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优酷们的“服从性测试”,是时候该停下来了

蓝鲸财经
17 Mar

文 | 螳螂观察 静婕

不知从何时开始,投屏看电视的门槛正变得越来越高。

结束了一天的劳累,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只想窝在沙发里,通过电视投屏,享受一场超清大屏沉浸式的视觉盛宴。

然而,现实却给了你当头一棒。爱奇艺黄金VIP会员投屏清晰度限制在480P,如果想获得更高的清晰度,就得通过充值升级,购买更高级别的会员。

你想着大不了我就换个平台,可打开优酷一看,这家平台更离谱,居然对移动设备的投屏功能进行了限制,也就是说,普通优酷会员连投屏的资格都没有,想要在电视端观看视频,还需要升级成价格更高的SVIP。

(图源:优酷)

事实上,除了增收“投屏税”外,这两年,长视频平台一直在不断试探付费用户的底线,比如会员价格频繁上涨、限制登录设备数量、推出各种 “超前点播”“专属广告” 等额外收费项目。

一场由长视频平台发起的,针对付费用户的“服从性测试”,似乎已悄然展开,

用户增长触顶,盈利焦虑加重

对于长视频平台的这些“骚操作”,消费者们也是怨声载道。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指责长视频平台的行为无异于“割韭菜”“吃相难看”,还有部分“硬核”用户选择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023年2月,七年爱奇艺“老粉”朱元因投屏限制将爱奇艺告上法庭。他认为爱奇艺将黄金VIP的投屏清晰度限制在480P,这一变更侵犯了他的会员权益,并且爱奇艺单方变更合同条款的行为已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面对不断发酵的评论,爱奇艺最终为付费用户释放了一些原本应得的权益。

但爱奇艺的让步,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因为这些权益都被附上了“枷锁”:要恢复720P和1080P清晰度的投屏服务,用户需要2023年2月20日号当日及之前订购黄金VIP,并且后续不断订,而在2023年2月20日之后开通单月卡/季卡/年卡的黄金VIP会员仍不能享有上述投屏服务。

很显然,这是长视频平台在灰测用户的接受程度,可以预见到,消费者如果不能坚定维护自己的合理权益,那么,迟早有一天,配音、字幕甚至连bgm或许都要开始收费了。

宁可得罪付费用户,长视频平台也要切割会员整份权益的背后,一方面是因为内容成本高企,广告收入失速。

一部热门韩剧的版权价格可能高达数百万美元,一些好莱坞大片的版权费用更是天文数字,国内热门剧集,尤其是一些拥有知名IP、流量明星的剧集,版权方往往也会抬高价格。

至于自制剧,平台需要在剧本创作、演员阵容、拍摄制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画面效果和精良的制作水准,一部制作精良的古装自制剧,总成本可能高达数亿元。

祸不单行的是,品牌方也正在缩减长视频平台投放预算,就连广告收入一直占大头的芒果超媒,2024上半年其广告业务实现营收17.21亿元,同比下滑了3.9%。

盈利压力剧增,许多平台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比如爱奇艺,在过去多年间,其净利润持续为负,仅2020 — 2022年,累计亏损就超过了200亿元。因此,为了缓解成本压力,很多平台不得不疯狂“整活”。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长视频市场已逐渐趋于饱和,会员增长逐渐陷入停滞。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4年底,国内长视频平台的用户规模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头部平台的用户数都已破亿。在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后,爱奇艺甚至宣布此后将不再公布会员数和ARM值。

市场上的潜在用户数量不断减少,平台获取新用户的难度日益增大,想要赚钱、增长,平台只能从存量里挖掘增量,拿老用户开刀。

值得注意的是,竞争对手的增加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除了传统的长视频平台之间的激烈竞争,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之间在内容版权、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全方位竞争外,一些新兴的流媒体平台也在不断涌现,比如主打纪录片的平台、专注于二次元内容的平台,它们以独特的内容定位或创新的服务模式,试图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另外,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以其碎片化、即时性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的注意力,而微短剧的流行,凭借其剧情紧凑、更新速度快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长视频的用户群体。

面对会员增长停滞与内容成本高企的双重绞杀,也难怪长视频平台们都急了。

拓宽内容护城河,谁能复制Netflix的成功?

长视频平台们该如何在“收入增加”和“用户体验良好”中找到平衡,Netflix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内容为王。

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Netflix四季度净新增了创纪录的1891万用户,同比增长44%,是918万预期的两倍多,并使其全球用户超过3亿。

能交出这样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根本原因是Netflix将优质内容视为构筑竞争壁垒的核心要素。

多年来,Netflix在原创内容制作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不断拓展创作边界,致力于打造独特且高品质的视听内容,2013年,《纸牌屋》以1亿美元成本横空出世,单集观看量超3000万次,直接拉动订阅用户增长10%。

此外,Netflix还注重内容的文化多样性,积极引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作品,让用户能够领略到世界各地的文化魅力。

从日本的动漫、韩国的韩剧,到法国的文艺片、印度的宝莱坞电影,Netflix的内容库宛如一个全球文化的大熔炉,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极大地拓展了用户群体,增强了平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内容有品质、有新意,是长视频这门生意的基石”,这一解题思路,对国内长视频平台同样适用。

以芒果超媒为例,在恋综《再见爱人4》热播期间,有不少用户追更“上头”,为了看到加更的完整内容开通了SVIP,甚至还会购买额外的3元加速包提前观看下周的“抢鲜版”;古装电视剧《国色芳华》定档播出前,就已经确定了40个品牌合作商,刷新了芒果TV的站内招商纪录……

然而,即便是答案已经明示,很多平台却连照抄都不会。

爱奇艺去年除了迷你剧《我的阿勒泰》获得一定关注外,现实题材的《南来北往》和正剧《追风者》等剧集反响平平。开播前备受期待的《狐妖小红娘·月红篇》,也因为杨幂的“面瘫”式演技遭到了群嘲。

除了爆款剧集匮乏,很多平台还陷入了内容同质化的困局。

以近年来大热的悬疑类型为例,据豆瓣上的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就有超过50部悬疑网剧上线。这种扎堆现象不仅稀释了单个作品的吸引力,还导致整个类型在短期内失去了新鲜感。

不仅如此,当爆款剧出现后,很多平台并不是想着尽快做出下一个爆款,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榨出当下爆款剧的最大价值上。

比如爱奇艺备受诟病的投屏问题,就上线于《狂飙》大结局前后,又比如最近的几部热剧,都不约而同地祭出了大结局“点映礼”“收官礼”,其中,《庆余年2》的收官礼价格为15元,《玫瑰的故事》为18元,而《墨雨云间》收官礼价格则达到24元。

到今天,虽然还有很多长视频平台依然宣称“让好的内容卖到钱,才能让内容市场有良性的循环”,但这些平台却没有去提升内容质量,反而选择在会员权益上做文章,通过设置各种付费门槛,试图从现有用户身上挖掘更多价值。“内容为王”已经变成了平台对于用户的一种“消费洗脑”

总而言之,无论是投屏权的限制,还是会员权益的缩水,都是在会员增长停滞与内容成本高企的困境下,采取的短视之举。

毕竟,用户不会为残缺的体验买单,广告主不会为流失的流量付费,资本市场更不会为短视的“服从性测试”喝彩。

长视频平台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回归内容本质,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否则,只会在用户流失与口碑崩塌的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