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深水区。
《政府工作报告》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将“发展银发经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和“培育新质生产力”列为年度核心任务,这一顶层设计的背后,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大深层挑战——人口结构剧变,65岁以上人口占比突破15%;居民风险偏好收缩,2024年储蓄率达46%;资本市场韧性承压。
在此背景下,保险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利率下行周期加剧利差损隐忧,储蓄型产品同质化削弱盈利空间,叠加资负两端错配风险,头部险企净利润增速普遍承压。但是,近期公布财报的中国平安却呈现出一条“逆势上扬”的独特曲线。
2024年,中国平安营收10289.25亿元,同比增长12.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218.62亿元,同比增长9.1%;归母净利润1266.07亿元,同比增长47.8%。经历三年周期低谷后净利润重回千亿级,还创了历史新高。
这组数据的深层意义,不仅在于财务指标的修复,更暗含着一条清晰的主线:经历三年周期波动后,平安通过“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战略的深化以及“科技+数据”的底层能力跃迁,正穿越行业迷雾、迈入价值重估的新周期。
财报发布后,摩根大通发布研报将中国平安评级升至“增持”,目标价由50港元上调至70港元。摩根大通表示中国平安去年主要财务指标表现超出该行及市场预期。去年每股总股息2.55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超出该行及市场预期。同时认为中国平安有充足资本支持可持续派息增长,H股现估值相当于预测今年市盈率6倍或预测市账率0.8倍并不昂贵,估值折让将逐步消退。
中国平安董事长在年报致辞中揭示的“非为如何应对变革,而是成为变革本身;非求在浪潮中生存,而是顺势而为、把握浪潮新方向”,恰是这份成绩单的最佳注脚。平安的价值升维,本质上是一场将国家战略、行业痛点和技术革命转化为发展机遇的主动进化。
01
价值事务所
金融主业回暖,科技赋能构筑韧性护城河
保险业务始终是平安的根基。平安2024年业绩恢复最核心的原因也是因为寿险和健康险业务的回暖。
分板块来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2024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8.8%至285.34亿元,创近年来新高。同时,代理人管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5%,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43.3%,代理人收入同比提升5.9%,人均每月达10395元。
这一数据背后,是寿险改革从“规模驱动”向“价值驱动”的质变。13个月保单继续率提升3.6个百分点,25个月继续率提升3.9个百分点,意味着客户黏性与业务品质的双重优化。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加剧,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表示,“寿险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产品,寿险将成为中国进入老龄化、长寿时代的客户刚需,以寿险为基础,持续奠定医疗健康养老的服务,所以我们对寿险行业发展充满信心。”
这一观点与国家战略部署不谋而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养老产业政策做出指导意见,要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寿险作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代表产品,也将随着银发经济的崛起进入黄金发展期。
另一方面,平安产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3281.46亿元,同比增长4.7%;净利润150.21亿元,同比大增67.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推进”人工智能+”,平安也积极响应推动科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AI大模型覆盖85个场景,93%寿险保单实现秒级核保,自主研发的“鹰眼系统DRS3.0”去年预警灾害105.5亿次,全年减损金额达到119.4亿元,同比增长了10.4%。这种数字化能力使综合成本率优化至98.3%,较行业均值低1.5个百分点以上,构建起“稳定器”功能,显著实现降本增效。
从寿险、健康险、产险的业绩表现可以看出,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七度提及保险业、明确“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平安的战略转型成果与政策导向形成深度共振。尽管行业处于低利率环境,但在社会人口结构变迁的红利因素和平安主动构建科技护城河的努力下,企业的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也在不断加强。
02
价值事务所
医疗养老加快赋能,“未来时”渐成“进行时”
2024年,中国平安面临着两大趋势性变化。
一是预定利率的下行。推动其加速向分红险转型,预计未来分红险产品销售占比将超过50%。
二是老龄化程度加深。中国的老年人口在2023年已超过2.1亿人,预计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以上。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养老格局演变,驱动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长期需求急剧增长。
中国平安在年报中提到,目前中国人均医疗支出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中国人均医疗支出1400余元,而日本为2.8万元,新加坡为2.6万元。
庞大的提升空间,蕴含着一个万亿级的蓝海市场。2023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为7万亿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30万亿元。随着老年人成为”朝阳产业”的新引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这为坚持“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的平安提供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发展机遇。中国平安董事长在年报致辞中提到,“多元金融需求旺盛,医疗健康领域需求及潜力巨大,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及意愿强烈,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前景广阔。”
