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作为生物偶联药CRDMO领域龙头公司,药明合联(02268)刚刚于3月24日晚间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公告,凭借“赋能、跟随赢得分子”战略再一次取得了亮眼成绩单,向市场展现出其无可挑剔的服务实力和高增长潜力。
本次的全年业绩公告中,药明合联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达40.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8%;毛利润达12.40亿元人民币,增速高达121.6%,毛利率从2023年的26.3%跃升至30.6%,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净利润更是同比激增277%至10.70亿元,净利润率从13.4%提升至26.4%。
来源:药明合联2024年全年业绩材料
01. 赋能近500家跨国制药巨头和创新药企,助力产品加速出海
狂飙的业绩背后,是全球近500家药企对这家公司的信任。
财报显示,截至报告期,药明合联全球客户总数扩大到499家,2024年新增154家客户。 新增客户中既包括跨国药企(全球收入排名前20的跨国制药巨头有13家是药明合联的客户),也涵盖了聚焦ADC赛道的生物科技新锐,客户结构呈现出“头部大药企+创新生力军”的高质量客户群格局。客户数增长背后,一方面得益于ADC赛道火热带来的生物科技公司的融资向好,另一方面,跨国制药企业看准ADC管线价值和未来广阔市场潜力,使得他们持续在该领域战略布局(引进、合作、收购等)。
来源:药明合联2024年全年业绩材料
在客户出海赋能方面,2024年,超10亿美元的中国对外授权ADC交易中60%是药明合联客户。并且,药明合联赋能的客户、海外授权的项目、授权方都在全力推进,足见其服务客户及项目的高度差异化、领先性、服务的高效性以及生产的高质量。
02. 药明合联的“掘金密码”:R-D-M全生命周期价值挖掘
医药行业有个著名的“双十定律”,即新药从发现到上市需要耗时十年,耗资十亿美元。但随着开发难度提高、试验成本增加、监管标准收紧等,如今各大跨国药企开发一款新药的金额远不止这个数字。也正因如此,药企在选择与哪一家CRDMO合作时必须极其慎重。
药明合联缘何能收获近500家全球客户,这离不开其成熟一体化的CRDMO商业模式及其背后的“赋能-跟随-赢得分子”战略。这一模式帮助客户避免了更换合作服务伙伴带来的项目转移风险,以及额外的时间和成本。随着项目从早期向后期转化,为下游持续带来优质订单,引领长期增长。
药明合联2024年度业绩报告显示,细化到项目拆分,45个项目从发现阶段推进至iCMC阶段,综合CMC项目总数达到194个,新增53个新签的综合项目,并锁定8个生产工艺验证(PPQ)项目及1个商业化阶段项目。
来源:药明合联2024年全年业绩材料
更值得关注的是,药明合联持续赋能客户,助力全球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批准数量达85个,位居行业第一,进一步巩固了其在“R”研发端的权威地位。据悉,2024年全球进入临床阶段的ADC项目约有80来个,其中药明合联赋能客户完成近30个IND获批进入临床。这一系列项目的成功推进,彰显了其在项目管理和商业化转化方面的强大实力。
03. 研发实力“遥遥领先”,生物偶联药管线呈多元化趋势
药明合联的业绩表现已经充分证明了一站式CRDMO模式和“赋能-跟随-赢得分子”战略的成功,而其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丰富多元的项目组合则为药明合联业务更广泛、持续的增长提供了保障。
药明合联项目覆盖创新性ADC以及更广泛的生物偶联药物(XDC)领域。其中ADC综合CMC项目增至177个,XDC综合CMC项目扩展至17个,这种多元化的布局不仅分散了业务风险,更通过技术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了从早期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为药明合联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当前全球生物偶联药物行业正加速向双抗ADC、双载荷ADC等复杂结构领域突破,而多数企业尚处于早期技术验证阶段。药明合联凭借前瞻性布局,已储备超200个双抗ADC及近20个双载荷ADC项目,其独特的双靶点协同杀伤机制与差异化载荷组合技术,在实体瘤治疗等前沿领域建立起先发优势。截至2024年末,药明合联累计探索超4200种分子类型,涵盖双抗ADC、双载荷ADC、DAC、AOC、APC等多种创新生物偶联药物,技术储备深度“遥遥领先”。
