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字计划 Hayward
余承东预言成真。
这就意味着4月之后新生产的华为电脑(主要是笔记本产品)将不再出厂搭载正版Windows系统
市场传出消息,3月微软Windows对华为的供货许可将到期,而根据知情人士向观察者网等网站爆料,美国商务部给微软的许可证到期之后没有延期,。
去年9月,余承东就预告过,由于制裁相关影响,目前的华为 PC 或将是最后一批搭载Windows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后续将会有鸿蒙系统(HarmonyOS)的 PC 产品。现在看来,华为Windows PC的“大限”,大概就是今年3月底。
| 余承东在央视节目中的发言
就目前来说,出厂不再预装Windows系统影响不大。微博博主“看山的叔叔”透露,华为接下来会推出2025 首款笔记本电脑 Matebook D16,除了系统其他的都和之前的D16一样。
这款新品出厂就自带了Linux 操作系统,用户可以自行后装正版的Windows系统自行激活,部分门店也有代安装系统的业务,装好之后用起来和出厂自带Windows系统的没有区别,价格还能便宜300块。
| 图源:微博
真正的战役4月打响。新系统长啥样目前还不得而知,在HarmonyOS 开发者官网的设计指南中,出现了疑似鸿蒙系统在PC端的设计样式。
| 最右疑似鸿蒙系统PC版的桌面界面
嗯…怎么说,这底部的应用 Dock 栏,和macOS还真有几分神似。
| macOS桌面界面
马上就到4月,鸿蒙系统PC版蓄势待发。有观点认为华为能在手机系统上推出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PC端也能“照瓢画葫芦”复制原生鸿蒙手机系统的成功;也有的网友认为鸿蒙系统PC版要做下一个macOS,再现苹果桌面系统的辉煌。
问题是在生态、适配等多个层面上,手机鸿蒙系统如今还不好说是遥遥领先,再复制到电脑上,就能与苹果肩并肩,恐怕并没有那么容易。
成为下一个macOS
这次的新闻还传递了另一个信息:华为后面的电脑产品除了换系统,还得换芯片。
按道理如果华为能继续使用英特尔或AMD的芯片,后面的产品还是可以依靠出厂装Linux系统的模式坚持下去,最低限度也可以搞“Linux+鸿蒙系统”并行的方式,没必要一刀切全部换鸿蒙系统。
也许华为打算借着操作系统换装的契机,一口气把芯片断供的卡脖子问题解决了。
根据观察者网报道,4月华为自研的商用AI笔记本将会用上鲲鹏CPU;而爆料博主@数码闲聊站 曝光了华为的一款全新处理器:麒麟X90,也称可能用到下一代的PC上。
随着近年来基于Arm架构的M系列芯片苹果Mac电脑爆火、基于高通Arm架构的骁龙X系列AI PC市场份额的不断增长,加上华为自身在Arm架构芯片设计领域的丰富经验,放弃过去X86架构的芯片和Windows系统,全面拥抱Arm架构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自研芯片、Arm架构、独立于Windows的操作系统、想要构建以手机为中心的智慧生态,甚至桌面的外观设计还有点相似…
macOS:市场中鸿蒙最像我。
只是成为下一个macOS,真有难度。
自1984年推出首个桌面操作系统以来,从Macintosh System Software到今天的macOS,苹果用41年的时间不断完善、优化,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封闭独特生态,是它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桌面操作系统的关键。
今天的macOS拥有高达200万款的高质量软件(包括了兼容的移动应用),拥有成熟的开发者工具链(Xcode、Swift)和海量专业软件(Final Cut Pro、Logic Pro),构筑了应用生态护城河。
作为苹果软件生态的一环,macOS可以和手机共用剪贴板、共享手机屏幕、无痕流转蓝牙设备(比如耳机)等,极大增强了苹果用户的粘性。
还有性能强大的M系列芯片助阵,macOS的软硬一体优化可谓是当前世界三大桌面操作系统的巅峰。在流畅性、美观度等层面,甚至Windows系统也不是对手。
相比之下,还未起步的鸿蒙系统PC版还有很大差距。根据华为披露的数据,华为预计为整个鸿蒙生态年投入60亿以进行生态建设、以推出10万个原生软件为目标,目前拥有鸿蒙开发者约700万人。要做下一个macOS,华为在各种方面的投入都得加把劲。
而华为PC业务营收仅占集团总收入的3.7%,整个鸿蒙生态中会有多少资源向PC版倾斜,还是未知数。
退一步讲,就算鸿蒙系统PC版真的能成为下一个macOS,还是要面临Windows系统的竞争压力。
截止2023年底,statcounter的数据显示,Windows各版本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2.72%,已经如此强大的macOS占有率只有16.38%。
Windows实在太强大了。它可以免费下载,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它没有上手门槛,运行起来还不挑硬件,下至200元的“洋垃圾”电脑,上至20000元的顶配电脑,都能无缝兼容。
还有许多奇奇怪怪但又只有Windows能用的小众软件、专业工程软件,让Windows建立起不可撼动的优势。
在Windows系统面前,再走macOS走过的老路,似乎不是一个好选择。
噩梦再现?
