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AI生成
2024年,宁德时代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全年营收3620亿元,同比下降9.7%,这是公司首次出现年度营收负增长。
但与此同时,净利润却逆势增长15.01%,达到507亿元,日赚约1.4亿元,依旧稳坐“宁王”宝座。
此外,宁德时代的经营性现金流达到970亿元,货币资金超过3000亿元,充裕的现金储备也让公司底气十足地宣布派发每10股45.53元的现金分红,年度分红总额接近200亿元。
从行业地位来看,宁德时代仍是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双料冠军”。根据SNE数据,2024年其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为37.9%,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市占率达36.5%,连续4年蝉联榜首。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财报截图
既然宁德时代依然是“宁王”,为何2024年宁德时代会出现“增利减收”现象?这一背后折射出怎样的产业变局与企业应对策略?展望未来,宁德时代的增长曲线将指向哪些方向?资金充裕的背景下,公司为何选择赴港上市?
为何营收降,利润却在涨?
宁德时代营收下滑的核心原因,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导致产品价格同步下调。
众所周知,2024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动力电池的价格也随着上游材料价格的下降而同步下调。
具体来看一组数字:碳酸锂价格从2024年年初约10万元/吨跌至年底7.5万元/吨,直接引发电池价格下调。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平均售价从 2023 年的 0.889 元 / Wh 降至 0.664 元 / Wh,降幅达 25.26%。
尽管2024年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销量增长 18.85% 至 381GWh,但单价下降完全抵消了销量增长,导致该业务营收同比减少 11.29% 至 2530 亿元。而动力电池业务营收占宁德时代总营收的将近70%。
再加上,国内二线动力电池厂商开始加速崛起,车企又推行“多供应商策略”,积极引入第二供应商,且一些车企还在自研电池,都抢走了一些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
2024年,宁德时代国内动力电池市占率从 2023 年的 43.19% 回升至 45.08%,但仍低于 2021 年的 52.1%。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原因,2024年下半年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开始放缓。新能源汽车在去年7月份首次突破了50%,8月攀升到了53.7%,随后几个月里,渗透率连续4个月环比下滑,并在12月跌破了50%的门槛。
这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经历高速发展之后,也将进入平稳增长期,整体规模还将持续增长,但增速会明显放缓,甚至还会出现反复。这也直接影响到动力电池厂商的出货量以及营收。
尽管营收出现同比下降,但宁德时代的净利润却逆势增长,这说明其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等方面依旧表现优秀。
原材料价格暴跌从另一个方面看,也是好事。宁德时代凭借控股天华超净(锂云母)、洛阳钼业等上游企业,将原材料成本下降的红利完全转化为利润。
同时,通过动态调整原材料库存周期(从 90 天缩短至 60 天),规避了 2024 年碳酸锂价格暴跌带来的存货减值风险。2024 年存货跌价准备仅 22.07 亿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另外,2024年,宁德时代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如神行、麒麟、骁遥等系列,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宁德时代预计2025年神行和麒麟电池在公司LFP、NCM产品中的出货占比将从去年的30%-40%提升至60-70%。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财报截图
具体来看,乘用车领域,宁德时代2024年发布了神行 Plus 电池,可实现系统能量密度超 200Wh/kg,是全球首个兼备 1,000km 续航以及 4C 超充特性的磷酸铁锂电池;
宁德时代推出新一代麒麟高功率电池,放电功率超 1,300kW,可助力新能源车实现零百加速 2 秒以内;
宁德时代推出全球首款纯电续航达到 400 公里以上,同时兼具 4C 超充能力的骁遥增混电池,弥补增混车型充电补能效率慢的短板。
商用车领域,宁德时代针对时效性高的物流与平台接单场景,推出天行 L-超充、天行 L-长续航,使用寿命可达 8 年 80 万公里;
针对客车应用场景,宁德时代推出了天行客车版,使用寿命可达 15 年 150 万公里;
针对重卡应用场景,宁德时代推出了天行电池重型商用车版本,使用寿命可达 15 年 300 万公里,在矿区、建筑工地等恶劣环境下 保持可靠性和稳定性。
因此,业内认为,宁德时代通过不断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从而构建自己的“技术护城河”,也确保了其在价格战中的利润保证。
对2025年动力及储能电池的增长预期,宁德时代表示,国内动力市场方面,目前中国市场电动化率突破50%,到2030年,市场电动化率有望提升至80%-90%,中长期来看,电动化率提升的确定性愈发明显。智能驾驶的应用场景更为广阔亦有利于提振电动化市场。
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面对动力电池业务增速放缓,宁德时代正在积极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主要集中在换电、储能和海外市场三大战略方向。
宁德时代的换电业务也在加速,与蔚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全球最大换电网络,计划2025年建成1000座巧克力换电站,2030年达3万-4万座。
