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拼多多2024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四季度营收1106.10亿元,同比增长24%,创史上第二低,仅高于2022年一季度,相较2023年同期的44%近乎折半,金额也不及市场预期的1158亿元(增近30%);调整后净利润298.51亿元超预期,但增速放缓趋势较为明显。全年营收3938.4亿元,同比增长59%。
拼多多的高速增长阶段或已趋于平稳,未来需探索新增长路径。
财报发布后,拼多多美股盘前一度下跌超8%,开盘后转涨,最终收涨3.97%,报130.92美元,总市值1818亿美元。
在国内电商竞争白热化、全球化业务Temu承压的背景下,拼多多主动放慢脚步,强调“高质量发展”战略。然而,市场对其信心仍有波动:从低价王者到“以质升级”的转型能否成功?Temu的烧钱扩张如何找到平衡?在AI浪潮席卷的当下,拼多多如何提质增效?拼多多未来将讲述怎样的新故事?
四季度业绩平稳,增速放缓
拼多多2024年第四季度总营收1106.10亿元(约合151.54亿美元),同比增长24%;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74.47亿元,同比增长18%;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调整后净利润298.51亿元,同比增长17%,超过市场预期的286亿元。每股美国存托股(ADS)摊薄收益为18.53元(Non-GAAP为20.15元),表现超出预期。
分业务来看,在线营销服务四季度收入570.11亿元,同比增长17%,首次在正常季度低于20%,显示广告收入增长动力不足;交易服务收入535.99亿元,同比增长33%,较上季度72%和一季度327%的增速有所回落。营收成本477.98亿元,同比增长36%,毛利率降至56.8%,创历史新低。运营开支方面,销售与营销费用313.57亿元,同比增长18%,研发费用37.77亿元,同比增长32%,显示出公司在技术和推广上的持续投入。
《财中社》发现,对比历史数据,拼多多的增速放缓趋势明显:2024年二季度营收增速86%、净利润增速144%;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降为44%和61%,较二季度营收增速近乎减半,净利增速不足一半;第四季度仅剩24%和17%。
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将其归因于“主动调整”,称短期回报已不适合评价公司当前阶段。财务副总裁刘珺补充称,商家支持和生态建设的投入短期内会影响盈利,但这是可持续增长的必经之路。
然而,投资者仍存疑虑,主动调整是否仅为表象,背后是否反映国内电商竞争加剧等深层挑战?
全年业绩亮眼却主动预警
2024年全年,拼多多总营收3938.4亿元(约合539.55亿美元),同比增长5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124.35亿元,同比增长87%;Non-GAAP净利润1223.44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在线营销服务收入1979.34亿元,同比增长29%;交易服务收入1959.02亿元,同比增长108%,成为全年增长的绝对主力。
然而,亮眼数据仍存挑战。交易服务收入的高增长主要依赖百亿补贴、多多买菜和Temu,但第四季度佣金收入增速回落,显示出高基数效应和外部压力的影响。全年毛利率从60%降至56.8%,Temu半托管模式下的海外仓储成本上升是重要原因。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短期投资总额达3316亿元,同比增长53%,财务稳健性毋庸置疑,但运营现金流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368.91亿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295.47亿元,反映出高投入对现金流的压力。
分析人士指出,拼多多全年业绩保持行业领先,但增速放缓的趋势较为明显。目前,公司静态PE仅9.7倍,若剔除Temu和多多买菜影响,主站业务估值低至7.9倍,显示市场对其未来增长信心不足。拼多多能否在2025年实现新突破,关键在于其战略转型的落地效果。
事实上,早在2024年二季报业绩会后,拼多多董事长、联席CEO陈磊就曾表示:“高速增长不可持续,出海面临诸多困难。从第三季度起,利润将逐渐下降,盈利能力下降不可避免。全球业务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和激烈竞争,收入高增长难以持久。”
“低价王者”迎接新竞争
拼多多曾凭借低价策略迅速崛起,但如今国内电商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
