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猎云精选 王非
又一家大厂智驾大拿创办的具身智能公司,获知名机构投资。
3月26日,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它石智航(TARS)完成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创下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融资额纪录。本轮融资由蓝驰创投、启明创投共同领投,线性资本、恒旭资本、洪泰基金、联想创投、襄禾资本、高瓴创投跟投,将主要用于公司的产品和技术研发、模型训练、场景拓展等方向。
作为行业内独有的同时具备具身智能大模型能力、本体研发能力和软硬一体产品量产能力的公司,它石智航打造了全新具身智能技术发展新范式,在行业开创了Human-Centric具身数据引擎,可实现真实世界具身数据获取能力的跨越式突破,这将为物理世界AI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驱动力。
同时,它石智航还在行业首创空间感知与推理决策一体化具身大模型,通过打造数据驱动、可泛化的通用物理世界智能系统,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发展的GPT时刻。
目前,具身智能赛道(包括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大模型)已挤满车企、车企产业链和自动驾驶领域行业大拿,已成为具身智能赛道最强派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5家知名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其中国内11家。仅今年以来,就有智平方、维他动力、星海图、阿米奥机器人等与它石智航类似,创始人具有大厂智驾工作背景的具身智能赛道创企完成大额融资。
三位创始成员均曾供职华为,当前更有“清华+复旦”学术背景加持
上海它石智航技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的2024年7月9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刚刚落下帷幕。在那届大会上,具身智能领域有超过40款智能机器人来到展馆现场,其中人形机器人约25款,更有18台人形机器人组成“十八金刚”阵列,向观众进行才艺展示并互动。或许,“十八金刚”阵列,也为它石智航的创立,平添了一份信心。
今年2月5日,它石智航正式启航。创始人是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自动驾驶系统CTO、首席科学家陈亦伦博士。公开资料显示,陈亦伦本科及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电子工程系。他曾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同行引用2000余次,拥有16项发明专利。
加盟华为前,陈亦伦曾任大疆创新机器视觉总工程师,景焱智能技术副总裁、美国伊顿公司技术专家与项目群负责人等职位。2018年他加入华为后,负责华为高阶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设计,从0到1主导完成了华为第一代自动驾驶系统的全栈研发。由此,陈亦伦既被认为是华为自动驾驶“大脑”,也被认为是华为推动汽车战略的核心产品负责人。
资料显示,陈亦伦离开华为后,于2022年投入清华张亚勤博士麾下,加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任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专家、创新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来源: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官网截图
它石智航创办后,首先响应陈亦伦的或许是丁文超。资料显示,他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师从沈劭劼老师,主攻无人驾驶预测决策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和智元机器人创始人&CTO彭志辉一样,丁文超通过华为专项招聘计划“天才少年”于2020年9月加入华为,任职于华为车BU智能驾驶产品部(ADS),担任ADS预测决策团队负责人,致力于智能驾驶预测决策方面的研究和产品落地,作为核心贡献者参与打造了华为ADS1.0以及ADS2.0智能驾驶系统。
2023年2月,离开华为的丁文超,加入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任研究员,任青年研究员,同时是集群机器人系统实验室(Magic Lab)负责人。2024年7月,复旦MagicLab曾推出养老护理人形机器人——光华一号,它不仅会行走,还能读懂人的微表情,并生成相应情感回应。
来源: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官网截图
时间来到2024年12月,一则重磅消息在行业内掀起波澜: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CEO助理、原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负责人李震宇被曝加入它石智航。目前,他担任公司董事长。
值得一提的是,李震宇于2001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毕业,毕业后曾加入华为。至此,它石智航创始“三人组”,均有供职华为的经历。
