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彼得森,美国商务部前部长,是全世界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之一黑石集团创始人。1926年出生于美国,1962年被《生活》杂志选为40岁以下美国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1971年出任尼克松的国际经济事务助理,1972年2月转任商务部长,并兼任国家生产力委员会主席和美苏商业委员会主席,1985年与施瓦茨曼共同组建黑石。
他的自传《黑石的起点,我的顶点》,曾被巴菲特赞誉:“彼得森的旅程,是一个了不起的故事;他的书,展现了他在商业和生活上坦诚的态度,令人耳目一新。”
在自传中,彼得森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为“回望过去,我遇到的机会最后都成了二选一的题目——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而我的选择都是——长远利益。”
我们从他的这本自传中,提炼出彼得森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7堂课,以下请享用:
来源:聪明投资者、价值世界(ID:chinavaluenet)等
经常碰到很多人向我讨教事业和人生的经验,似乎我的经历中蕴涵着某些宝贵的智慧。
比如,在事业方面,很多人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年仅30几的我,能在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领域谋得要职,比如广告业、制造业还有金融领域?
再比如,我是如何在不影响原有事业的同时,还能积极投身到公共事业中的?
还有,大家似乎都隐藏着一个未说出的问题:我是如何成为亿万富翁的?诸如此类,等等。
我的第一个回答,就是——我的某些成功是因为运气好,但编辑觉得这个回答很敷衍。他引申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年纪轻轻,就有诸多高级职位寻我而来?在机会接踵而至时,我又是如何回应和取舍的?
为了避免回答这个问题,变成职业生涯的咨询,我必须说明:我们的兴趣、爱好、能力、资源、优势,当然还有劣势,都各不相同,所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我从未给自己规划过什么长期职业路线;所以,我也不可能为你规划一条。
我能帮助你的就是,当你读到这些原则和经验时,把它们当做连接各类事业的纽带,然后问自己:哪些在我身上适用?哪些和我的兴趣、能力、优势和激情挂得上钩?
我将这些内容提炼成人生的7堂课,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1堂课
一定要发挥你的优势,尤其是比较优势
我学到的第一堂课是:千万不要被一份工作牵着鼻子走,如果仅仅是因为它薪水高、福利好、地理位置好或给你大办公室等诸如此类的理由;你需要集中关注的是:能否在工作中发挥你的优势,尤其是你的比较优势。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零售业,利用的正是我的相对劣势,所以以惨败结束。在那之后,我真正学会了拒绝那些不适合我的工作机会,不管它看上去多么诱人。最后,我发现我事业的好坏,确实取决于我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也就是说是否充分发挥了我的优势。
亚当·斯密的学生,都会牢记他数世纪都适用的至理真言:发挥你的比较优势。我发现这句话不管是对人,还是工作,都同样适用。
第2堂课
永远不要在思想上懒惰
当我将自己的比较优势付诸实践后,我学到了人生最重要的第2堂课:思想上不能懒惰。
常常思考一下你的公司、你所处的行业、还有整个经济环境的实际状况是怎样的?比如在广告业,不是成为所谓的“灵感天才”就可以高枕无忧的;还要常常回到原点,去思考广告是什么,广告可以是什么,广告应该是什么。
在我涉猎的两个领域事业中,我发现我自己不仅仅被一些微观问题所吸引,即每个人每天都要做好具体的事务;还有很多宏观的问题,即一些抽象的问题能激起我的兴趣。
我喜欢这样——细小而又宏大,具体而又抽象。
第3堂课
最重要的是投入,并积极采取实际行动
我不满足于仅仅知道我所知道的,或者我以为我所知道的。我想要去记录它们、谈论它们,甚至向他人传播它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遇到的人,一个比一个聪明,一个比一个热诚和投入。他们不仅改造着我的思维,还拓展了我的思维。
于是,在我写作、草拟演讲稿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光是思考和记录好点子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
这成为我人生的第3堂课: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投入,并试着采取实际行动;这就意味着尝试改善我认为值得努力的境况,还有尝试改变我认为需要被改变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我花了如此多的时间,去各种公共机构工作或建立各种机构。这些机构,极大地扩大了我的交际圈,帮助我遇到了很多和我有思想共识的人。
我致力于财政责任、代际公平、慈善机构改革、执行总裁长期绩效奖金等等事务。
所以,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我发现不时会有人为我预备着某个董事会的职位——不管是营利还是非营利组织,或者为我的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因为在上述这些领域中,他们曾经和我并肩作战。而且,他们显然信任我的观察和决断。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联合预算上诉委员会,我和财政部的5位秘书长,还有数百家企业的CEO一起呼吁政府内部财政职责的实现。
之前我根本没有料到,业余活动也能成为我事业的功臣。这堂课的一个要点是:别因为它助你一臂之力,才参与这些活动;我的参与源自我的兴趣,兴趣有了,其他的自然就水到渠成。
第4堂课
跟随自己的兴趣,谨慎选择下一步
当很多机会摆在我面前时(这种事经常发生,相信你们也一样),我得做出艰难的选择。我应该将机会全揽下,揽下大部分,还是选择其中几个?
