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狂揽7亿,名创优品要抢泡泡玛特生意?

蓝鲸财经
17 Mar

文|Tech星球 林京

这届年轻人逛商场爱去的B1、B2层,正在被潮玩店包围,并且,它们还想扎堆上市。

近日,媒体披露名创优品正考虑将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拆分,并在香港上市,预计融资规模约为3亿美元。

400余家门店的泡泡玛特重回千亿市值之后,如今最新市值已经达1500亿港元,对比之下,7400余家门店规模的名创优品市值不过才500亿港元,也难怪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盯上潮玩业务,对TOP TOY一直给予厚望。

这并非首个传出上市的潮玩企业。今年年初,52TOYS也传出上市计划,52TOYS联合创始人、总裁黄今曾对媒体回应称,“还没有最后敲定,只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中”。

潮玩是一个典型的满足年轻人情绪价值的生意,单个盲盒平均客单价在68元,选择端盒则至少花费600多元,年轻人还能再捧出N个潮玩上市企业吗?

投入上百万,在商圈B1层“贴身肉搏”

过去一年,以TOP TOY为代表的潮玩企业迅速扩张。

名创优品披露数据显示,TOP TOY已有238家门店。从2024年上半年开始,TOP TOY开店提速,前三季度净增加86家门店,超过2023年全年开店数。

TOP TOY成立于2020年,正值泡泡玛特上市,潮玩赛道如火如荼。若仅从开店数量来对比,成立10年的泡泡玛特,如今门店规模也不过400余家。

TOP TOY的加盟商张悦向Tech星球介绍,TOP TOY与名创优品扩张模式相同,加盟商主要负责拿出资金投资一家门店,前期投入在130万元左右,后续门店经营、货盘都有总部负责。加盟商通过不同产品获得不同比例的分成,常规产品按照销量的40%、拼装手办25%、各品类限量款25%、超级限量品及品类15%。

之所以很多店扎堆开在B1层,一是控制房租成本,二是很多商场也将B1层打造成“谷子街”。

浙商证券相关研报显示,国内已有超20个一二线城市的60多个核心商圈,都在打造二次元消费城市地标。

“潮玩店不怕挤在一块有竞争,就怕客流量少”,张悦感叹道。

这是因为,同在B1层,潮玩和谷子的门店经营方法不同,张悦说,谷子店面积较小,个体投资者较多,且主要消费群体是谷子圈的资深玩家。而潮玩门店规模动辄100~200平米,都已经形成品牌,门店投入更重,需要获取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用户。通常,最好的选址是商场B1层的地铁口,因为这是客流量最大的位置,入店转化率会更高。

一位潮玩品牌的员工向Tech星球透露,潮玩店有很多纯闲逛的消费者,一些经营较好的门店的入店转化率通常在19%左右,即100个人进店,会有19个人消费,而差一些的入店转化率在7%左右。相应的,门店营业额也是千差万别,商圈经营较好的潮玩店铺通常月销百万元,差一些的就只有几十万元,连房租都无法覆盖。

据上述员工透露,商场B1层的租金模式有两种,一是租金较为便宜,商场会抽取5%左右的利润分成,二是租金高于其他商圈,商场在门店月营业额达到租金十倍时,才会开始进行抽成。

同样在扩张的52TOYS则主要在海外疯狂开店,过去一年仅在泰国就开了十余家门店。在国内,与TOP TOY不同,52TOYS是通过庞大的销售网络进行扩张,其创始人陈威早年间曾是万代、Mcfarlane等海外玩具品牌在国内的主要经销商,积累了丰富的渠道资源。

目前52TOYS合作超1.5万家终端,涵盖玩具店、精品店、影院、书店、便利店、主题乐园等各个渠道。以北京朝阳大悦城为例,在酷乐潮玩、番茄口袋、the green party等线下杂货类门店,都销售有52TOYS的产品。

52TOYS今年也有意加码门店扩张。一位52TOYS的员工向Tech星球透露,今年初公司提到开放加盟扩张,原计划在今年四五月份会释放一些加盟细则,但目前尚未最终敲定。52TOYS在国内线下店并不多,门店扩张属于重运营投入,但能较快打响品牌知名度。

取悦年轻人,9个月狂揽7亿

与其他追求性价比消费不同,年轻人愿意为潮玩支付高额费用,以满足自身情感寄托、社交货币和收藏乐趣等多重需求。

不过,除了泡泡玛特之外,目前国内潮玩企业几乎都是以授权IP为主,优势在于诸如迪士尼、奥特曼、蜡笔小新等IP粉丝基数庞大、覆盖人群广泛,勿需再对用户进行0—1的教育。

