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周三科技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反弹,沪深两市以及港股市场的交易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做多信心有所提升。尽管近期市场出现了一定的震荡,但交易活动活跃度一直较高,A股日成交额保持在1万亿以上,这表明投资者的交易意愿依然较强。近期科技股出现调整,主要源于前期涨幅过大,累积了大量获利盘。在遇到一些短期利空消息时,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然而,从中期到长期来看,科技股已然具备较大的上涨空间,此次调整可以视为“倒车接人”,为前期踏空的投资者提供了上车机会。
某大型科技股在市值突破万亿之后抛出了大额融资计划,这对短期科技股走势形成了一定冲击,但不会改变科技牛行情的深刻逻辑。这一科技牛行情从本质上来看,是全球资本对中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人工智能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认可。DeepSeek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资本对美国在AI方面垄断的幻想。加上我国具有较强的制造能力,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产业链,因此“人工智能+消费”可能会很快实现商业应用。
周二上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在参加汇丰银行主办的全球投资论坛时发表讲话,被部分媒体误读。事实上,当时我在会议现场,蔡崇信先生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持积极乐观态度,特别肯定了中国在AI商业应用上的优势,并没有看空人工智能、大数据或算力建设。因此,这一波市场调整可以视为第一波科技股大幅上涨的结束,正在酝酿第二波上攻。
A股市场人形机器人板块在一季度出现大幅上升,累积了较大获利盘。然而,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消费”最好的应用,各大厂纷纷宣布进军人形机器人产业。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阶段已经跨过了0到1的探索期,进入1到10的成长期。2025年,许多机器人公司开始量产,一些提前亮相的机器人上线后被秒光,这表明市场需求非常大。国家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各地出台诸多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工信部也将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产业之一。这些都表明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发展空间依然较大,应将其视为一个长期的产业赛道,而非短期炒作行情。
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创始人王兴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一两年人形机器人更多应用于工业及特殊场景,进入千家万户可能需要两三年以上时间。他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的瓶颈不在硬件,而在软件。中国的制造能力很强,硬件生产不是问题,关键是要在软件方面实现突破,让人形机器人更加智慧。王兴兴甚至表示,如果有更智能的大脑,可以在一年内量产10万台机器人。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持非常积极乐观态度,他认为未来机器人与人的数量比可能是2:1,即平均每人拥有两台机器人。如果这样的话,人形机器人产业可能是超过新能源汽车的大产业,也是我国继家电、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第四大产业。因此,对这一方向应给予足够重视,如果看好可以重仓,即使不太理解或不够坚定,也应适度布局,不能错过这一产业长期发展的时代机遇。
当前,A股和港股处于第二波上攻的前奏。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市场做多能量正在逐步积蓄。从政策面来看,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有望大幅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中国资产估值。今年以来,多家外国投行纷纷发表对中国资产的乐观看法,认为中国资产将从当前折价变为合理估值甚至溢价,这将带来较大上升空间。今年以来,包括外资在内的许多资金流入A股和港股优质资产,释放出明确信号:今年中国资产将被全面重估,出现估值修复,这是相对确定的投资机会。
(作者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
责任编辑:何俊熹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