当我想法活跃,对感兴趣的事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时,我了解这些兴趣最后可能会导致三心二意、急于求成。所以,我最终只会选择其中的一二。
我的原则特别简单,就是跟随自己的兴趣,或像哲学家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说过的,“追寻你的幸福”。
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工作,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我时常会为了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网,而被某个知名机构的董事会席位所吸引。但如果这不在我的兴趣范围之内,我会拒绝。
如果我对某些领域的事情特别有激情,而且愿意花很多时间在它上面,我不仅会十分乐意在这些机构事务上,花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愿意参与它的管理以及筹资活动(这点很重要)。
再一次,我又有了意外的收获。因为被邀请担任主席一职,该职位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筹钱,而这个任务反过来又帮助我和更多美国政商界要人,建立起亲密关系。
第5堂课
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忠于
自己的原则、内心和道德标准
第5堂课,对我尤为重要,它关乎到我们的人生之路应该如何去走。
从我父母那里,我就知道:必须要忠于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内心和道德标准。正因他们的教导,我才敢对不值得我付出的人说“不”。虽然说出去的“不”,明显会带来一些短期损失;但是,长期收益最终会出现。
我希望我一直能恪守自己的原则,但有两次我没有做到,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第一次,我在麻省理工盗用了罗伊·科恩的论文。而我的借口很蹩脚,还狡辩说其实没有真正“抄袭”他的论文,因为我还另外加入了“很多”自己的东西。我曾发誓不仅要对他人诚实,还要对自己诚实。这次我明显违背了这个原则,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长期代价。
第二次,在雷曼兄弟,很长一段时间,我默默容忍了几个合作伙伴的一些不该被容忍的行为,因为我顾及的是“和平相处”和维护短期利益。
在这两起事件中,都存在着为了短期利益或避免短期痛苦,而违反原则或妥协,但都是以牺牲重要的长期利益为代价。
涉及到原则问题时,要有说“不”的勇气
相反,在我坚守誓言恪守原则时,即使当下不好受,却可以实现长期利益。我此生的经历,无一例外地都印证了这一点。
在我人生的一系列重要转折点,我都能干脆地说“不”。我感觉我有充分的理由说不,这可能是道德因素驱动,也可能是直觉告诉我对方的品格有缺陷,或项目的可行性值得商榷。
举个例子:
我在麦肯时,碰到一位老板,他侵蚀公司的养老基金,不顾大局购买超大型专用飞机,偷窃我的工作成果,唆使初生牛犊的我,去谋取公司主席一职。但是,当时的我,毅然决然地辞职了,虽然当时我还没有找到后路。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但我从未后悔过。
另外一个例子:
在尼克松政府时期,我坚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我可能因此没能经历一些非同寻常的事件,但是我得以在“水门事件”爆发前就脱身。在人们心中,仍然保持着正直的形象,这让我后来能遇到更好的工作机遇。
换句话说,当时我说的那些“不”,表面上看,是把我推入万丈深渊;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我其实因此浴火重生。
第6堂课
在事业和个人生活中,努力寻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事实上,在这方面,我的经历基本上是没有找到平衡点的典型负面教材。我经历过两次离婚,曾经的我,除了工作外,什么都不看重。
某些时候,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意味着青云直上的事业轨迹,必须得放慢速度。
拿我自己的事业来说,我知道拒绝担任黑石执行总裁,就意味着丧失更多收入。然而,这也意味着我可以花更多时间在妻子、孩子、朋友和各种公共事务活动上。我也正是这样做的。
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无论我们需要作何种调整,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没有深思熟虑,就不会有自我剖析;分不清轻重缓急,就不会取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平衡的生活都得来不易。
第7堂课
当你面临两难选择时,永远选择长远利益
第7堂课的内容,是关于职业生涯建议的。
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在没有搞清状况之前,千万不要被一个工作机会给诱惑了。你不能仅仅找一个能发挥你相对优势的工作,你还要考察企业文化的不足之处;因为这些不足,会像地雷一样潜伏着,可能随时会摧毁你的事业。
事先对未来雇主作全面考察,可以带来巨大的红利,还能避免很多风险。如果我在进雷曼之前,也做过这样的调查,那我很可能一开始就不会选择加入它。
在考虑是否担任某高级职务前所做的全方位考察工作中,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家通常要考虑以下几点:
1、这家企业的目标和价值是什么?
2、除了高层外,你是否还和同级的员工交流过,他们是如何看待你的工作的?他们对你的加入有什么看法?
3、这家企业管理层的调换率是高还是低?如果很高,原因何在?
4、这家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健康稳定?该企业是否有其他遗留的重大法律纠纷未处理完?
回望过去,我遇到的机会,最后都成了二选一的题目——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而我的选择都是——长远利益。
《VC/PE/MA金融圈》:做靠谱的金融人群体。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