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 2002 年诞生的《机动战士高达 SEED》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应该没有人会否认。
每集 3000 万日元的投入,让《高达 SEED》拥有更精细的机体和更有冲击力的机战场面。而在故事层面,导演福田己津央通过几条贯穿整部作品的情感线,让基拉、阿斯兰、拉克丝等角色,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 《机动战士高达 SEED》
在《高达 SEED》问世的 10 年以前,福田己津央还有一部神作——《高智能方程式赛车》。虽然这部动画在当时反响平平,但却在引入中国后意外爆火,成为了福田己津央继《高达 SEED》和《魔动王(光明使者)》之后的又一代表作。
▲《高智能方程式赛车》
回过头看,这部诞生于 1991 年的赛车动画隐藏了太多技术预言,14 岁少年风见隼人与 AI 系统“阿斯拉达”之间所产生的奇妙情感,正在三十多年后的技术路线图里找到现实投影——
理想汽车通过声纹识别建立了与用户的联系,比亚迪“灵鸢”无人机实现了自动动态起降,宝马利用大功率风扇将车身紧紧按在地面。
▲ 阿斯拉达
而《高智能方程式》中最核心的设定——电脑学会理解人类情感,也正在被一个个语言模型转化为现实。
属于我们的“阿斯拉达”,其实已经不远了。
从 Cyber Formula 到量产车间
《高智能方程式》的故事设定在 2015 年(导演显然高估了科技发展的速度),那时配备人工智能的赛车—— Cyber Formula 已经取代了 F1,成为了 21 世纪全球最高水平的赛车赛事。
▲ 主角风见隼人的 AKF-0 赛车
动画的第一集,14 岁的风见隼人为了保护父亲研发的超级 AI“阿斯拉达”,不让其落入军方手中变为武器,在一场伏击中跳进驾驶舱,逃离了现场,与追捕他的直升机展开了一场追逐大戏。
没几分钟,隼人就被陡峭的悬崖挡住了去路,面对不足一车宽的狭窄山谷,他在阿斯拉达的提醒下开启了伴随他整个职业生涯的技能——效能风扇。
效能风扇是阿斯拉达独有的技术,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垂直于车身的几台大功率风扇,让赛车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动作,如半边车身腾空、在弯中旋转等。
▲风见隼人利用效能风扇进行超车
回到现实,在宝马慕尼黑实验室中,同样有一套电动风扇正在重塑空气动力学的边界。
前不久,宝马公布了他们最新的测试车——BMW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VDE)。
▲BMW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VDE)
VDE 的外观非常接近 Vision Neue Klasse 概念车,作为宝马新一代动力系统的测试平台,我们完全可以在上面窥探 M3 和 M5 未来的模样。
▲下一代 5 系的谍照,图片来自:Carscoops
这辆高性能测试车拥有四台电机,其核心在于宝马新推出的“Heart of Joy”系统。
这是宝马为了让他们的纯电性能车也能够拥有标志性的驾驶体验,而专门开发的处理单元,车辆的动力、制动、能量回收、转向、充电等,均由这套系统控制。
宝马研发主管弗兰克·韦伯(Frank Weber)表示,“Heart of Joy”能够在毫秒内响应传感器和驾驶员的输入,让驾驶员在日常驾驶中轻松驾驭四台电机带来的 18000Nm 恐怖扭矩,“让驾驶乐趣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在《高智能方程式赛车》里,阿斯拉达同样也在时刻帮助隼人控制那辆功率高达 2298 马力的 AKF-0 赛车,可以预见的是,宝马的 Heart of Joy,也将成为 Bimmer 们的“阿斯拉达”。
▲阿斯拉达的 V12 引擎
除了控制四台电机的恐怖动力,“Heart of Joy”还控制着布局在车身各处的五台风扇。
这套设备与隼人穿越峡谷时展开的涡轮风扇异曲同工:通过布局在车身上的五台风扇,宝马成功在没有造成更多空气阻力的前提下,让测试车辆获得了多达 1 吨的下压力。
根据英国汽车媒体 Autocar 的描述,这套系统在全力运行时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就像是站在一架推力全开的空客 A380 的机翼下方”。
▲BMW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
不过,宝马驾驶动力学专家克里斯蒂安・塞尔迈尔(Christian Thalmeier)补充道,由于这套系统过于昂贵,“你暂时不会在量产车上看到这样的东西”。
虽说如此,但这种用风扇来改变车身 Z 轴动态的想法,还是与动画师绘制推进器火焰时的激情如出一辙。
