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10 日,麦当劳中国启动年度 “派 DAY” 活动,同步推出对话式 AI 互动 “P.AI”,用户通过官方 App 参与问答可瓜分超 9 万元现金。同一天,肯德基宣布车速取 2.0 服务已覆盖全国近 5000 家门店,通过高德地图实现导航 - 点餐 - 取餐全链路打通。两大洋快餐巨头的技术角力,折射出中国市场单店增长乏力、扩张成本高企的行业困局。
时间线:技术落地的三年竞速
2023 年,肯德基率先在深圳试点 “车速取 1.0”,改造 127 家门店车道。2024 年,麦当劳美国测试 AI 语音点餐。2025年1月,肯德基升级车速取 2.0,接入高德地图 ETA 接口;3 月,麦当劳借 “派 DAY” 推出 “P.AI”,单日带动 App 下载量激增。
技术投入堪称大手笔。肯德基合作方高管透露,车速取 2.0 开发耗时 11 个月,需打通导航定位、订单系统、后厨备餐数据。麦当劳全球 CIO 布赖恩・赖斯表示,2025 年将推广设备端侧计算平台,覆盖 4.3 万家门店。
肯德基的 “车速取 2.0” 已形成数据闭环:用户通过高德地图规划路线时,系统自动推荐途经门店,实时计算到达时间并通知备餐。2024 年四季度,肯德基中国同店交易量增长 3%,但客单价下降 4%,技术被视为提升单客价值的关键。
麦当劳的 “P.AI” 则瞄准用户粘性。活动期间,用户可通过 AI 对话获取派券,官方未披露具体转化数据,但强调 “深化 App 生态”(麦当劳公告)。后厨端,麦当劳的 AI 视觉系统已在美国试点,通过摄像头检查汉堡配料。
原因:增长失速下的必然选择
2024 年,肯德基中国同店销售下滑 2%,麦当劳中国国际特许市场同店销售额全年微降 0.3%。扩张红利消退成为主因:肯德基门店从 2017 年 6000 家增至 2024 年 11648 家,麦当劳从 2500 家增至超 7600 家,核心商圈铺位租金较 2019 年上涨 40%。
成本压力倒逼技术革新。肯德基中国员工成本占比 21.3%,麦当劳全球设备维护费超12亿美元。AI 成为降本关键,肯德基 AI 排班系统在华北试点,人力成本降低 12%;麦当劳设备预测系统也减少了故障率。
影响:行业格局的技术重构
技术应用正在分化消费场景。供应链同步变革,麦当劳中国要求鸡肉供应商实现 48 小时直达,肯德基推动加盟商采购智能备餐设备。但技术普惠性存疑。百胜中国计划 2025 年新增 1600-1800 家门店,其中 40%-50% 为加盟店,中小加盟商需自行承担设备改造费用。Gartner 分析指出,麦当劳全球推广 AI 可能引发加盟体系抵制,部署成本成为主要障碍。
争议与现实:技术的边界在哪里?
行业质疑集中在投入产出比。2024 年中国快餐市场增速降至 5.8%,消费者调研显示,68% 的受访者更关注 “出餐速度” 和 “价格”,而非技术功能。部分加盟商坦言,车速取设备投入 30 万左右,回本至少 2 年”。
数据安全亦成隐忧。麦当劳 “P.AI” 收集用户对话数据,虽宣称 “仅用于个性化推荐”,但消费者隐私保护机制尚未公开。肯德基的导航数据联动,也引发 “是否过度采集位置信息” 的讨论。
结语:技术竞赛的冷思考
当麦当劳的 AI 对话登上热搜,肯德基的车速取广告铺满高速,这场竞赛本质是巨头对增长焦虑的应激反应。2024 年,中国快餐门店超 800 万家,洋品牌市占率不足 5%。技术是提升效率的破局之道吗。
(注:本文系AI工具辅助创作完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AI观察员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