从财报数据上看,中国平安2024年医疗养老生态建设取得显著突破,形成"保险+服务"深度协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截至年末,其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75个城市、累计服务超16万客户,并通过"保险+居家养老权益包"模式将健康管理服务使用率提升至79%,成功将低频保险交易转化为高频健康互动,生态用户的客均合同数达3.37个、客均资产规模5.99万元,分别为非生态用户的1.6倍、3.8倍。
在康养社区建设方面,深圳、上海等5个核心城市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其中上海和深圳高端康养社区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投入运营,构建起"居家+社区"的立体化养老服务体系。医疗资源整合能力持续强化,平安健康会员突破1400万,年人均服务频次达5次,合作网络覆盖全部全国百强医院及三甲医院,形成"到线(远程医疗)、到店(合作机构)、到家(居家照护)、到企(企业健康管理)"的四维服务网络。
同时,“医疗养老”战略也正深度赋能“综合金融”主业。医疗养老生态覆盖了70%寿险新业务价值客户,带动健康险保费突破1400亿元,为长期价值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这也反映了在老龄化加速与政府“银发经济”政策导向的双重驱动下,平安的医疗养老生态已从服务配套升级为价值引擎,为其锻造出“综合金融”与“医疗养老”双向赋能的“世界级孤品”。
中国平安董事长曾说,综合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养老是平安的未来时。这不仅指明了平安未来的战略动能切换逻辑,更蕴含着一层深层意义——属于未来时的医疗养老,也将进化为“科技驱动”的未来产业。
这一点在平安的实践上已有所体现。2025年初,DeepSeek一炮而红,平安健康险近期宣布完成DeepSeek模型本地化部署,目前已经在代理人展业、核保支持与健康管理三大场景上完成落地应用。
代理人展业场景里,DeepSeek作为"智能管家"可实时生成精准的话术支持、定制化产品解析及智能化营销策略,有效提升代理人客户服务效率与专业形象;核保支持上,基于客户医疗报告的多维度解读,DeepSeek能够快速分析解读客户医疗报告,实现个体风险特征的即时评估,并给出专业化的AI核保建议;在健康管理领域,依托客户画像与动态数据,DeepSeek可生成个性化运动、饮食及用药建议,推动健康险从"事后理赔"向"事前预防"转型。
事实上,在DeepSeek面世之前,"AI+医疗"已经成了平安布局医疗养老的重要思路。平安好医生的AI辅助诊疗系统导诊准确率超99%,诊断准确率达95%。针对客户的在线问诊需求,基于4000万医学文献和深度学习模型,平安还打造了AskBob智能医生,为医生提供个性化诊疗建议,赋能远程医疗和养老健康管理,助力达成"医疗+金融"生态闭环。
DeepSeek面世后,"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大模型、"平安医家人"医生工作台率先完成DeepSeek部署及部分场景应用验证,未来将赋能医疗数据分析和患者管理,推动医护端的降本增效。
新的一年,平安也有望在数字化转型上继续领跑。中国平安董事长表示,“‘改革创新’是中国平安2025年度经营方针的重要主题,全面数字化战略是2025开年的首要任务。中国平安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及开源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拥抱、快速部署,开启数字化战略新篇章。进一步巩固我们在金融和医疗领域人工智能运用的领先优势,让全面数字化成为平安可持续发展的 ‘压舱石’ 与 ‘领头雁’!”
03
价值事务所
投资收益,5万亿资管规模的生态反哺
金融主业和医疗养老业务之外,投资端收益也为平安的价值回归提供助力。
截至2024年末,中国平安的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5.7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4%。在低利率环境下实现综合投资收益率5.8%,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综合投资收益率更达6.0%。
这得益于其独创的"哑铃型"资产配置策略——投资资产中既有高分红高股息资产,如股息率普遍超5%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高股息银行股;也有相对波动比较大的成长型资产,比如平安2024年年内增持A股超1400亿元,重点布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这一策略使全年综合投资收益达2665.70亿元,同比激增80.2%,不仅现在能带来投资回报,也在未来带来持续稳定的回报。
而且,2024年,平安30%新增保费用于增配A股蓝筹股,其中银行股占比超 40%。此举不仅符合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险资增持蓝筹股和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更通过长期持有优质资产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
目前,平安的资产负债也近乎完全匹配,意味着降息对投资收益的影响不断收缩。投资者关注的股息分红方面,2024年全年股息每股2.55元,同比增长5%,分红总额连续13年增长。对投资者而言,经济下行环境下依然享受高水平分红,就是平安业务韧性和成长性的表现。
综合金融基本盘的稳扎稳打,医疗养老新业务的渐成气候以及投资收益的高水平,让平安在行业分化加剧的2024年交出了一份让市场满意甚至超预期的答卷。这种战略定力与规划,使其在传统保险业仍在存量市场厮杀时,平安已通过生态化、数字化、服务化的升维竞争,将寿险保单转化为“健康管理入口”,将银行账户进化为“财富生活平台”,将投资能力沉淀为“社会资本枢纽”。
而这正是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适应性”的鲜活实践。
新的一年,内外部环境依旧充满不确定性,但平安已锚定"变革引领者"的战略定位,将通过"双轮驱动+科技赋能"构建穿越周期的韧性。
正如中国平安董事长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谋划之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将持续,不同行业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转型,中短期困难和挑战仍较严峻。但长期来看,我国经济运行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变,平安的金融、医疗、养老发展蕴藏着新的巨大动能。”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