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电脑真的要靠自己了

蓝鲸财经
18 Mar

作者 | 源Sight 柯基

全球科技版图的裂痕,正悄然扩大。这一次,风暴眼再次锁定深圳的华为。

犹记得2019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实体清单”制裁,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骤然落下,将华为的手机业务从全球巅峰狠狠击落,全球市场份额在短短数个季度内便遭遇断崖式下滑,跌幅一度超过40%。

这一次的焦点转向了华为PC业务,其Windows操作系统的供应可能面临变数。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本月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对华为的供货许可将到期,之后华为PC只能采用全国产化方案,即推出采用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的PC产品。

华为最近一次更新PC产品还是2024年8月。当年9月,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曾表示,受制裁影响,“Windows PC可能停止供货了,可能是最后一批了,以后只有用我们的鸿蒙PC了。”余承东还表示,鸿蒙PC“已在路上”,预计2025年推出。

另据媒体报道,华为近期选择少量经销商上线了MateBook D16 Linux,该版本操作系统没有采用Windows,而是采用了开源方案。

对于华为而言,PC业务是其构建全场景智慧生态的关键一环,承载着华为在办公、教育等领域的战略布局,亦是连接其手机、平板等设备的重要枢纽。然而,与已在困境中探索出路的手机操作系统鸿蒙不同,华为的PC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仰仗微软的Windows系统,后者在全球桌面操作系统市场如同一个难以撼动的庞然大物,占据近70%的份额,几乎已是行业默认的基石。

一旦Windows的供应受限,对于正处于上升期的华为PC业务而言,需要找到重新突围的方法。

 PC的底色

华为涉足PC领域的时间并不算长,大约始于2016年,但其凭借在通信技术、硬件设计以及品牌声誉上的积累,迅速在竞争激烈的PC市场中站稳脚跟。其产品线覆盖了轻薄本、游戏本、一体机等多个细分市场,并在部分领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据Canalys发布的报告,2023年,华为PC已在中国市场占据前五的位置。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华为PC在多屏协同、一碰传等创新功能上的探索,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加速其构建多终端协同智慧生态的进程。一位接近华为PC业务的人士透露,近几年,华为PC业务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年增长率持续跑赢大盘。

然而,华为PC业务的这份成绩,也离不开与微软等伙伴的良好合作。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全球PC市场的绝对霸主,几乎是所有主流PC厂商的标配。

根据Statcounter发布的2025年1月桌面和平板电脑操作系统全球市场份额数据,Windows系统份额达到68.27%。

这种依赖性在风平浪静的市场环境下固然无虞,但一旦外部环境骤变,华为PC业务的上升势头将会出现变数。

此外,PC市场的竞争格局也与手机市场存在显著差异。PC市场的技术和生态壁垒更高,用户对操作系统的使用习惯也更为固化。即便华为能够迅速找到替代方案,如何说服用户接受并完成迁移,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位科技评论员曾分析认为,相较于手机用户对尝鲜的开放态度,PC用户的迁移意愿通常更低,转换成本也更高。

 断供的涟漪

倘若Windows操作系统果真对华为断供,其影响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最直接的冲击莫过于,华为PC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陷入不确定性之中。一位供应链人士分析指出,尽管理论上华为可以寻找替代的操作系统,但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的切换和适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将对华为PC产品的出货量造成影响,并降低其市场份额。尤其是在对稳定性和兼容性要求极高的企业级市场,缺乏Windows支持的华为PC产品获得客户信任的难度可能加大。

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Windows断供可能会影响华为整个智慧生态建设的进程。PC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工具,是华为构建万物互联生态的关键一环。PC业务一旦受阻,势必会波及华为在办公、教育等领域的战略布局,甚至可能反过来影响其手机、平板等其他终端设备的销售。

华为并非对此毫无防备。早在手机业务遭遇制裁后,华为便已着手加大在PC操作系统领域的投入,并推出了搭载其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的PC产品。但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鸿蒙PC在软件生态、应用兼容性等方面与深耕多年的Windows系统相比,仍存在显著的差距。

有观点称,即便华为能够全力加速鸿蒙PC的研发和推广,短期内也难以完全取代Windows。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软件生态的繁荣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入。

 再走一次?

将华为PC业务当前可能面临的困境,与数年前华为手机业务遭遇的危机进行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或有差异。

在手机业务领域,华为在遭受制裁后,全球市场份额一度大幅萎缩,但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和创新,尤其是在国内市场,其市场份额已逐步回暖。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已重返中国市场份额前三。

相似的是,两者都面临着断供风险,都可能对华为的业务造成巨大的冲击。华为在手机业务上积累的应对经验,例如快速转向自主研发的鸿蒙系统,以及积极拓展海外新兴市场等策略,或许能为PC业务提供一些借鉴。根据华为官方披露的数据,鸿蒙生态的设备数量已突破数亿,这无疑为鸿蒙在PC端的推广奠定了一定的用户基础。

然而,PC市场的用户习惯和生态壁垒比手机市场更为坚固。用户更换手机操作系统的意愿相对较高,而PC用户对Windows的依赖性则更为根深蒂固,短期内更换操作系统的意愿普遍不高。此外,PC的应用场景也更加广泛和复杂,对软件兼容性的要求也更高。

值得关注的是,华为在手机业务受阻后,通过深耕国内市场,大力发展鸿蒙生态,并积极开拓海外新兴市场,逐步实现了业务的复苏。这一策略,或许也适用于华为的PC业务。

根据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将达20961.9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37011.3亿元,未来几年,这将为华为鸿蒙PC提供巨大的本土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国内的政策环境也在发生积极变化,发展自主可控的IT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无疑为华为PC业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开始加大对国产PC的采购力度,这为华为鸿蒙PC在政企市场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

一位长期关注信创产业的人士表示,近年来,国产操作系统的技术水平和生态建设都在快速发展,虽然在应用丰富度上与Windows相比仍有差距,但在满足特定领域的需求方面已经具备相当的能力。华为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深耕信创市场,或许能为PC业务的“重生”找到关键的支点。

此外,华为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同样至关重要。在一些对中国科技产品持相对开放态度的国家和地区,华为PC产品依然具备一定的竞争力。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和积极的市场推广,华为或许能在海外市场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总而言之,尽管华为PC业务面临着与当年手机业务类似的断供风险,但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和自身条件也存在诸多差异。华为能否再次成功实现“重生”,将取决于其在技术研发、生态构建、市场策略以及政策把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表现。

这条道路注定充满挑战,但华为在手机业务上所展现出的韧性和创新能力,或许能为PC业务的未来点亮一丝希望。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