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牵手“金小丑”的背后

媒体滚动
22 Mar

转自:劳动午报

不久前,在第47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艺术节上,北京演艺集团旗下中国杂技团创新升级作品《驭风凌霄——男子集体车技》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问鼎本届艺术节最高奖“金小丑”奖。这是中国杂技团建团史上第75枚金奖,也是该团荣获的第四尊“金小丑”奖,这也让中国杂技团成为目前国内拥有“金小丑”奖数量最多的杂技艺术团体,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拥有“金小丑”奖最多的国家之一。

“驭风飞扬” 创造历史征服蒙特卡洛

《驭风凌霄——男子集体车技》是中国杂技团秉持“追求卓越、力塑经典”艺术理念和“让世界看到最好的杂技”的艺术追求,是在《逐风者——男子集体车技》的基础上持续升级创新的作品。中国杂技团在收到艺术节组委会邀请后,对参赛工作进行了精心准备。对作品进行了杂技本体技艺、艺术编排等各方面的创新升级。

“《驭风凌霄——男子集体车技》节目充分尊重和保护中国杂技的技艺传统,并在继承传统精湛技艺的同时,将‘车技’类节目技艺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发展。”中国杂技团团长李驰介绍。

中国杂技团创意总监孙力力带领吴勇、刘群、陈鹤等教练和主要演员,对节目本体技艺进行了颠覆性的全面创新设计。他们将翻腾、顶功、柔韧、力量抛接等完全不同于传统车技的技术动作进行了大胆融合创新。李驰团长亲自担纲节目总导演,并携手著名服装设计师宋立、著名作曲高晓晖,与创作团队共同将高难技巧进行了流畅的艺术编排,成就了时尚震撼的综合艺术效果。总工程师王建民进行道具装置创新研发,并带领其工作室技术团队为节目训练和参赛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支撑。

此外,中国杂技团还结合国际商业演出机会,组织该节目于参赛前在欧洲进行前置练兵演出。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参赛做好充足实践准备。

本届赛事中,来自世界22个国家的26个优秀作品齐聚一堂,几乎涵盖了杂技马戏的全部艺术门类,分为两台“大秀”轮番竞技。在已经举办的47届艺术节中,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艺术节只有九次赛事出现了3尊及以上“金小丑”奖。在本届赛程中,各国代表队在赛事表演中几近完美,赛事竞争的激烈程度非同寻常。

在赛事现场,中国杂技团节目组的演员们一丝不苟对待比赛。在认真训练的同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技艺发挥,将日积月累训练的扎实功力进行了完美的演出呈现。耳目一新的精湛创新技艺、稳健扎实的技艺功力、优质高雅的艺术品质,征服了评委和现场观众,不仅以总分第一的成绩问鼎本届艺术节最高奖“金小丑”奖,而且在艺术节线上短视频平台凭借过硬实力成功“出圈”,成为现象级作品。

坚持传承与创新

与“金小丑”结缘深厚

多年来,中国杂技团的诸多艺术实力过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外权威赛事上以无可争议的高超技艺问鼎金奖,更是在岁月的更迭中始终保持着难能可贵的稳定技艺水准,为杂技这个极难保持传承的技艺门类,保留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并且在传承过程中通过持续的综合创新,不断保持着经典作品的生命活力。

《腾·韵——十三人顶碗》节目以“文活武演”的思路,实现了成功创新,中国杂技团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唯一能够演出该节目的团体。2004年,该节目在第28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上荣获“金小丑”奖,这一尊金奖不仅是中国杂技团在建团史上的首尊“金小丑”奖,更是中国杂技团成为世界名团的基石。

《圣斗——地圈》和《俏花旦——集体空竹》于2013年参加第37届摩纳哥蒙特卡罗国际马戏节。在这届赛事中,中国杂技团的青年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征服了国际评委,成功问鼎“金小丑”奖。

《协奏·黑白狂想——男女技巧》于2015年参加了第39届摩纳哥蒙特卡罗国际马戏艺术节并问鼎“金小丑”奖。该节目以装置的突破创新成功推动了杂技技艺的创新升级,芭蕾技艺与钢琴音乐元素的融入,让该节目呈现出清新脱俗的艺术品质。这不仅是中国杂技团的第三尊“金小丑”奖,也是中国杂技团的第60枚金奖。

发扬工匠精神

推动杂技持续发展

中国杂技团多年来始终以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为核心,致力于培养新一代杂技人才、推动杂技艺术的持续发展。其中,北京市杂技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成为该团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而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杂技家协会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中国杂技“金菊奖”终身成就奖、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诸多荣誉背后,记录着北京市杂技学校副校长孙力力传艺育人的漫长岁月。

1995年,孙力力从演员转型为杂技团老师后,主抓杂技教学与节目研发。她策划创作并组织实施了大量杂技精品节目,培养了两百多名杂技金奖人才,他们为中国杂技团斩获国内外金奖达64枚。

“培养杂技人才,没有什么‘秘诀’,就一个字——严。”平日里,孙力力对学生们要求特别严格。“因为练习杂技根本没有捷径,不可能松松垮垮的就成为优秀演员。”在孙力力看来,演员的举手投足、每个动作都要做到极致。“台下练没练功,台上一眼就能看出来。一个演员使多大劲、练多少功,直接影响他的成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腾韵——十三人顶碗》《圣斗——地圈》《俏花旦——集体空竹》《协奏黑白狂想——男女技巧》先后捧回三尊 “金小丑”奖……正是因为这位教学严厉的孙老师的坚持,成就了一个个获奖节目的诞生。

“他是位极具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杂技道具研发专家。”提到中国杂技团总工程师王建民,团员们都这样评价道。王建民既掌握道具机械设计、遥控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又精通音乐、舞台美术和杂技艺术的规律。多年来,这位难得的具有全面素质的杂技道具研发人才,一直践行着工匠精神。

《空山竹语——摇摆高拐》中两根层层叠加的高拐如风中修竹晃而不倒,惊险绝伦;《圣斗·地圈》中的两个能行走的机器人道具,突破了传统钻圈节目里固定地圈的表演维度;《协奏·黑白狂想——男女技巧》中核心道具升降开裂桌的种种变化出人意料,让常见的单手顶节目充满了强烈而新颖的视觉冲击……王建民先后创新改革了杂技、马戏、魔术道具与器械等共计700余项,获得各项专利40余项。2024年,他被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授予“2022、2023年度演艺设备行业优秀资深专家”。

探索新路径

多触角传承中国传统艺术

不久前,中国杂技团第二次走进北京建筑大学。演员们为高校学生带来了包括集体空竹《俏花旦》、蹬鼓《鼓韵》、地圈《圣斗》等多个节目,展示了杂技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扎实技艺,呈现了一场充满震撼与惊奇的杂技演出,丰富了同学们的艺术体验。

李驰介绍,本次中国杂技团进校园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展演,也是一次美育教育的深度实践,更是在受众层面的有效传承。未来,中国杂技团将不断探索艺术院团——高校合作新模式,与北京各大高校加强合作,把更多优质的杂技艺术资源带到学生身边。

四度牵手“金小丑”是中国杂技团匠人之路的体现,也是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向国际社会的高品质文化输出的典范。中国杂技团将继续秉持“传承创新、力塑经典”的艺术理念,以及让“世界看到最好的中国杂技”的艺术追求,在“塑造世界顶流名团”的道路上,持续发扬锐意创新的开拓精神,继续擦亮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这张金名片。

□本报记者 盛丽/文 曹立栋/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