但挑战在于,一款知名的国际IP,并非独家授权,类似三丽鸥、蜡笔小新等IP,与TOP TOY、52TOYS都有合作,这时候,考验的是团队对一个IP的重新设计与二次创作能力。而且,高昂的版权费也会吞噬掉一部分利润。

目前,52TOYS尚未对外披露过具体营收。从名创优品的财报里可以看到,TOP TOY营收这几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TOP TOY的营收达到7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4.92亿元增加42.5%。

与狂奔的业绩和门店相比,TOP TOY的盈利能力并不算突出,名创优品披露的财报显示,2021年~2023年,TOP TOY截至6月30日止12个月的年度“税前分部利润”这一财务数据始终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24年才开始盈利。

TOP TOY定位于潮玩集合店,产品以盲盒、积木为主,这两个赛道的上市代表企业分别是泡泡玛特和布鲁可

从营收体量来看,TOP TOY与泡泡跑特存在明显差距,2024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45.6亿元。与布鲁可收入体量差距更小,2024上半年布鲁可的收入为10.46亿元。

一位TOPTOY加盟商向Tech星球表示,一般店内如果积木销量较好,占比较高的话,加盟商基本不会亏,这是因为积木大部分都是TOP TOY的自有IP,利润更高。据他了解,积木的毛利大约在40%左右,但积木的客单价也比较高,需要更有消费力的目标人群进店转化。

作为一门取悦年轻人的生意,在B1层各个琳琅满目的潮玩店里,IP的独特性和新鲜感,是留住用户的关键。

一位潮玩品牌的店员表示,各个品牌自研IP的优势在于可以在门店做独家发售,国外IP联名通常会多设计上新几款,这样有更多概率押中爆款。通常有个性的玩偶会受到潮玩圈用户的喜爱,而门店里一些比较可爱的玩偶,则负责吸引大众用户。

潮玩品牌的爆款,通常基于对年轻消费深刻洞察,需要不断追热点,这两年,从盲盒、积木再到谷子,潮玩门店的货盘也都在不断调整。

TOP TOY也曾被市场教育,进行战略调整,TOP TOY创始人兼CEO孙元文曾在接受胡润百富采访时提到,年轻人群和家庭人群将是未来潮玩消费的主力军,最初TOP TOY更偏向于男性化的硬核手办和雕像,后来发现年轻女性才是更为主要的消费群体。因此,TOP TOY开始逐步调整产品选品,引入更多可爱、卡哇伊的元素。

一位潮玩品牌的员工则向Tech星球表示,在内部我们觉得盲盒已经过时了,今年市场的爆款都是搪胶毛绒玩偶。

千亿生意背后,扎堆冲击上市

站在潮玩企业背后的是千亿蓝海市场。

《中国潮玩与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潮玩产业总价值已达到约600亿元,且预计至2026年将攀升至1101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二级市场,泡泡玛特一路跌宕起伏,市值又再度回到巅峰,在资本市场对潮玩行业关注度较高时,此时准备上市不失为一个好时机。且以52TOYS为代表的品牌也累计获得数轮融资,资本也会有退出需求。

一位TOP TOY的员工透露,今年集团重点战略之一是通过一系列扶持,让门店实现同比正向增长,为冲击上市做准备。

由于优质商圈有限,依靠线下门店扩张的潮玩企业开店越快,也就越能抢占先机。

潮玩品牌对核心商圈争夺战也较为明显,上述员工透露,比如KKV旗下的潮玩品牌X11,算是名创优品的直接竞争对手,除了优质点位有限之外,在部分商圈里,商场会与潮玩品牌签署一定的独家排他协议,不允许其他潮玩品牌再进入。

而在“门店选址定生死”的过往经验下,很多区域的加盟商开始将TOP TOY的门店开在名创优品附近,据上述员工透露,TOP TOY的加盟商很多也都是名创优品的老加盟商,一家门店背后有几个人合伙投资。

背靠名创优品,TOP TOY的优势在于名创优品的供应链能力,且可以直接与名创优品合作的知名IP合作二次开发。成立十年的52TOYS,在与国外IP合作与渠道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它们与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并不相同,无论是通过线下门店扩张,还是支付大额版权费用增加IP丰富度,去二级市场补充“弹药”,都有望进一步抢占市场先机。潮玩企业也或将开启新一轮角逐。

(备注:文中张悦为化名。)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