或者在畅想未来之前,当下鸿蒙系统PC版得先解决原生应用少、原生软件功能少、系统日常体检较差等问题。
手机上的原生鸿蒙就是最好例子。系统发布已经半年多了,但软件适配工作的进度仍不算快。从实际体验来看,很难让用户选择它日常使用。
官方宣称鸿蒙原生应用数量已超过2万款 ,但部分高频应用(如微信、支付宝、抖音等)在公测阶段存在功能不完善或适配延迟。有的软件需抢测试名额才能安装,还有部分应用经常遇到闪退、黑屏的问题。
或许对于华为来说,推出基于自研的Arm处理器 + 鸿蒙系统的电脑并不困难,最难的是构筑起完备的鸿蒙软件生态。
可以预见,推出鸿蒙系统PC版之后,所遇到的问题只会是比原生鸿蒙上的更严重。
全新的系统意味着有全新的API、全新的开发工具,即便是大公司,从零开始开发一款新软件并非易事。
软件的跨平台移植绝不是“复制粘贴”那么简单
《开发微信鸿蒙版,需要经历什么?》一文就细致展现了大厂在新平台开发一个旧软件遇到的困难险阻,。
而且桌面端软件的用途广泛,除了日用、娱乐的软件外,还有非常多专业的生产力软件,小众系统想要得到开发者的支持,非常困难。
影响最大的还是个人开发者,他们需要学习新的开发工具和API,代码也可能需要推倒重来,重新编写。
对此,华为为鸿蒙版软件的开发者准备了资金激励,并提供了更便利的开发工具,比如利用AI工具来实现需求分析、代码生成到测试的全链路自动化。
但更重要的是,开发者需要一个明确的动力和理由,可以是经济收益,也可以是自己的软件得到百万用户推崇,当然最好是名利双收。搞定了开发者,才是解决鸿蒙系统PC版软件生态问题的根本。
不用死磕原生应用,也能成功
当然,会不会有那么一个办法,?
取胜之匙
鸿蒙系统诞生于移动终端,作为一款分布式操作系统,多设备协同是底色。
和macOS一样,鸿蒙系统十分重视多端联动的软件生态。华为曾提出过“1+8+N”的全场景战略,可通过“超级终端”功能,一键与手机、平板、智慧屏、耳机等设备互联;文件、图片、视频可以在多个设备中无缝流转;手机上的软件也可以在电视上载入使用等。
作为鸿蒙生态的重要一环,如无意外鸿蒙系统PC版也会拥有这样的全场景互联能力,部分小众的软件需求,也许可以通过手机App流转的方式解燃眉之急。
这样做的好处是部分软件不需要进行跨系统的二次开发适配,可实现 “拿来即用”,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完善手机版鸿蒙的应用。就是上面提到的CAD、Adobe全家桶软件手机上也没有,仍需想办法解决。
不过未来鸿蒙系统PC的真正战场,或在政企为主的商用领域。
华为4月新机可能搭载麒麟X90芯片,通过了企业安全的II级认证。麒麟X90的“安全基因”尤为突出,在架构设计层面就深度融合了硬件级加密技术,在政务加密、金融风控等领域展现出超越国际竞品的防护能力。
| 图源:微博
在去年10月原生鸿蒙的发布会上,华为用来整整一页PPT介绍即将登陆的鸿蒙版原生政企应用。华为针对政企关注的数据安全问题早已有布局,或许鸿蒙系统PC版,正是这个策略的延伸。
| 图源:微博
政策层面,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在2024年3月发布通知,要求台式计算机和便携式计算机的批量采购必须将CPU和操作系统的安全可靠测评纳入需求。国产芯片品牌包括龙芯、飞腾、兆芯、华为鲲鹏等;操作系统涵盖统信UOS、麒麟、中科方德等。
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行政办公及电子政务系统需全面实现国产化替代,2027年底前完成央企信息化系统替代。
政策驱动下,部分政企机关已经陆续换装国产芯片的电脑,开始使用定制化的电脑系统。但偶尔也能听到有工作人员抱怨定制的安全系统有功能缺失、操作逻辑怪异、系统性能低下等问题。
系统不开放,也不存在生态应用缺乏的问题了
如果能将这些设备换成华为鸿蒙系统PC,华为靠着多年在操作系统领域研发、设计功力,应该可以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大幅提升设备的使用体验。后续可以针对鸿蒙系统PC版量身定做对应的政企软件,。
业内有分析,中国手机厂商造的笔记本产品卖不过全球三大厂(联想、戴尔、惠普),很大一个原因是在政企采购的商用市场吃了亏。
华为从安全层面着手发力商用市场,可能是一条远比消费市场明朗的康庄大道。
参考资料:
金角财经 《华为鸿蒙的路,很多人看错了》
定焦One 《华为小米,为什么卖不好笔记本电脑?》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