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能源:全球化布局下的技术创新与气候行动

财经自媒体
21 Mar

来源: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作为可持续能源的关键力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变革。晶科能源在这一浪潮中脱颖而出,凭借在技术创新、产能规模、产业链布局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卓越表现,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在技术创新上,2024 年晶科能源的 N 型组件出货占比预计超90%,N型电池量产效率年底达到26.5%,较2023年提升0.7个百分点。2025 年初,晶科能源宣布研制的钙钛矿/TOPCon 叠层电池取得重大突破,经权威检测转化效率高达 33.84%。

在产能布局上,截至 2024 年末,晶科能源单晶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达约 120GW、95GW 和 130GW。海外产能扩张进一步提速,沙特 10GW 电池组件项目预计2026投产,叠加美国 1GW 组件产能建设,海外产能占比从2023年的8%提升至15%。

在科学碳目标承诺上,晶科能源是全球首家同时通过SBTi 三大目标审验的光伏集团企业:以2022年为基准年,不晚于 2032 年将范围一、二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50.4%;不晚于2050年将范围一、二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90%;不晚于 2050 年实现价值链净零排放。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指出: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也是在为自身的发展寻找创新场景,这是晶科能源一个愉快的创造过程。

01.

全球组件出货量冠军:市场领导地位与减排贡献

晶科能源在全球光伏组件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组件出货量将累计超300GW,已先后6年位列全球组件出货量冠军。自 2022 年公司于 A 股成功上市后,通过精准聚焦 N 型 TOPCon 技术,实现了产能的飞跃式提升。截至 2024 年年底,其累计出货量已达 300GW,这意味着全球每 8 块组件中,约有 1 块来自晶科能源。

从减排贡献来看,每 GW 组件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排约 50 万吨二氧化碳。以此计算,晶科能源的产品累计贡献减排量高达 1.5 亿吨。

图:晶科能源气候战略图谱

02.

零碳产业链构建:行业领先实践

晶科能源在低碳制造领域积极探索,取得了具有行业示范意义的突破,构建起了完整的零碳产业链体系。

首条内部零碳工厂链路:从0到1,晶科能源打造了打造多条零碳工厂链路,形成了从硅料到组件的全流程零碳闭环。该体系创新性地采用碳排放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材料选择、设备能效、工艺优化等环节进行实时动态优化。在材料选择上,优先选用低碳排放的原材料,从源头减少碳排放;通过对设备进行技术升级和优化运行参数,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在工艺优化方面,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这种动态优化机制确保了整个产业链在高效生产的同时,实现了碳排放的有效控制。

在2024年9月发布的《晶科能源2023气候行动白皮书》中,李仙德指出:晶科能源的经营业务本身就是对地球人类最大的 ESG,如果我们经营的方式也是可持续的,用 solar 生产 solar,用绿色制造绿色,那么业务发展和 ESG 发展就能合力成巨大的、商业向善的力量。

认证规模领先:晶科能源旗下有 9 家工厂获得零碳认证,其中上饶组件基地(Ⅰ 型五星)尤为突出。在这些获认证的工厂中,4 家子公司通过采购碳信用 3046 吨、绿证 93124 张,满足了自身近 54% 的绿电需求。通过这些举措,晶科能源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绿色能源使用比例,还为推动全球绿电市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供应链减排体系:基于 CARE 框架,晶科能源建立了供应商 ESG 管理体系,并将该管理体系的框架沿用至供应商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从设定减排目标、评估碳排数据、实施减排管理、共建减排能力四个维度出发,助力供应商减排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 2023 年末,共有 3 大关键品类供应商已完成减排路径规划。

图:江西上饶工厂

03.

绿电比例突破:清洁生产技术创新

在全球光伏企业中,晶科能源率先实现了 53.3% 的绿电比例,这一成就得益于其一系列核心举措。

能源结构优化:依据 2024 年 Q3 数据,晶科能源通过分布式光伏电站、绿电直购协议(PPA)及储能调峰等方式,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行业最高水平。分布式光伏电站利用建筑物屋顶、空地等分散资源进行光伏发电,所发电力可直接供企业使用,减少了对传统电网电力的依赖;绿电直购协议使企业能够直接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购买电力,确保电力来源的绿色属性;储能调峰则通过建设储能设施,在电力供应过剩时储存电能,在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提高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晶科能源有效地优化了自身的能源结构,提高了绿电使用比例。

节能技术应用:晶科能源采用智能微电网系统,并结合 ISO50001:2018 能源管理体系,使单位组件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 18%。智能微电网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力的精准分配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ISO50001:2018 能源管理体系则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能源管理方法,通过制定能源目标、实施能源评审、持续改进等环节,不断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通过两者的结合,晶科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进一步减少了碳排放。

04.