阿里巴巴(09988)旗下淘宝调整低价战略,京东(JD)强化供应链和快递优势,字节跳动旗下抖音系、快手(01024)凭借“内容+社交模式”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字节电商负责人康泽宇在2月13日称,抖音电商2024年市场份额已升至行业第三,拼多多的低价优势正面临新挑战。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曾公开指出,拼多多过于强调低价,可能限制其向上发展的空间;山姆、奥乐齐等会员店,以及多家即时零售平台通过白牌商品和农产品强化“价格力”,进一步压缩了拼多多的市场。
财报显示,拼多多四季度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增速仅17%,远低于2024年一季度的56%,反映出广告货币化率的提升已趋于平稳。
为应对竞争,拼多多提出“以质升级”战略,通过“百亿减免”“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等举措支持商家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2025年1月成立的“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推出“异常订单预警”“低价风险预警”等功能,旨在优化商家体验。
然而,低价标签深入人心的拼多多,能否顺利实现品质转型?提升质量是否会影响价格敏感型用户?面对抖音的内容驱动和京东的供应链优势,拼多多的“以质升级”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仍待观察。
Temu:全球化之路如何平衡
Temu作为拼多多全球化的核心引擎,2024年GMV约550亿美元,贡献营收约1196亿元。但因美国市场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物流成本上升而承压,东亚市场虽成为新增长点,但消费者支付能力有限。
陈磊坦言,外部环境加速变化、竞争加剧和合规要求提升带来挑战,公司将通过供应链创新和合规经营应对风险。
《财中社》发现,Temu烧钱换市场的快速扩张策略带来了较大亏损。据业界估算,2024年Temu亏损约35亿美元,市场对其估值较为负面。分析指出,2023年Temu实现爆发式增长,但半托管模式下,海外仓储和物流成本激增,收入增长受模式调整影响。相比SHEIN的轻资产模式,Temu的重投入是否可持续?若欧美政策进一步收紧,Temu全球化之路靠欧美外的“五坏外市场”能否保持较高增速?
陈磊强调,Temu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通过技术能力和平台资源为社区创造价值。但在扩张与盈利的平衡尚未找到之前,社会责任的承诺在业务层面之外如何兑现?Temu是拼多多全球化的试金石,如何在保持增长与实现盈利之间找到平衡,是其估值修复的关键。
AI时代拼多多的技术选择
在AI浪潮席卷电商行业的当下,阿里的“通义千问”、京东的“言犀”以及抖音的智能推荐系统,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分析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商品推荐和搜索结果,增强了用户黏性和购买转化率,进一步推动了电商行业的智能化发展。相较之下,拼多多较为低调。
陈磊在电话会上表示:“我们密切关注新技术变化,将优化平台生态。”
有消息称,公司从一家搜索巨头高薪挖角研发人才,重点或在推荐算法与AI技术。业内猜测,拼多多可能在暗中布局AI,以技术驱动下一轮增长。
拼多多一贯不追风口,在电商红海中成功后发制人。但如今AI正在重塑电商格局,仅靠现有算法,核心优势能否持续领先?
供给侧变革迫在眉睫
3月21日,巴克莱一份研究报告称拼多多执行出色,商业模式未变。分析师预估,拼多多旗下海外电商平台Temu第四季度商品交易总额或同比增100%,国内业务商品交易总额或增17%。巴克莱看好Temu商业模式及向商家提供的价值主张,虽有对关税和最低限度免税的担忧。该行维持拼多多ADR增持评级,目标价158美元。
拼多多当前估值堪称“便宜”,静态PE仅9.7倍,若剔除Temu和多多买菜影响,主站业务估值低至7.9倍。这反映出市场对其增长前景的谨慎态度。2025年,若Temu亏损持续扩大、国内竞争加剧,估值可能进一步承压;反之,若“以质升级”和技术创新落地,拼多多将迎来新拐点。
在电商从价格战转向品质与体验的时代,拼多多站在战略十字路口,新故事的轮廓尚未清晰。
增速放缓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续写增长故事。当低价不再是唯一竞争力,国内市场面临新竞争,Temu的全球梦遭遇阻力,AI布局尚不明朗,拼多多的下一步,是开启新篇章,还是平稳调整?
(文章来源:财中社)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