》也指出,中国潮玩产业占全球潮玩市场总价值的约20%,并且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3%左右,预计到2026年,中国潮玩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别。艾媒咨询对于我国基于动画、游戏等IP的衍生品市场的分析报告则预测,该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增长。

空间虽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品牌与 IP 之间的联动早已脱了传统的简单 “贴标” 模式,逐步走向通过深度内容融合来实现价值观层面的同频共振。从市场反馈的大量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IP 衍生品对品牌经营业绩的提升作用十分显著。

在这一过程中,品牌与 IP 的适配性以及产品上线时机的选择,堪称影响成败的两大关键因素。产品若过早推向市场,往往会因缺乏足够的热度与曝光度,难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反之,若上线过晚,市场热度已过,产品极易陷入 “后继乏力” 的尴尬境地。

以爆款 IP 哪咤为例,为打破当下国产 IP 衍生品市场所面临的发展桎梏,品牌与哪咤携手合作,全力实现深度 “价值共创” 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要深度挖掘哪咤 IP 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元素,以此为纽带,与消费者建立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要持续在产品内容上进行创新,促使哪咤 IP 形象在不同品类的产品中得以多元呈现。

与此同时,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必须协同发力,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销售推广,全方位构建起一个稳固且充满生机活力的 IP 生态链。只有如此,才能将哪咤这类爆款 IP 的短期热度,成功转化为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最终实现品牌与 IP 方的互利共赢。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消费者也会看到独属于中国的“东方文化” IP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可以化身为主题公园,以沉浸式体验传递独特魅力;又能化作小巧精致的钥匙扣、冰箱贴,悄然走进人们的日常,于细微处彰显文化内涵。届时,中国本土IP将与全球众多知名IP一道,在全球的舞台上同场竞技,共同演绎一场场精彩的IP盛宴。(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 | 赵晨含,编辑 | 房煜)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