而在深圳比亚迪研发中心,另一场技术复刻正在上演。当动画里阿斯拉达发射车载卫星预判赛道环境时,比亚迪的工程师们选择让无人机从车顶起飞。
比亚迪表示,他们针对用户出行场景做了系统性开发,新推出的灵鸢无人机系统可以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智能跟拍。
据比亚迪介绍,灵鸢系统已经实现了 25km/h 车速下的动态起降。在降落时,系统会采集风速等一系列变量,准确把控起飞和降落时机。
其降落的地方,是一个展开后面积为 0.29㎡ 的停机坪,机库闭合时的厚度为 21.5cm,整车的最高车高控制在 2.05m 以内,方便车辆进入地库。
使用上,灵鸢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针对用户出行场景做了系统性开发,可以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智能跟拍。
这套无人机设备虽然不具备气象监测的功能,但它一样可以在必要时成为驾驶员的“另一双眼睛”。
▲《高智能方程式赛车》里的龙套角色大友让二的赛车上也有一架无人机,可以在野外为驾驶员勘路
从阿斯拉达到现实的跨越
比起这些花哨的功能,更具革命性的映射发生在人机交互领域。
在动画中,阿斯拉达与风见隼人之间深度绑定的关系,搞不好也为现实世界的人机交互提供了灵感。去年 12 月,在“理想 AI Talk”发布会上,这种关系被解构并拓展为一个更宏大的战略——
理想汽车将车载认知大模型 Mind GPT 从车机延伸至手机端,甚至在前两天还推出了网页版本。这种跨平台的布局,让“理想同学”能够更深入地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
▲理想同学网页端
CEO 李想是这样解读的:
我们的大语言模型 Mind GPT 是认知智能,连接数字世界;而自动驾驶被称为空间智能,关乎物理世界。我们同时在这两个领域探索,并坚信认知智能与空间智能的结合——我们称之为 VLA(Vision Language Action Model,视觉语言行动模型)——是一个更值得相信和追求的机遇。
理想汽车的这一理念,正在将动画中“AI 情感陪伴”的设定转化为一种普世服务。
当 Mind GPT 凭借 10 万亿 Token 的预训练数据精准理解用户指令时,当“车位到车位”功能将智能驾驶延伸至小区内部道路时,汽车与人的关系正在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机关系的重塑。
这种变化在理想汽车的 AI 战略路线图中愈发清晰:
从 L2 级智驾的“增强我的能力”,到 L3、L4 级智驾与理想同学一起“成为我的助手”,最终指向“硅基家人”时代的认知智能与空间智能的融合。
正如动画中阿斯拉达突破代码限制,理解隼人的情感一样,现实中的理想同学、NOMI、小艺等智能助手,也在通过多模态的认知能力,学习并理解用户口中“今天我好累”背后的真正含义。
技术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总以看似“降级”的方式,将幻想变为现实。
如今,智能汽车上的语音助手与几年前刚刚上车的语音助手相比,已经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变化不仅仅源于大语言模型带来的技术迭代,还因为车企在这段时间里逐渐找到了发挥用户数据价值的方法。
两年多以前,一位华为车载小艺的产品经理在接受董车会采访时表示,当时超过 99%的服务需求都是用户主动向小艺发起的,而小艺主动发起的服务占比不到 1%。但他认为,后者的占比只会越来越高。
尽管华为没有公布后续的具体数据,但从实际功能来看,小艺后续确实加入了许多主动服务。例如,它会根据车内 PM2.5 含量水平或车外污染程度,主动询问用户是否需要开启空气净化模式;还会根据影片收藏夹和车辆停留的地理位置,以“小艺建议”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观影指南。
几年前,李想首次提出理想汽车未来会成为一家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时,并没有太多人理解他的意思。但如今,一切都已清晰——依托大模型和用户数据形成的全场景服务能力,正是车载语音助手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
未来,它们都将成为一个万能的“阿斯拉达”。
▲ 有用户把 NOMI 改成了阿斯拉达的样子
动画中,阿斯拉达的情感溢出被解释为“隼人父亲的数据幽灵”,而 Mind GPT 从则是从 50 亿公里的驾驶数据中提炼出人类行为模式。这种从科幻叙事到工程细节的转化,恰是幻想照进现实的生动写照。
当宝马 VDE 测试车与阿斯拉达效能风扇的音效重叠,当比亚迪无人机的起降轨迹复刻卫星展开的机械美学,当理想同学开始主动服务用户,属于我们的“阿斯拉达”已悄然驶入现实赛道。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