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主要投行继续预期美联储降息步伐放缓

路透中文
14 Mar
背景资料:主要投行继续预期美联储降息步伐放缓

路透3月13日 - 在数据显示美国2月消费者物价增幅低于预期后,巴克莱调整立场,最新预测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FED)今年将有两次降息25个基点,而其他华尔街主要投行则维持原有预测,认为美联储将在2025年放慢降息步伐。

周三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UK)$环比上涨0.2%,而接受路透调查的经济学家原预测上涨0.3%。

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汇编的数据,目前交易员预计今年将有近三次降息,每次25个基点。

美联储在1月政策会议上将指标隔夜利率维持在4.25-4.50%的区间,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表示,在通胀和就业数据变得合适之前,不会急于再次降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定于 3 月 18 日和 19 日再次召开会议。

以下是 CPI 数据公布后的投行预测:

投行

2025年3月会议

2025年总降息幅度

2025年降息次数

联邦基金利率

巴克莱

不降息

50 个基点

2次(6月和9月)

3.75-4.00%(至 12 月)

花旗

不降息

125 个基点

5次(5 月开始)

3.00-3.25%(2025 年底)

高盛

不降息

50 个基点

2次(6 月和 12 月)

3.75-4.00%(至 12 月)

德意志银行

不降息

不降息

0

4.25-4.50%(2025 年底)

摩根大通

不降息

50 个基点

2次(6 月和 9 月)

3.75-4.00%(至 2025 年 9 月)

麦格理

不降息

不降息

0

4.25-4.50%(2025 年底)

摩根士丹利

不降息

25 个基点

1次 (6 月)

4.00-4.25%(2025 年)

以下是投行在周三 CPI 数据公布前的预测:

降息预期(单位:基点)

投行

2025年3月会议

2025年总降息幅度

2025年降息次数

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

不降息

不降息

0

4.25-4.50%(12 月底)

巴克莱

不降息

25 个基点

1次(6 月)

4.00-4.25%(2025 年底)

高盛

不降息

50 个基点

2次(6 月和 12 月)

3.75-4.00%(至 12 月)

摩根大通

不降息

50 个基点

2次(6 月和 9 月)

3.75-4.00%(至 2025 年 9 月)

摩根士丹利

不降息

25 个基点

1次(6 月)

4.00-4.25%(2025 年)

德意志银行

不降息

不降息

0

4.25-4.50% (2025 年底)

荷兰国际集团

不降息

50 个基点

2次(2025下半年)

3.75-4.00%(2025 年底)

花旗

不降息

125 个基点

5次(5月开始)

3.00-3.25%(2025 年底)

麦格理

不降息

不降息

0

4.25-4.50% (2025 年底)

贝伦贝格

不降息

不降息

0

4.25-4.50%(2025 年底)

富国银行

不降息

50 个基点

2次(9 月和 12 月)

3.75-4.00%(2025 年底)

野村

不降息

不降息

0

-

汇丰

不降息

75 个基点

3次(6 月开始)

3.50-3.75%(2025 年底)

(编审 蔡美珍)

((anita.tsai@thomsonreuters.com))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