来源:药明合联2024年全年业绩材料
作为ADC药物开发平台的行业标杆,药明合联自主研发的WuXiDAR4™ 已升级为WuXiDARx™技术,并且尝试通过精准控制药物抗体比(DAR值),意在于提升药物均一性。目前该平台已支持45个临床前候选药物及7个临床项目的成功开发。
04. 多元化的项目阶段和地域贡献
来源:药明合联2024年全年业绩材料
药明合联IND前的营收占比为41%,而IND后的营收占比达到59%,显示出药明合联在后期项目的强劲增长势头。同时,北美和中国地域继续引领全球 ADC 发展,北美地区的收入保持稳定,约占50%。这与2024年美国客户的持续强需求有直接关系。
05. “新加坡+无锡”全球双厂布局,产能跃升备战黄金赛道
在生物偶联药物市场的蓬勃浪潮中,全球产能紧缺是行业共识。药明合联正积极布局扩张产能,全力满足全球市场对生物偶联药物的旺盛需求。公司继2024年资本开支超15亿元人民币后,预计2025年将继续超过14亿人民币。
来源:药明合联2024年全年业绩材料
公司在2024年投产了BCM2 L2产线,进一步提升了单抗(mAb)和原液 (DS) 的产能,随着这条生产线的顺利投产,药明合联不仅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然而,药明合联的雄心显然不止于此。
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市场在制剂(DP)方面的产能需求,药明合联在无锡基地规划新增两条制剂生产线DP3和DP5。前者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投入运营,后者也已进入设计阶段。预计到2027年,无锡基地的制剂产能将实现惊人的三倍多增长。与此同时,新加坡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预计2025年底投入运营,其全球化产能网络将得到进一步夯实,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强大的生产支持。
在产能扩张的同时,药明合联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实现了全球客户订单交付100%的成功率,并通过全球客户超过137次GMP审计,其中包括16次欧盟质量受权人(QP)审计,质量控制能力获得国际顶级认可。
06. 财务表现:强劲增长的有力证明
药明合联2024财年的营收增长背后,是多重强劲驱动力的共同作用。这种增长逻辑既契合行业趋势,亦印证了其在研发效率与规模化交付上的综合优势。同时,公司致力于改善各项财务指标。
来源:药明合联2024年全年业绩材料
毛利润及毛利率的显著提升,充分彰显了药明合联在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卓越表现。一方面,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施利用率;另一方面,持续的成本管控提升了其盈利能力。关键财务指标的大幅增长,综合体现了公司在运营成本管理、人效产出和盈利能力方面的全面优化。
在药明合联“奋力向前” 继续快跑的同时,我们注意到其仍然强调其强健的资产负债表和充沛的现金造血能力,保障未来的资本开支。
来源:药明合联2024年全年业绩材料
07. 结语
药明合联2024财年的营收增长背后,是公司多重强劲竞争力的共同驱动。
站在行业发展前沿,药明合联以2024财年的卓越业绩为基石,正迈向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强劲的财务数字反映了药明合联在技术创新、客户合作、项目推进以及产能扩张等方面的全方位突破。这不仅是一份业绩总结,更是一份行业标杆的宣言。
这家企业正以“行业定义者”的姿态,继续巩固生物偶联药物CRDMO领域的竞争优势。
更多港股重磅资讯,下载智通财经app
更多港股及海外理财资讯,请点击www.zhitongcaijing.com(搜索“智通财经”);欲加入智通港股投资群,请加智通客服微信(ztcjkf)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