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睿观Plus
永辉超市3月1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为加快公司改革转型步伐,公司拟正式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统领公司改革转型工作;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为叶国富;成员为王守诚、罗雯霞、林红东、曾凤荣、吴凯之、甘旺亨、张卫东、朱静、刘少强。议案同意票7票、反对票1票、弃权票0票。
投出一张反对票的是董事张轩宁。理由如下:当前高级管理议案中,未涉及CEO安排,这令人深感忧虑。
就在公告发布前的3月17日下午,永辉超市召开了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表决了《关于换届选举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包括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和张轩宁、名创优品创始人兼CEO叶国富、名创优品首席财务官张靖京和名创优品独立非执行董事王永平当选。
而永辉超市原董事、CEO李松峰未当选。新一届董事会并没有聘任CEO,对于外界的疑问,永辉超市称CEO虚位以待,将进行全球招募。这意味着,叶国富执掌的永辉超市改革领导小组,将“第一刀”砍向了李松峰。
从李松峰的职业履历来看,李松峰在永辉超市任职多年,而在加入永辉超市之前,他曾在京东集团任职近10年。2021年,李松峰出任永辉超市CTO。永辉超市曾在公告中表示,李松峰作为公司科技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负责人,有力推动了永辉科技能力和全渠道数字化经营能力的建设。李松峰的“出局”被部分投资者视为正常更迭,原因在于李松峰来自京东。
并且3月11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京东集团旗下公司将在2025年4月2日至2025年7月1日之间对永辉进行减持,减持比例不超过2.94%。减持完成后,京东将不再持有永辉超市的股份。京东自2015年战略投资永辉超市以来,累计投入成本约62亿元,但通过减持、转让股份和分红仅回收40亿元,亏损达22亿元。但这笔账不能简单的这么算,在李松峰任职CEO的期间,京东已经接触到了永辉超市最为核心的供应链资源。
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京东抛弃永辉超市,回归电商主业也在情理之中。过去两年,电商巨头集体上演了“新零售大撤退”。2025年2月阿里以131.38亿港元清仓了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2025年上半年苏宁清仓家乐福中国;2022年4月腾讯系借步步高股价爆炒之机精准套现2亿元……
这些曾经被捧为“未来零售范式”的线上线下融合,正成为资本急于甩脱的“不良资产”。
不过,被电商巨头着急脱手的实体商超,却成了名创优品CEO叶国富眼中的机会,叶国富曾表示,胖东来模式加上永辉超市超市的全国覆盖,在叶国富看来,未来某天永辉超市一定会迎来新增长。同时当下,一定是抄底的最佳时机。
据时代财经报道,永辉超市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叶国富表示,改革小组将推进三大变革。第一,组织变革,大力推进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第二,运营变革,继续推动学习胖东来模式;第三,供应链变革,大力推进裸价、直采和自有品牌开发。
同时,叶国富公布永辉超市的门店调改计划,2025年调改门店达200家左右,并关店250—350家,计划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门店的调整。
叶国富指出,永辉超市不会销售任何名创优品的商品,名创优品将与永辉超市在打造自有品牌和供应链方面进行协同。他透露,永辉超市的供应链大会即将召开,旨在引进更优质的头部供应链的供应商。
在自有品牌方面,2025年永辉超市计划上架60支新品,孵化出至少10支超过1亿元的超级战略大单品。同时,预计通过3~5年供应链生态建设,推动自有品牌达到永辉超市整体销售额的40%。
时代成就了永辉超市
上世纪90年代,在全民下海经商的热潮之下,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两兄弟辍学做起了啤酒代理的生意。那时的他们没有雄厚的资本,只能另辟蹊径,以“送货上门”的模式逐渐在福州啤酒市场站稳脚跟。
通过对十多家日用品超市的走访,兄弟二人看到了中国超市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念头下,他们下定决心进军零售行业。1995年,兄弟二人在福州市鼓楼区开办了第一家超市——古乐微利超市。
彼时的小超市靠经营日用品为主,以“微利”为名主打物美价廉。直到2000年,在“农改超”的大趋势下,张氏兄弟成立了首家“农改超”超市——福州永辉屏西生鲜超市。
彼时张轩松在永辉超市成立了采购团队,直对农户,产地直采,就此开启了生鲜食品超市业态的探索之路。2001年4月,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后的发展也相对顺利,直到2004年,永辉超市开始走出福建,在重庆市场成立了第一家永辉超市,为全国化战略迈出第一步。
凭借着直采的鲜明经营理念和高效供应链体系,永辉超市在全国各地开始“开花结果”,2010年在上交所敲钟上市之时,永辉超市已经在全国拥有156家门店了。
2015年,永辉超市得到巨头京东的青睐,以43.1亿元入股永辉超市,收获了其10%的股份,成为了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在生鲜O2O板块也达成战略合作。在资本加持下,永辉超市的发展开始逐渐提速,到2017年,永辉超市全年营收已经高达585.9亿元,归母净利润也创新高。不过,新零售业态的出现,成为了商超行业的分水岭,具公开财报数据,此后的永辉超市虽在营收上有所增长,但迄今为止全年净利润的表现再也没超过2017年。
掉进坑底开始爬
直到2021年,永辉超市的业绩出现重大转折。这一年,永辉超市财报公布的总营收910.62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亏损了39.44亿元。这是永辉超市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金额更是超过了2019和2020两年的净利润总和,此后的永辉超市便开始了“爬坑”之路。
据公众号“千眼观视网”报道,当年创始人张轩松含泪哭诉:“一年暴亏39亿,100家门店说倒就倒,市值直接蒸发三分之二!他说:我打赢了所有对手,没想到最终却输给了时代,值得所有老板引以为鉴。”
