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源Sight 王言
“一泡尿”引发的舆情,让原本也属于受害者的海底捞进退两难。
3月12日,海底捞发布关于上海外滩店事件的说明,其表示,针对2月24日00:00至3月8日24:00期间在海底捞上海外滩店堂食消费的4109单顾客,将全额退还当日餐费,并额外提供订单付款10倍金额的现金补偿。
来源:海底捞官方微博
此外,海底捞还称,对于涉案的两名男子,已在3月10日向上海黄浦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申请,坚决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
这次声明,距离海底捞首次对上述事件做出回应已经过去4天,离事情发生更是过去超过半个月时间。而就是在这段时间,舆论已经不受海底捞掌控,朝着意料之外的方向发展。
而此次针对消费者做出的现金补偿,无疑相当于海底捞付出了一笔巨额公关费。据现代快报报道,按照每单餐费平均300元计算,此次补偿的金额超过1000万元。
顺风局打成逆风局
根据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3月8日的通报,今年2月24日凌晨,外省市来沪人员唐某(男、17岁)、吴某(男、17岁)等人进入海底捞上海外滩店(黄浦区南京东路123号外滩・中央5楼)的包间内用餐。
用餐过程中,唐某、吴某两人醉酒后行为失控,先后站上餐台,朝着火锅内小便。同时,吴某还将这一荒唐行为拍摄成视频,并发布在网上,随着视频的传播,该事件迅速发酵,引发了广泛关注。
涉事视频截图
14天后的3月6日,海底捞向公安报案。3月8日,警方完成调查后,依法对二人行政拘留,并发布了通报。
在警方发布通报后,海底捞官方一共做了四次回应,但事情却被越描越黑,甚至受到部分消费者的抵制。
3月8日,在微博评论区做出第二次回应时,海底捞表示,“针对恶意传播者,我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鉴于涉事者为未成年人,我们呼吁避免对其个人及家庭进行不当传播或攻击,给他们一个接受教训与成长的机会。”
选择在“错误的场景”保护未成年人,海底捞的这次回应被不少消费者诟病为“圣母式”公关,完全与当时的舆论风向相悖,“明明当天就餐的消费者才是遭受最大损失的一方,但海底捞偏偏选择先‘原谅’作恶的人”。
有观点称,在当前的舆情环境下,海底捞在了解了公众情绪的方向后,只能顺势而为,而不应该自视清高、自说自话。
情绪聚集之下,和当天用餐的消费者一样同属受害者的海底捞,原本可以通过舆论树立其“维护消费者利益”“勇于承担责任”的价值观,却硬生生被自己打成了逆风局。
有公关界人士对源Sight分析称,这次海底捞出现舆情危机的原因,在于没能迅速找到事发门店和事发时间,及时了解事件源头,其次是要弄清楚利益相关方,还要根据涉事者的重要性排序做出补偿,在确定事件性质后,再决定针对这次舆情选择沉默或是积极回应。
总体看,海底捞针对此次事件的公关风格,呈现出一种“既要又要”的态度,在安抚舆情的同时,又想体现自身作为大品牌的格局,但其实最终忽略了遭受损失的消费者的感受。
尽管海底捞已经采取了更换锅具餐具、清洁消毒门店、起诉涉事人员、补偿消费者等一系列措施,其品牌信任度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谨慎保持增长
维护品牌声誉,与当前海底捞的业务息息相关。
过去几年,海底捞经历了至暗时刻。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海底捞提升扩张速度,门店从上半年新增167家猛增至下半年的新增363家。
这都源于海底捞“抄底”的规划——受疫情影响,餐饮品牌闭店率增加,各类商圈空置率提升,海底捞可以自身优势,与物业方签订优惠协议,通过租金减免、几年内不递增租金等方式节省未来的运营成本。
但海底捞明显误判了形势,疫情并没有迅速结束,其逆势扩张的计划宣告失败。同年11月,海底捞推出“啄木鸟计划”,结合经营情况,关闭300家左右业绩不佳的门店。
2021年,海底捞巨亏41.6亿元。2022年,海底捞又启动“硬骨头计划”,全年新开餐厅24家,恢复营业48家,同时关闭了50家经营欠佳的店。当年,海底捞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3.73亿元。
海底捞线下门店
疫情结束后,海底捞开始恢复元气。2024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收214.91亿元,同比增长13.8%;核心经营利润27.99亿元,同比增长13.0%。
海底捞整体经营情况已有较大的好转,但其实还未达到最好的状态。
以翻台率这一最能体现餐饮行业经营效率的指标为例。2024年上半年,海底捞在大中华区共经营1343家餐厅的翻台率恢复至4.2次/天,但与2019年的4.8次/天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另一方面,在消费需求仍处在恢复期,餐饮业纷纷降价求生的情况下,海底捞的盈利能力也在遭受挑战。
2024年上半年,海底捞净利润为20.33亿元,同比下滑10%。与此同时,客单价从2023年同期的102.9元/人下降至97.4元/人。
此外,海底捞业绩的回暖,更多是在存量市场中实现降本增效的结果,比如其一直在谨慎拓店,同时减少部分小料、零食的供应等溢价服务等。此外,有媒体报道,目前部分海底捞的营业时间已经达到22小时,即从(当日)9点营业至次日7点。
紧衣缩食之下,海底捞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而合理处置舆情,维护好多年来品牌声誉,也是它们实现突围的底牌。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