如果说在华为工作期间,李震宇“声名不显”,那么在百度工作的十余年,则让他“大展拳脚”。外界将他视作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商业化拓展的关键人物,带领百度智驾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首先是用Apollo计划重新凝聚人才,构建生态,发挥百度自动驾驶核心优势;其次是带领百度无人车团队站上巅峰,成为中国唯一能与Waymo平起平坐的玩家。
除了上述三位大咖,它石智航也已经网罗了一众技术大牛:首席架构师陈同庆是清华大学博士,国家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原华为ADS智能导航部部长,空间感知首席技术专家,深耕工业制造、AI、自动驾驶、机器人等产业,引领多个产品成功商用;首席战略官Vincent,多模态学习领域专家,持续创业者,带领多家创业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曾任华为、百度关键技术岗位负责人,拥有极强的战略视野与技术商业化能力。
目前,它石智航核心团队已组建完毕,员工已正式入驻上海办公区。公司正在密集开展研发岗位的招聘工作,选拔有拼搏精神、对技术和产品有极致追求、具备发展潜力的候选人。
天使轮过亿美元融资!启明蓝驰高瓴联想都来了
华为+百度智驾背景,辅以“清华+复旦”学术背景,凭借豪华的创始团队,它石智航早在今年1月就被曝过亿美元种子轮融资。3月12日,更有公众号以《具身智能它石智航完成1.5亿美元种子轮,启明、高瓴等投资》为标题,公布了这一消息。
尽管金额和轮次略有“误差”,但工商变更“准确无误”。天眼查App信息显示,3月6日,它石智航新增联想中小企业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天津)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高瓴裕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QM300 Limited等为股东,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增至约136万元,同时新增多位董事。
目前,上海奇航它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奇航它石)作为控股股东,持有它石智航约58.81%股份,上海他石新际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他石新际)紧随其后持股约14.70%。奇航它石还通过他石新际间接持有它石智航约14.55%股份,他石新际剩余股份约0.147%由陈亦伦持有。
据悉,奇航它石由陈亦伦控股47.5%,李震宇控股27.5%,丁文超和陈同庆分别持股12.5%。最终,陈亦伦控制它石智航约28.08%股份;李震宇控股约16.17%;丁文超控股约7.35%。
此外,启明创投和蓝驰创投并列它石智航第一大外部股东,分别通过三家公司持股约6.68%;线性资本和恒旭资本则紧随其后,分别持股约3.34%;洪泰基金持股约2.23%;联想创投和襄禾资本均持股约1.55%;高瓴资本合计持股约1.11%。
来源:天眼查
目前它石智航管理人员中,除去陈亦伦(董事、经理)、李震宇(董事长)、丁文超(董事)这三位创始成员,另有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以及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担任董事。此外,陈同庆担任它石智航监事,汤婉婧则担任公司财务负责人。
需要注意的是,启明创投和蓝驰创投,均已在具身智能赛道有过多次出手记录。
以启明创投为例,截至目前,在其投资企业中,有超过10家中国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或具身智能模型研发领域的领军企业,数量居全国之首。除了它石智航,启明创投还投资有优必选、梅卡曼德机器人、银河通用等涉及具身智能赛道的公司。
据悉,启明创投与它石智航丁文超结识于2024年5月的全球机器人领域顶级会议ICRA,后者展现出的聪慧敏锐,对具身智能领域新兴技术趋势的透彻认知,以及周身洋溢的创业热情,令启明创投团队印象深刻。当年年底,启明创投便与它石智航创始团队展开了多次深度交流。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认为,“投身具身智能领域创业,不仅需要对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具备深刻的洞察力,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工程化、产品化以及量产经验,它石智航正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完整能力的优秀团队。”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则表示,“它石智航是市场中AI全栈能力极强的团队:团队具备全球顶尖的世界模型构建能力、以及超大复杂系统的工程化落地能力;公司在机器人本体设计与运动控制算法上拥有深厚技术积累,具备软硬件一体交付能力;同时,公司对目标行业痛点有深度洞察,能精准锚定高价值应用场景,交付完整解决方案,不只是‘机器人公司’,更是‘行业场景解决方案公司’。”
它石智航创始人兼CEO陈亦伦博士表示:“它石智航的使命是以物理世界AI和通用机器人技术为核心,构建可信赖的超级具身智能系统,让高性能AI规模化地融入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陈亦伦判断,未来十年,具身智能将成为全球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它石智航将持续突破物理世界的智能化边界,探索具身智能无限潜力。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