实际上,永辉超市在很早之前就为了应对时代变化,而做出转型和改变。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同年年底永辉超市就成立了“永辉云创”,永辉超市可以说是最早一批发展新零售的大型商超之一。但自其成立以来,永辉云创可以说是一直在亏损。只有在2020年转让蜀海(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8.44%股权,收益了11.27亿元。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2020年永辉云创还是亏损。
次年1月,集“高端超市+生鲜餐饮+O2O”等业务为一体的永辉超市首家“超级物种”店也在福州落地。“超级物种”选址在高端商圈,主打中高端市场,门店开设了加工档口,波士顿龙虾、帝王蟹都可以现宰现吃。但在最高峰时,“超级物种”最多也只有80家门店,增长势头也止步于此。2019年之后,“超级物种”“开始逐步关店,如今几乎销声匿迹。
有网友吐槽,在“超级物种”买一斤龙虾要99元,加工费另算却还吃不饱,超市部分只有不到300平米大小,东西买不全不说,还要和线上业务的拣货员争抢空间。
2018年,永辉超市开始尝试社区生鲜“永辉mini”,计划一年1000家店,而最终的结局却与超级物种相同。
据媒体公众号“金错刀”分析,这些年永辉超市的转型实验总是失败,是其踩了两个坑。刀哥在文章中介绍道:
第一个坑是懂创新,但不懂用户。
早期的永辉超市,改革创新靠的是老板亲自下场做调研,转型的目标也是根据顾客需求制定的。但近几年,永辉超市转型是被同行逼的,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风口赛道,原本更该被重视的顾客需求和实际的落地执行,反而被当成了细枝末节。比如超级物种,既想做超市还想卖餐饮,线上业务也舍不得放下,最终用户的体验感极差。
原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大家做事喜欢拍脑袋,最后发现拍脑袋错了。”
第二个坑是复制爆款,没学到精髓。
早期的时候,永辉超市的仓储店也学过山姆和Costco,但除了便宜没有学到仓储店的精髓。正宗的Costco的仓储店模式,是只有会员才能享受低价,产品种类不多却极其精准,以量压价,最终让会员形成极高的粘性。
而永辉超市的仓储店,任何人都能进店,哪怕只买一件商品也是批发价。产品没有会员定制属性,目的实际上是跟社区生鲜抢用户,升级版的会员店,被永辉超市学成了换掉名字的价格战。这样的打法让永辉超市仓储店的毛利率不超过10%,比收会员费的costco还要低约4%,从自救灵药变成了慢性毒药。
永辉超市的自救
自2021年亏损以来,永辉超市一直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自救。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期间,永辉超市在全国范围关闭了100多家店铺。
与此同时,永辉超市也出售了持有的万达商管、红旗连锁、永辉云金科技等公司的股权,从而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
2024年10月14日,"福建俩兄弟,追着王健林讨债"的消息传遍互联网。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收到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仲裁案受理通知,永辉超市请求裁决大连御锦贸易有限公司立即向公司支付剩余股份转让价款36.39亿元,以及违约金2.18亿元。
这次轰轰烈烈的“追债”源于2018年6月,永辉超市创始人、董事长张轩松在万达集团总部受到了王健林的接待。当年年底,永辉超市便宣布斥资35.3亿,从王健林多年挚友孙喜双的大连一方集团手中,购买约6791万股万达商管的股票,这占到万达商管股份总数的1.5%。
当年的永辉超市虽然已经出现利润下滑,但营收仍在高速增长,公司市值达到一千多亿元的高点;万达集团则结束了13个文旅项目、77家酒店的“世纪大甩卖”,想在资本市场证明自己的王健林,一心要将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商管”)送入股市。
公告中,永辉超市表示此举目的是“拓展优质物业”。一边是连锁超市,一边是大型商场,双方有着天然的商业互惠性。然而七年后,二者都生存的非常“狼狈”,以至于走到了对簿公堂的尴尬局面。
此外,2024年5月,永辉超市启动了“学习胖东来”调改项目。据公开信息,截至2025年3月,永辉超市已完成全国18个城市41家门店的调改升级,这些调改店在开业前期均能取得不错的经营业绩。
据“界面新闻”报道,2025年2月11日,永辉超市方面称,在春节消费季(北方小年至大年初七,共计13个开业日)中,永辉超市41家调改门店的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翻倍,进店消费客流近400万人次。其中,烘焙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20%,熟食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87%,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尽管“学习胖东来”调改项目初见成效,但永辉超市面临的现金流压力依旧很大。2024年,张家兄弟最终还是决定出售永辉超市的股权。9月24日,永辉超市及名创优品同时披露,后者将以约63亿元从牛奶公司、京东世贸、宿迁涵邦(京东的一致行动人)手中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权,成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该笔交易将以现金支付,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同时名创优品入股不控股。
在名创优品收购永辉超市召开的投资者会议上,叶国富表示,在他的感知中,胖东来是中国商超唯一的出路,他希望能够让胖东来的模式走出许昌,带领中国零售业走进一个新天地。
永辉超市虽连续几年表现不佳,营收和净利润持续下滑,闭店脚步这两年也几乎没停过,但经调改,情况略有好转,供应链在持续整合中,裸采模式也在不断推行。而名创的优势在于其自有品牌,永辉超市的优势则是深耕了二十多年的供应链,二者结合,未来某天或许会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
二十年的时间,永辉超市不断发展、改造、转型、深耕供应链,步伐几乎没停下。但正如媒体公众号“金错刀”点出的那样,懂创新的同时还要懂用户,学习胖东来的行为不难看出,永辉超市已经反应过来了,但能做到什么程度,大家还需拭目以待。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