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晚间,港股白酒第一股珍酒李渡(06869)发布2024年财报,公司营业收入70.7亿元,同比增长0.5%;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13.24亿元,同比减少43.1%。
旗下品牌除李渡实现18.3%的收入增长外,珍酒、湘窖、开口笑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高端产品也出现了10.8%的收入下滑。同时,珍酒李渡的存货进一步增长至75.03亿元。
上市第二年,珍酒李渡就出现利润下滑。其支柱产品、高端化都面临着发展瓶颈。作为港股白酒第一股,珍酒李渡能否维持增长?
01上市第二年业绩下滑
资料显示,珍酒李渡创始人吴向东在2001年到2009年的时间里,收购了13家酒业公司,这其中包括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和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
2021年5月至9月,吴向东将金东酱酒、江西李渡酒业和湖南湘窖并入珍酒酿酒。2021年9月,珍酒李渡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5亿美元。在经过一系列注资、股权转让后,珍酒酿酒的境内资产成功并入珍酒李渡。
2023年4月,珍酒李渡在港交所顺利上市。这一年珍酒李渡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20.1%;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利润23.27亿元,同比增长126%。
然而,上市后的第二份年报,珍酒李渡利润“腰斩”、收入也仅实现微增——收入70.7亿元,同比增长0.5%;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13.24亿元,同比减少43.1%。
珍酒李渡在财报中表示,其产品组合涵盖不同价格范围的酱香型、兼香型及浓香型,并整体聚焦次高端及以上价格范围。珍酒品牌为次高端及以上价格范围的酱香型白酒;李渡品牌为次高端及以上价格范围的兼香型白酒;湘窖和开口笑则是聚焦湖南市场。
具体来看,营收占比超6成的珍酒品牌收入出现下滑。2024年,珍酒品牌收入44.8亿元,同比减少2.3%,其营收占比从65.2%降至63.4%。在财报中,珍酒李渡表示,收入下滑主要是珍三十系列标准版的销售渠道于2024年调整扩张至传统流通渠道,而珍酒在2024年下半年有意减缓了珍三十产品的市场扩张节奏,并削减了珍十五和珍三十的支线产品,以稳定市场价格并谋求长期发展;基于产品结构优化策略,珍酒的电商业务削减了部分单价较低、毛利率不高的中低端产品。
湘窖品牌收入8.03亿元,同比减少3.7%,其营收占比为11.4%;开口笑收入3.37亿元,同比减少12.3%,营收占比为4.8%。
而李渡品牌成为了珍酒李渡唯一增长的品牌,其收入13.13亿元,同比增长18.3%,营收占比为18.6%。其收入增长主要是靠核心产品系列(李渡高粱1308及李渡高粱1975)的快速成长,以及对江西省外市场的拓展。
但收入增长的同时,李渡品牌的平均售价从上一年的45.7万元/吨下降至2024年的43.3万元/吨。而另外三个品牌的平均售价则是上升,珍酒从36.3万元/吨增长至36.5万元/吨;湘窖从58.9万元/吨增长至64.5万元/吨;开口笑从11.5.万元/吨增长至14.3万元/吨。
02高端化受阻、存货上涨
高端及次高端是珍酒李渡的发展方向,不过目前来说,珍酒李渡的高端化还有不少路要走。
2024年,珍酒李渡高端白酒产品收入17.09亿元,同比减少10.8%,营收占比也从上一年的27.3%降至24.2%;次高端收入29.95亿元,同比增加8.8%,营收占比从39.2%提升至42.2%;中端及以下收入23.63亿元,同比增长0.1%,营收占比为33.4%。
显然,高端白酒产品面临着一定的增长压力。
尽管珍酒李渡在财报中表示,高端白酒收入下滑的原因包括其将重点放在了次高端价格带产品,以应对白酒市场的需求形势。但其对高端仍有不小的野心。
2024年1月,珍酒李渡推出珍酒·2013真实年份酒,其建议零售价3500元/瓶,为高端光瓶酒。据媒体报道,珍酒·2013所用酒体均为十年及以上的基酒,由传统大曲酱香酒酿造工艺酿造,并通过10年的陶坛储存,同时借鉴了“威士忌玩法”,珍酒·2013每一瓶酒都配备了“唯一”身份编码。消费者可以通过产品标签上内置的NFC芯片,准确追溯到酒体储藏的具体区域、陶坛编号以及具体瓶数信息。
同年8月,珍三十事业部成立。据媒体报道,珍酒李渡集团副总裁、贵州珍酒酒业总经理郭亮表示,珍三十作为珍酒高端核心大单品,成立独立事业部,意在投入更多资源聚焦珍三十产品终端建设与消费者培育,助力其带动珍酒品牌形象的提升,推动珍酒长远发展。
在高端白酒收入下滑的同时,珍酒李渡还面临存货增长的情况。2024年,珍酒李渡的存货为75.03亿元,同比增长17.54%。而在2020年,珍酒李渡的存货仅17.37亿元。
面对存货不断增长,珍酒李渡的销售费用也不得不提高。2024年,珍酒李渡的销售及经销开支16.11亿元,虽同比减少0.95%,但相比2020年的4.03亿元,也明显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主攻高端及次高端的珍酒李渡毛利率为58.6%。据同花顺iFinD数据,贵州茅台的销售毛利率为91.53%,五粮液为77.06%,泸州老窖为88.43%。显然,珍酒李渡与白酒头部企业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如今,白酒行业面临存量化发展,品牌化、高端化成为发展方向。珍酒李渡押注高端及次高端,但其毛利率远不及头部企业,旗下品牌也面临着收入下滑的局面,能否博得更多增长也是未知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征探财经”,作者:五仁;智通财经编辑:陈宇锋。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