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创客公社 王易新
北大学霸带队,江苏第700家上市公司,花落苏州,开盘暴涨241%!
今天(3月25日)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科纳米”)以31元/股开盘价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截止收盘,胜科纳米上涨202.42%,市值超110亿。
至此,胜科纳米成为江苏第700家境内上市企业,也是苏州2025年第3家上市企业。
时间回到2014年,“北大学霸”李晓旻带领胜科纳米从新加坡入驻苏州,随后十年中,胜科纳米异军突起,开启了在国内业务连续七年(2015~2023)营收平均年化增长超过100%的神话。
作为国内稀缺的半导体独立第三方检测分析实验室,胜科纳米专注于为半导体产业链进行第三方检测分析服务,在业界被形象地称为“半导体芯片医院”和“高科技产业幕后的隐身英雄”。
如今,这位“隐身英雄”走过21载,正式走到了资本舞台的正中央。
连续七年
营收平均年化增长超过100%
胜科纳米创始人李晓旻出生于1975年4月,1998年北大微电子本科毕业,随后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微电子专业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的半导体物理学家李名复教授。
2000年底,李晓旻就顺利拿到了英特尔、美光等几个半导体大公司的录用通知。
然而,当他2001年离开学校时,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让半导体行业经历了兴起以来40年历史上最大一次衰退,手里的工作机会全都泡汤,李晓旻一度陷入了找工作的困境。
在李名复教授的推荐下,李晓旻加入了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跟随院内专家学习芯片失效分析技术,并代表研究所为新加坡本地众多的半导体企业提供芯片失效分析技术服务。
芯片失效分析技术服务,是通过专业的分析测试技术,为客户的芯片产品实施诊断,找到芯片失效真因,协助客户实现改良方案,并给出技术迭代路线。
李晓旻说,“这项工作从来都没有被正统的半导体产业链纳入主要板块名录,也没有人给出过明确的行业分支定义,属于半导体行业中的偏门赛道。后期我形象的比喻这个行业就是‘芯片医院’,而我,就是‘芯片医生’”。
在研究院,李晓旻完成了后期创业所必须的技术积累,并在新加坡工业界建立了坚实的客户基础和设备资源。
当李晓旻提出想要做一家商业化运作的分析实验室时,Avago(今天的博通)、德州仪器等公司非常支持,并口头承诺愿意在业务订单方面予以支持。微电子所高层也表示认可,给了李晓旻夜间设备的使用权。
技能、设备、客户都有了。2004年底,李晓旻用自己仅有的两万新币积蓄,在新加坡创立了胜科纳米。主要从事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服务,致力于打造专业高效的一站式检测分析平台,为半导体产业链客户提供失效分析、材料分析、可靠性分析等检测分析服务。
在初创阶段,李晓旻一人扛起公司,白天跑客户,深夜做测试,经常24小时连轴转。转眼三年,2007年公司营收大幅增长,到2011年,公司规模已经超越“曾经的东家”新加坡微电子所,一举成为东南亚知名的半导体检测分析实验室。
2012年,李晓旻跟随“新苏合作理事会”新加坡企业代表团回国考察,“这里完备的半导体产业生态、国际化视野、良好的科研氛围以及廉洁高效的政府团队深深吸引了我。”
最终,李晓旻带着胜科纳米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在这里重新起航。
当时中国电子产业仍处于劳动力密集型阶段,对高端分析测试的需求并不旺盛。
但李晓旻坚信“芯片医院”的未来,凭借对新加坡经济形势低迷和半导体企业生产研发刚需的敏锐洞察,他萌生了打造商业化运作的高端分析实验室的想法。
起初,他采取Labless模式运作,却一度不被看好,公司股权融资也屡屡碰壁。
公司内部对于商业路线的选择有了一些担忧和分歧。但最终,李晓旻坚定立场,强调不被短期利益诱惑的“战略取舍”,决定坚持第三方实验室中立性的商业底线。
2015年10月,在打包合并了当年已成为东南亚龙头的新加坡公司业务作为融资主体,李晓旻终于拿到了第一笔股权融资。
自此,胜科纳米开启了在国内业务连续七年营收平均年化增长超过100%的神话。
凭借“独立第三方测试机构”的身份,胜科纳米至今已为全球累计2000余家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提供服务,检测技术的足迹已遍布整个半导体生产链,成为在芯片失效分析和材料表征领域的国内龙头。
从2004年在新加坡创业到今天在苏州收获IPO,李晓旻用21年跑了一场“半导体马拉松”,用死磕技术底线的坚持,成功穿越周期,把“冷板凳”坐成了“热江山”。
江苏省境内上市公司
突破700家
据公司招股书,胜科纳米近三年营收数据十分亮眼:2021年收入1.67亿元,至2023年飙升至3.94亿元,增幅达135.93%。
此番上市,胜科纳米成为科创板首家专注于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的上市企业。开盘大涨超241%,发行市盈率为42.64倍,高于半导体检测分析服务行业平均的36.4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胜科纳米挂牌上市,江苏省境内上市公司突破700家。
资本市场“江苏军团”以全国第三的体量、科创板“113家”的硬核底色,再次擦亮高质量发展坐标。
1993年,无锡太极实业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资本市场“江苏板块”的历史由此开篇。上市公司数量从1家到100家,江苏花了近15年时间。而2020年开始,江苏企业大踏步登陆资本市场,从400家到700家,江苏仅用时5年。
从区域来看:在江苏各地市中,苏州以220家上市公司稳居全省第一(全国城市第五);南京、无锡各以124家(含1家B股公司)、123家位列其后。常州(73家)、南通(52家)则凭借特色产业集群跻身第二梯队。其中,苏州、南京、无锡合计占江苏全省近七成,市值贡献率也接近七成。
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华夏A股第一县”的江阴,拥有34家A股上市公司;昆山、张家港均有超30家A股上市公司。位于苏北的宿迁、盐城、淮安,A股上市公司数量都在10家左右。
再把“江苏军团”拉到全国舞台上:截至2024年末,江苏A股总市值6.55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五;科创板企业数量占全国1/6,苏州科创板公司(57家)更以地级市之身比肩上海、北京,位列全国第三。
此外,截至3月24日收盘,江苏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合计7万亿元,其中9家公司进入“千亿元俱乐部”,分别是恒瑞医药、药明康德、国电南瑞、江苏银行、华泰证券、洋河股份、恒立液压、南京银行、徐工机械。
从乡镇企业到专精特新,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雨林”,江苏在资本市场的进阶之路,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江苏正以“强”的产业根基、“富”的资本底蕴、“美”的创新生态、“高”的科技追求,绘制着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
添加创客君微信:chuangke-jun ,备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即可申请加入城市读者群哦!
文章素材来源:
辛庄课堂:《创业史|李晓旻:我是如何创办半导体“全科医院”的》
上海证券报:《江苏:700!》
苏州纳米城:《就在刚刚!苏州纳米城这家企业上市》
创客公社:《举债1亿冲刺IPO!这个北大学霸在苏州,干出“亚洲最大”》
欢|迎|联|系
文稿相关问题反馈,请联系: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读者群,请联系:chuangke-jun
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huangke-jun
重丨磅丨报丨告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