业内普遍认为,宁德时代布局换电的本质,是以电池技术为支点,撬动能源服务生态。短期可以通过换电绑定车企,稳定动力电池基本盘;中期可以构建 “换电 + 储能 + 回收” 闭环,开辟第二增长曲线;长期来看,宁德时代通过主导能源网络标准,成为全球能源革命的基础设施运营商。
如果这一战略成功落地,宁德时代将从 “动力电池供应商” 升级为 “能源生态主导者”,其估值逻辑也将从制造业转向科技服务企业。
不过换电模式是一个烧钱的业务,投入高、回报周期长,这就要求宁德时代在规模扩展的同时,能够精准平衡盈利。
相比换电业务,随着全球储能市场的迅猛发展,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业务也成为新的增长点。
财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2024年在储能电池系统销量 93GWh,同比增长 34.32%。根据SNE 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储能全球市占率 36.5%,连续 4 年稳居第一。在大容量电芯市场(300Ah+),宁德时代单季度市占率接近 50%,主导全球大储市场。
具体来看营收方面,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系统营收达 572.9 亿元,同比增长 34.32%,占总营收 15.83%,首次超越动力电池成为利润贡献第一极(毛利率 26.84% vs 动力电池 23.94%)。
产品方面,2024年,宁德时代发布了全球首款 5 年零衰减、单体 6.25MWh 的天恒储能系统,较上一代产品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 30%,占地面积降低 20%,可进一步提升储能项目收益率;宁德时代还推出了 PU100 储能产品,可支持 6C 放电以满足 10-15 分钟紧急备用电源需求,同时还具备高安全、高功率、易维护等特点,持续助力数据中心能源管理。
尽管储能电池均价下降 29%,但宁德时代通过布局海外高端市场(如美国长时储能、欧洲户用储能),毛利率逆势提升 8.19 个百分点至 26.84%。2024 年,宁德时代海外储能订单占比达 45%,单价较国内高 15%。
宁德时代预计,随着储能支持政策进一步出台,如新能源全面入市推动电力交易更加市场化,长期来看利好市场。美国及欧洲的储能市场仍保持着良好增速,随着算力中心需求的带动,储能电池市场增速可能更快。
海外市场方面,宁德时代在2024年也有所突破。目前,宁德时代已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十三大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德国埃尔福特工厂已投产,且正在积极推进匈牙利工厂、与Stellantis合资的西班牙工厂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的建设或筹建。
据悉,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工厂一期正在加速建设中,厂房土建已完工,正在推进设施安装,模组线预计今年投产,电芯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二期已取得相关审批手续,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也将在2025年开工。
宁德时代表示,欧盟碳排放政策并未修改相关目标,只是将一年碳排放量指标放宽至三年平均排放量来进行判定,欧盟车企并没有因为政策的放宽改变其整体的电动化目标,该政策仅阶段性放宽了对车企的要求,长期来看有利于欧盟整体电动化率的提升。
未来,随着储能业务占比提升和海外产能释放,宁德时代有望在新一轮行业周期中延续增长动能。
资本出海:“宁王”赴港
除了积极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不缺钱的宁德时代还在赴港上市,力求募集更多资金。
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于3月25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备案通知书》显示,宁德时代拟发行不超过2201697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早在去年12月26日,宁德时代就披露要赴港上市。今年2月,宁德时代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此次宁德时代港股拟募资50 亿美元(约 365 亿元人民币),有望成为今年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IPO项目。
根据上市申请书显示,此次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及境外营运资金补充,为公司长期国际化战略提供资金支持。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首先有望直接缓解其海外项目的资金压力。目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在建项目总投资已超过110亿欧元,资金需求迫切。
同时,港股上市之后,宁德时代“技术授权 + 能源服务”的商业模式有望获得更高溢价。光大证券预测,港股 IPO 可能带来 10%-15% 的估值提升。宁德时代 A 股市盈率长期徘徊在20-30 倍,而海外新能源科技企业普遍享受40-60 倍估值。
最重要的可能是赴港上市,能够让宁德时代加快海外扩张,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资金缺口,还能规避地缘风险;同时,通过生态协同,绑定全球车企与资源巨头,增强其在全球的地位。
比如,车企战略入股,宝马、奔驰、Stellantis 等车企可能会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港股认购,将合作从 “电芯采购” 升级为 “技术联创 + 产能共建”。
归根结底,宁德时代选择赴港上市,其核心意图是借助资本全球化的力量,撬动产业生态的重构,以稳固其“宁王”地位。
而这场资本运作也只是新的起点。未来,宁德时代能否在换电、储能与海外市场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下一轮行业格局的走向。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张敏 编辑|李玉鹏)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