技术创新与国际化战略:双轮驱动的竞争优势

1. 技术突破:N型技术引领行业迭代

晶科能源以 N 型 TOPCon 技术为核心,构建起了全球领先的技术护城河。根据 2024 年《光伏产业技术路线白皮书》,公司量产 N 型电池效率突破 26.2%,相较于 PERC 技术,提升了 1.5 个百分点。组件功率密度达 635W(72 片版型),较行业 P 型产品的溢价空间扩大至 0.08 元 / W。

晶科能源采用 “研发一代、量产一代、储备一代” 的迭代模式,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截至 2024 年 Q3,已建成全球最大的 N 型产能,规模达 85GW。在 BC(背接触)电池领域,晶科能源也储备了 27.3% 的实验室效率纪录。晶科能源累计申请专利近4200件,专利授权超过2800件,成为光伏产业拥有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同时拥有行业领先的N型TOPCon相关技术专利462件。

晶科能源不仅持续在中国,还在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 进行专利布局。公司全球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同行业领先,海外专利申请量占 40%,同时也是累计获得中国授权专利最多的公司之一。

2. 全球化产能:本土化应对贸易壁垒

晶科能源通过精密规划的全球布局,因地制宜地推出本土化解决方案,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全球布局:构建产能矩阵

晶科能源以全球视野谋划产能布局,在不同地区打造生产基地,形成了一个相互协同的产能矩阵。目前,在东南亚有超过10GW的一体化产能,借助东南亚地区在制造业方面的成本优势和便捷的物流条件,提升了整体生产效率。

绿色壁垒突破:合规与创新并行

针对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壁垒的严苛挑战,晶科能源确立了合规性建设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战略框架。在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领域,集团旗下生产基地系统推进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获取工作,通过构建多维度的环保资质体系强化市场准入能力。与此同时,企业依托持续研发投入构建技术竞争优势,着重突破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化设计,不仅优化光伏组件的环境友好性能,更通过工艺革新与能源管理有效降低生产环节的碳排强度。经权威机构验证,该系列产品已全面满足欧盟市场关于碳足迹披露、可再生材料占比等核心环保指标的要求,为开拓欧洲高端市场构筑了坚实的绿色竞争力。

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以南的Al Dhafra 项目

05.

权威认可体系:可持续发展硬实力

晶科能源在 ESG 领域凭借卓越的综合表现,收获了多维度权威认可,彰显出其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硬实力。

在气候行动方面,2023 年成为全球首家通过 SBTi 短期(2030 年减排 42%)、长期(2040 年减排 90%)、净零(2050 年)全目标认证的光伏企业,覆盖范围 1-3 排放且每年减排强度不低于 4.2%。2025年,晶科能源入选标普全球(S&P Global)发布的《2025年可持续发展年鉴》(The Sustainability Yearbook 2025)。在参评的全球7690家企业中,是行业首家入选的光伏组件企业。

产品质量层面,晶科能源连续 5 季度获 PV ModuleTech AAA 最高可融资性评级,体现出财务健康、技术可靠(首年衰减 < 1%)及产能保障(海外产能 12GW)优势,还作为 PVEL 最佳表现者,经热循环等 6 项加严测试功率衰减率控制在 1.8% 以内,远优于 IEC 标准 50%。

在行业影响力上,于德国等 20 国安装商调研中品牌认知度达 79%,分销网络覆盖密度超第二名 37%,成为 EUPD 顶级品牌,4GWh 储能系统产线采用液冷 CTP 技术系统效率达 92.3%,荣膺储能十佳服务商。

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绿色伙伴

晶科能源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制定了明确的中长期低碳目标,坚持绿色化、数字化,在创新上大量投入低碳、固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累计申请专利近4200件,海外专利申请量占40%,2025年初,钙钛矿/TOPCon叠层电池转化效率达33.84%。旗下9家工厂获零碳认证,通过分布式光伏电站、绿电直购协议及储能调峰等优化能源结构,实现53.3%绿电比例,引领光伏行业的绿色发展,成为绿色伙伴 - 低碳产品标杆企业,同时作为绿研院学习基地,展开深入的学习交流。

2025中国绿公司年会将于4月20-21日召开高级别闭门研讨,聚焦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数智化组织、企业全球化、医疗健康5个关键议题。

  绿盟空间学习回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