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洛诉B站 不是为了诉B站

财中社
11 Mar

  近日,广州库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库洛科技”)诉上海宽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09626,B站运营主体,以下简称“B站”)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在广州互联网法院开庭。

  有内部人士受访称,此次诉讼主要源于B站平台上存在大量新版本更新前的游戏内容泄露,库洛科技法务部门因此启动法律程序。

  据悉,涉事内容多为游戏《鸣潮》内测期间保密内容,包括开发中的剧情动画、角色设计及未实装场景资源等。这类泄密账号通常通过技术手段或内部渠道获取到游戏未公开内容,因此也被玩家戏称为“内鬼”。

  “醉翁之意不在平台”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诉讼的核心诉求并非追责平台,而是希望通过司法程序获取B站用户数据,进而锁定具体泄密账号并实施追责。

  此前,2022年上海米哈游天命科技有限公司(米哈游运营主体,以下简称“米哈游”)曾以“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由起诉B站,最终以米哈游撤诉结案,业内普遍认为其通过该程序成功获取了目标用户信息。

  不止于此,米哈游对泄密者的“追杀”堪称严厉。

  2月14日,米哈游官微发布消息称,针对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游戏未公开内容、传播扩散涉密内容等“游戏泄密”行为,米哈游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多举措打击。米哈游对恶意传播泄密内容的200余名泄密者进行严肃追责,并获得侵权人公开道歉,单个侵权人判赔最高金额达55万元。

  企查查App信息显示,米哈游2021年至2023年间,一共发生了16起因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而起诉他人或公司的案件。

  抽卡游戏更痛恨泄密

  泄密究竟会为游戏公司带来多大影响?泄密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按照库洛科技的说法,其在2024年9月发布的《关于打击泄密行为的声明》提到,“片面、碎片化的游戏内容,不仅破坏了玩家在正式游玩《鸣潮》时应当享受的完整体验,还对项目组后续内容的创作安排造成了严重影响。这种行为不仅打乱了创作节奏,也挫伤了项目组成员的创作热情”。

  实际上,泄密行为真正影响的还是游戏流水。而对于不同的游戏形式——买断制和抽卡游戏,泄密行为产生的影响也大为不同。

  买断制的游戏公司对“内鬼”的防范相对容易一些,主要集中在开发阶段的保密和对内部人员的管理上。一旦游戏发售,除了后续的 DLC (可下载扩展内容)等内容,基本不存在持续的大量内容泄露风险。而且买断制游戏的玩家对游戏公司的信任建立在游戏本身的品质上,“内鬼”事件如果处理得当,对公司的长期影响相对有限。

  但对抽卡游戏来说,付费模式是持续性的,玩家主要的付费点在于抽取角色、道具等。“内鬼”如果泄露即将推出的角色信息、卡池顺序等,对于玩家来说,决定了他们是否要为某个角色“氪金”。

  并且,由于需要持续更新内容,开发周期长且不断有新内容推出,“内鬼”防范的难度和成本都很高。抽卡游戏的运营依赖玩家的长期信任和投入,“内鬼”频繁泄露信息可能会让玩家对游戏公司的管理能力产生质疑,影响公司的口碑和形象,进而对游戏的长期运营造成较大威胁。

  一位第三方游戏社区论坛负责人告诉《财中社》:“如果用户提前知道了下一个卡池的UP(概率提升),那么部分规划型玩家就不会充值。‘偷跑’(游戏未发布前)最大的作用其实是规划卡池,对官方来说,直接影响就是用户充不充钱。”

  除了对流水的影响外,该业内人士还称:“从做私域和产品的角度考虑,新的内容官方还没曝出,外面就已经在传,这会影响官方爆料的流量,失去版本更新最大的一波引流机会,对衍生产品、活动推广等,都会有影响。”这也是二次元游戏厂商不惜采取法律手段来阻止游戏泄密的根本原因。

  对二次元游戏来说,和那些靠社交互动、独特玩法留住玩家的游戏不一样,它主要靠 “情感” 来吸引人。玩家是因为喜欢游戏里的角色,才愿意花钱。玩家看到“偷跑”剧情后,心里的期待变得很高,可等游戏里真正推出这段剧情,才发现根本不是之前看到的那样。这样一来,玩家就会感觉被欺骗了,自然就会从喜欢变成反感。

  而如米哈游、库洛科技等国内游戏公司,主攻二次元游戏,包括米哈游的《原神》、《崩坏3》等营收“担当”,也因此需要对泄密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所以,不同的游戏厂商对于游戏泄密也有着不一样的容忍程度。

  在国外,与大多数其他游戏公司相比,任天堂在泄密问题上采取了极其激进的措施。任天堂长期以来一直在积极追查泄密者、游戏模组制作者甚至 YouTube 用户,他们迅速采取诉讼、DMCA(千禧年数字版权法) 删除和法律威胁措施。而索尼微软、EA、育碧等也打击泄密,但他们通常专注于删除泄密内容并惩戒员工,而不是像任天堂那样直接起诉个人。

  “内鬼”从牟利转为博关注

  游戏厂商严厉打击的另一面,也是为了防止泄密行为蔚然成风。如今在海外,“内鬼”已形成专业化、团队化的生财模式。

  “内鬼”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有负责获取测试资格、打点关系的,有负责拆包未公开内容的,还有负责在台前宣传、吸引关注的,比如《原神》曾经最知名的四大“内鬼”:lumie、dimbreath、intel、nepnep,就是在discord的一个私人频道,互通数据有无交流技术。

  “内鬼”先在 X、脸书、github 等平台创建小号发布爆料内容,避免引起官方注意。然后,负责 “社群造势” 的“内鬼”会到其他玩家聚集的平台搬运爆料,以此扩大影响力。

  当积累了一定知名度和关注度后,“内鬼”会建立付费群,群费几十到一百美元不等且需每月续费。群内提供一手解包内容,但为保证安全,群规模较小,所以付费群并非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职业“内鬼”还会制作“内鬼”网站盈利。以《原神》北美“内鬼”网站为例,站长仅靠广告激励每月就能有五位数美元收入,还不算其他平台的流量收入。海外因个人信息保护等因素,追查“内鬼”难度大,所以海外“内鬼”更为猖獗,其中俄罗斯“内鬼”占比不小,部分俄罗斯年轻黑客因就业困难,参与“内鬼”活动 “打黑工” 赚钱。

  国内“内鬼”虽赚钱不如海外同行,但也有盈利途径。像 《原神》玩家“里番鉴赏家” 靠泄露的角色资料做分析、建议并批评米哈游,在不同平台获取打赏和礼物收入。2021年、2022 年时,贴吧、B站、微博的“内鬼”都数量不少,他们还能通过平台的创作者激励计划月入数千元。

  不过,2022 年下半年开始,厂商加大打击力度后,“内鬼”行为变得低调,与其说是为赚钱,部分坚持爆料的“内鬼”更多是享受被人关注的感觉。

(文章来源:财中社)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